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化融合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项目实施方案

XXXXX中心的信息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XXXX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五月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目标 (1)1.1项目提出背景 (1)1.2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 (2)第二章信息化改造可行性 (3)2.1发票规划、产为政策、行业准入分析 (3)2.2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分析 (4)2.3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分析 (5)第三章信息化改造项目分析 (6)3.1信息化基础及存在问题 (6)3.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7)3.3系统目标 (8)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选型 (10)4.1日本宫腰表格轮转印刷机技术改造 (10)4.2全自动厚薄纸网纹辊上光机技术改造 (11)4.3试卷密封线多排孔打孔研发 (13)4.4数据机房及信息化系统建设 (14)4.5主要设备和配套工程 (16)第五章、项目实施条件和进度分析 (16)5.1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16)2.投资规模 (17)5.2项目实施进度分析 (17)第六章、项目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18)6.1项目经济影响分析 (18)6.2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18)第七章实施进度说明与分析 (18)第一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目标1.1项目提出背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经济兴起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核心和基础。

信息产业的自身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降低,促进全球商业市场的形成。

全球化的过程正是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传统农业、工业经济的改造与重组的过程。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化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

信息化推进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务实,更加注重应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作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印刷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人类最早的印刷术。

时至今日,我国印刷产值达2400亿元,从业人员达500万,印刷厂家多达12万家,是不折不扣的“印刷大国”。

印刷企业处于空前竞争的前沿,竞争的成败最终决定三点:先进的印刷设备与照排软件、科学的管理手段、畅通的供销链渠道,这三点归结为一点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竞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印刷包装企业中,除为数不多的骨干企业实施了ERP外,绝大数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仅有16%左右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6%左右的企业拥有少量的计算机,且主要用于财务和OAN。

正如河南科技大学印刷包装工程研究中心魏风军主任指出的:“目前中国印刷包装行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尤其是适用于现代印刷包装工业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印刷包装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低,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其它行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XXXX有限公司隶属于XXXX集团,是一家专门承印各种票据、单证及相关印品的专业印刷公司,企业现有员工200余人,拥有市场部、综合办公室、技术部、生产部、设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

公司人员整体素质较高,生产设备先进。

近年来经营绩效好,在XXXX集团下属企业中业绩突出。

公司具有小、快、灵、效益好的特点,是XXXX市票据专业印刷企业中的优秀企业。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武装企业,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决策层决定于2011年启动信息化项目建设。

1.2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1、加速硬件设备的工业化发展:通过对本公司现有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更新换代,提高设备综合性能和生产能力。

项目完成后,形成3-5年的稳定期。

2、推进应用型信息技术运用,将信息技术快速转化,形成生产力。

3、信息化管理方面:改善原有的ERP及OA办公系统。

4、完成涵盖公司主要业务流程的订印单——工艺单——施工单——入库单——送货单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章信息化改造可行性2.1发票规划、产为政策、行业准入分析1、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球大约50%的印刷品要在数字印刷机上进行生产。

可变数据印刷将成为行业主驱动力。

数字印刷从成本概念转向价值概念。

采用数字印刷的从业人员不再只是印刷者,而是印刷服务的提供商,他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最正确的方式,给客户提供非常符合其需要的印刷服务和更多的价值。

印刷已不再是提供多少印刷品,而在于其引申出来的商业策略,数字印刷将行业市场从成本概念引入到了价值概念。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促进公司在数字印刷领域实现上规模、上品牌、上质量、上水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技术升级,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品种,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防伪印刷服务商。

2、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印刷业确立为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的一项,对印刷业有了更明确的战略定位。

2010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印刷、复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印刷、复制产业升级换代。

鼓励印刷、复制企业积极采用数字、网络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和现有设备。

实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工程,推动发展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数字印刷。

