大棚豆角栽培技术一、育苗。
豆角种子较小,抗寒能力弱,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
豆角以往多采用直播,近几年大棚内实行育苗移栽法,可充分保护根系不受损伤。
便于上下茬安排,不但可以早播、早收,提前供应市场,还能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
实践证明,育苗可比直播增加产量27.8%—34.2%,提早上市10—15天。
豆角直播茎叶生长旺盛而结荚少,育苗移栽结荚多。
也就是说豆角通过育苗移栽,可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从生理上讲,豆角育苗期正处在短日照下,对促进花芽分化有利,故开花结荚部位低。
育苗移栽多采用小塑料袋和纸筒(纸钵)育苗,也可采用5×5厘米营养土方块育苗,每穴2—3粒种,浇透水,注意保温和控制徒长。
育苗期要根据前茬蔬菜的拔秧期推算。
苗龄一般为20—25天。
一般在冬至前后育苗。
为了利于种子发芽和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虫卵、病菌,采用高温消毒“籽”播种,效果很好。
即先将种子精选,放在盆中用80℃—90℃的热水将种子迅速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降温,保持水温25℃—30℃左右4—6小时,捞出稍晾播种,一般不再播前催芽。
二、整地施基肥和作畦。
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厘米,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
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米,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移栽2株。
每亩5500—5000墩。
三、插架、摘心、打杈。
架豆角甩蔓后插架,可将第一穗花以下的杈子全部抹掉,主蔓爬到架顶时摘心,后期的侧枝座荚后也要摘心。
主蔓摘心促进侧枝生长,抹杈和侧枝摘心促进豆角生长。
四、先控后促管理。
豆角根深耐旱,生长旺盛,比其它豆类蔬菜更容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的现象,加之大棚栽培,光照弱、温度高、肥力足,营养生长旺盛就更为突出,进而影响开花结荚。
田间管理上要先控后促,防止茎叶徒长和早衰。
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增多。
具体做法是:育苗移栽豆角浇定苗水和缓苗水后,随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温,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茎叶徒长。
出现花蕾后可浇小水,再中耕。
初花期不浇水。
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显现后,要浇足头水。
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见干就浇水,才能获得高产。
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亩施优质速效化肥、二胺50斤或磷酸二氢钾22—25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1、煤霉病:豇豆煤霉病又叫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
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径0.5—2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
适当密植,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400倍多菌灵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液5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加瑞农700倍液。
每亩药液50—60公斤,7—10天1次,连续2—3次。
2、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荚。
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
即夏孢子。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3、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
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层稀薄白粉。
病原为子囊亚门的真菌。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4、豆角炭疽病: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色病斑,属真菌性病害。
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
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对水50—60公斤或特谱哩500倍液喷雾。
5—7天,连续2—3次。
5、斑枯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至落叶。
通常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
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
豆角难于管理是很多菜农都知道的,易陡长难坐荚,甚至落花落荚的情况时有发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坐荚难呢?寿光市的蔬菜专家为我们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定植密度要合理豆角幼苗心叶刚展开时为最佳定植苗龄。
豆角合理的行距一般小行60厘米,大行80厘米,架高1.8~2米,架越高行距就应越大,株距45厘米左右,一般为双株定植。