”本项目实施符合国家和我市的产业扶持政策及发展规划,是国家和市鼓励和重点支持的印刷、复制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本项目实施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2.2 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分析1、资源综合利用本项目所需的主要生产原材料为纸张,所有原辅材料均由已建立稳定供应关系的供应商提供。

本项目保持原来的原材料购买渠道,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供应有保障。

2、节能(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14-200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4年11月25日国家发改行颁布)、各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2)能源消耗情况:根据本厂能源消耗特点和用能结构,本项目用能主要包括电和水。

年用电量150万千瓦时,用水量2万吨。

(3)主要节能措施项目选用节能型生产设备,科技含量高,其运行能耗比原有同类设备低。

在生产线中使用冷却水循环系统,大大节约了不资源消耗。

使用具有变频功能的电机,有效降低电能损耗。

车间和厂区照明均采用节能型灯具,节约用电。

加强能源管理,各部门分别安装水、电等计量装置,实行分级考核;对能耗大的设备单独设置计量装置,及时检查;做好对公用动力管网的维护工作,防止供水系统滴漏现象的发生。

(4)节能评价:本项目实施后,完全能达到国家节能规定的要求,符合节约能源的总方针。

2.3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分析1、集约用地情况本项目在XXXX有限公司原有生产系统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不会新增用地,完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完全符合国家集约用地,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原则。

2、环境保护(1)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特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相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2)设计原则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实施总量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本次设计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

(3)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A、噪音根据本项目特点,首先选用低噪声的设备来进行生产,并且合理布置设备,使噪声值较大的设备远离厂界,对噪声值大于85dB的设备基础进行减振,噪声经以上措施处理后使车间外噪声保持在70dB 以下,达到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的Ⅲ类标准。

B、固体废弃物本项目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纸屑,全部回收再利用。

C、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经分类袋装后交由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

(4)环保评价:项目经过上述处理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可达到清洁环保生产的目的。

3.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本项目是在承担单位现有成熟技术和生产条件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项目实施中基本没有技术风险。

本项目属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产业类别,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指导方向,因此也基本不存在政策风险。

公司经营多年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本项目所需自筹资金有充足的保障,不存在资金投入风险。

第三章信息化改造项目分析3.1信息化基础及存在问题公司领导层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目前企业已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已建成企业门户网站,实现了基本的电子商务(如网上接收设计文件、信息交换、企业宣传等)。

◆已建成覆盖企业的局域网,可以intranet上进行文件的流转和公文的信息共享。

◆已建成数字化设计平台,公司的设计、制版工作已实现数字化。

◆主要生产装备实现了数字化,公司目前主要的印刷设备均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电脑控制功能。

虽然公司在信息化单元技术方面具有了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电脑控制功能,在信息化单元技术方面具有了较好的基础,但目前的信息管理存在“孤岛”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急需解决:A.信息没有充分集成和共享,造成各环节信息流通不畅,信息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差,缺乏必要的信息加工手段,要准确和快速的获得各种生产数据十分困难;B.各部门工作人员对实时生产状况、原材料库存情况以及设备状况无法准确了解,导致协同困难;C.各岗位之间重复劳动严重,很多单据和统计报表由人工处理和传递,缺乏科学分类、统计和分析,影响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效率;D.包含大量企业知识的工艺文件和配料数据没有科学的管理;E.随着时间推移、人员的变动等因素,这些宝贵的企业知识存在流失的风险,影响了市场响应速度、服务质量,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

F.由于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大量的设计原件丢失。

3.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针对公司目前信息化系统不完善、不统一和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以整合公司现有资源,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上台阶的切入点,参照国内外一流印刷企业的管理方法,按照数字化企业的最终目标,通过持续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司的全面信息化。

2、建设原则◆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结合特点、搞清需求、量身开发的原则◆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低成本建设3. 3系统目标目前市场上虽然也有多种成熟ERP系统的销售,但是由于企业类型、组织结构、生产规模和管理方式等等千差万别,因此不能做到给企业量身订做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