如果定植密度过大,会引起豆角植株徒长难坐荚。
二、昼夜温差要把关豆角耐热性强,不耐霜冻,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
在豆角开花坐荚期应掌握好白天温度和夜间温度及昼夜温差,豆角开花期较适宜的生长温度白天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超过18℃。
所以提醒各豆角种植户把好放棚时间这一关,要随气温的提升而延后放棚时间,豆角开花坐荚期放棚的标准为棚温达到17℃。
三、光照条件要适宜适宜大棚种植的豆角品种虽然对光煦时数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开花坐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豆角落花落荚。
四、土壤水分和养分要恰当应当视当地土壤墒情,灵活掌握浇水时间和浇水量。
豆角整个生长期最基本的应该浇三水:在定植后进行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否则植株参差不齐;当蔓长到0.6米高的时候浇第二次水;豆角生产最关键的是浇豆不浇荚,在豆角的盛花期不适宜浇水,所以第三水应在初花期前浇,并结合浇水喷施促花保果剂,这样更利于豆角开花坐荚。
坐荚后应再浇一次小水,促进豆角膨大伸长。
另外,不能偏施氮肥,否则会引起豆角蔓叶徒长而引起开花坐荚延迟,应增施磷肥,以促进根瘤的生成,增强其固氮能力。
怎样栽培无架豆角?无架豆角结荚期集中,节省架材,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选择矮生型豆角品种:可选济南挑杆豆角、北京黄花青、五月鲜豇豆等品种。
2、整地施肥作畦:选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播前深翻,给合翻地施入优质圈肥5000~6000公斤。
整平地后作畦,畦宽1.0米。
畦内施入过磷酸钙30~40公斤、尿素5~10公斤。
增施磷肥,促进根瘤菌的繁殖达到以磷增氮的目的。
3、合理密植:每畦播种两行,行距50厘米穴距25厘米,每穴播4~5粒种子,一般播干种子,播深2~3厘米。
4、及时摘心,促发侧枝:地豆角生长到30厘米左右高时摘心,促使发生侧枝和豆荚生长,提早开花结荚。
5、肥水管理:出苗后,加强中耕,蹲苗促根。
开花前开始追肥,用腐熟的人粪尿冲施或每亩部施5~10公斤尿素,随后中耕松土,促进生长健壮,防止徒长。
结荚期增加浇水次数,保持地面湿润。
种植豆角应如何打花和施肥?问:我想请教一下关于豆角种植的问题:打花期一条藤打第几朵花?打花后隔多久才可以施肥?用什么农药打花较好?答:你好。
据我们所知:豆角(豇豆)在花期(包括始花期、盛花期、谢花期)都不存在打花的种植技术。
因为豆角是不断开花、不断结果、不断采收的。
然而在春植栽培中,一些半矮生品种,当其株高30厘米时应即摘心,使侧枝长出。
侧枝高30厘米时再次摘心,这样可使结荚多而集中。
相反,对蔓生性强的品种,可于早期将主蔓上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摘去。
在蹲苗期及时将各混合节位上的幼小叶芽摘除,使养份集中到主蔓上,当主蔓爬至架顶,再打顶,这样可使上部分枝增加,促使侧花芽形成。
此外,当豇豆开花结荚时,若枝叶过分茂密,影响通风透光时,可将下部叶剪除。
并且,结荚初期,嫩荚和茎蔓生长旺盛,每隔4-5天追施1次速效肥,连续追施3-4次,并辅以叶面肥,建议采用氨基酸全价元素金装绿兴液肥500倍液喷施,可有效地延长结荚盛期和后期长荚率,防止植株早衰,提高结荚盛期的荚重,和提高品质。
长豆角农事管理技术目前生产中菜农比较喜爱的品种有长龙五号(黄籽)、901系列(红籽)等。
实践证明,黄籽类的豆角品种多数生育期短,虽然总产量稍低,但前期产量很高,一般亩产450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高。
1、育苗豆角以往生产多采用直播,但近几年大棚生产正处于冬末春初气温较低,由于豆角抗寒能力较弱,选择育苗移栽法比较合适,在充分保护根系不受冷害的基础上保证苗齐苗壮;可早播种、早收获、提早上市。
生产中多采用营养钵育苗,也可采用50孔穴盘育苗,每穴播种2-3粒,浇透水,合理控制温度,既要避免苗期“红根”现象,又要防止徒长。
苗龄为25天左右最合适。
2、合理密植由于豆角苗期生长处于低温、弱光环境下,光合作用受阻,植株本身营养受到限制,所以在定植时一定不能太密,以防叶片互相挡光。
一般采取70厘米、50厘米大小垄(或双高垄)定植,株距30厘米左右,定植后浇水,然后划锄再全地膜覆盖。
3、田间管理冬季加强覆盖、保温,加强采光,经常擦棚膜,使其透光良好,最好在棚内挂反光幕。
在肥水管理上,从移栽到开花前,应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应尽量少浇水,在豆角开花前,亩追施硫酸铵15公斤。
结荚期每10—15天追肥一次,每次施硫酸铵15—20公斤。
有条件的,开花后晴天每天上午追施二氧化碳气肥,施后2小时适当通风。
豆角生长后期植株衰老,根系老化,为延长结荚,可喷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施肥。
豆角伸蔓后及时搭架引蔓,还要及时打杈、抹芽,尽量避免叶片间互相挡光,株高2—2.5米时及时摘心,促进结荚。
每次采收后注意打掉下部老叶。
4、及时采收豆角要及时采收,防止早衰,一般花后13—16天即可采收。
大棚种植豆角,由于处在低温高湿环境,通风不良,极易发生锈病,应及时防治。
还可选晴天中午放小风,以降低种豆角防“三虫”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科技报| 时间:2009-10-09架豆角生长盛期正值气温高、雨水多的时候,虫害发生严重,如果管理跟不上,极易造成品质降低,产量减少。
在防治措施上应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和药剂防治并重。
一、豆荚螟豆荚螟每年6~10月是幼虫为害期。
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嫩角、花和叶柄上,初孵幼虫蛀入嫩角或花取食,造成花、角脱落,大龄幼虫蛀入豆角内取食,被害豆角在雨后常致腐烂。
幼虫有昼伏夜出及背光的习性,白天躲在花器、豆角或卷叶中,排出虫粪堵住蛀孔,除阴雨天、白天有零星出来活动外,一般在傍晚时开始从虫孔爬出来活动,至次日清晨终止外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