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中考真题)(PDF版含解析)
2019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中考真题)(PDF版含解析)
DE BD ∴IA·BD=DE·IF ②
任务:(1)观察发现:IM=R+d,IN=
(用含 R,d 的代数式表示);
(2)请判断 BD 和 I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请观察式子①和式子②,并利用任务(1),(2)的结论,按照上面的证明思路,完成该定
理证明的剩余部分;
(4)应用:若△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5cm,内切圆的半径为 2cm,则△ABC 的外心与内心之
(2)△BCD 的面积等于△AOC 的面积的 3 时,求 m 的值; 4
(3)在(2)的条件下,若点 M 是 x 轴上一动点,点 N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M,使得以点 B,D,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山西省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D. y 13 x2 1350
10. 如图,在Rt△ABC中,∠ABC=90°,AB= 2 3 ,BC=2,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作半圆交
AC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5 3 42
B. 5 3 42
C. 2 3
D. 4 3 2
第 II 卷 非选择题(90 分)
数 学(解析)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3的绝对值是( )
A.-3
B.3
C.- 1 3
D. 1 3
【考点】绝对值
【难度星级】★
【答案】B
【解析】 3 3 ,故选:B
量结果,测量数据如下表(不完整).
课题
测量旗杆的高度
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
测量工具
测量角度的仪器,皮尺等
测量示意图
说明:线段 GH 表示学校旗杆,测量角度的仪器的高度 AC=BD=1.5m,测点 A,B 与 H 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A,B 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测得,且点 G,H,A,B,C,D 都在同 一竖直平面内,点 C,D,E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 E 在 GH 上.
A. 1 2
B. 12 7
C. 8
D. 3
5. 如图,在△ABC中,AB=AC,∠A=30°,直线a∥b,顶点C在直线b上,直
线a交AB于点D,交AC与点E,若∠1=145°,则∠2的度数是( )
A.30°
B.35°
C.40°
D.45°
x 1 ( )
A.x > 4
B.x > -1
C.-1<x<4
D.x< -1
7. 五台山景区空气清爽,景色宜人.“五一”小长假期间购票进山游客12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五台山景
区门票价格旺季168元/人.以此计算,“五一”小长假期间五台山景区进山门票总收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 )
A.2.016×108元
B.0.2016×107元
(参考数据:sin25.7°≈0.43,cos25.7°≈0.90,tan25.7°≈0.48,sin31°≈0.52,cos31°≈0.86,
tan31°≈0.60)
任务三:该“综合与实践”小组在制定方案时,讨论过“利用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
案,但未被采纳.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1. 化简 2x x 的结果是
.
x 1 1 x
12. 要表示一个家庭一年用于“教育”,“服装”,“食品”,“其他”这四项的支出各占家庭本年总支出的百分比,
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中选择一种统计图,最适合的统计是
x +2 y =0 . ②
17. (本题 7 分) 已知:如图,点 B,D 在线段 AE 上,AD=BE,AC∥EF,∠C=∠F.求证:BC=DF.
18. (本题 9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简称二青会) 将于 2019 年 8 月在山西举行.太原市作为主赛区,将承担多项赛 事.现正从某高校的甲、乙两班分别招募 10 人作为颁奖礼仪志愿 者,同学们踊跃报名,甲、乙两班各报了 20 人,现已对他们进 行了基本素质测评,满分 10 分.各班按测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 顺序各录用 10 人,对这次基本素质测评中甲、乙两班学生的成绩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请解答下列问题:
20. (本题 9 分)某“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测量本校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他们制订了测量
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实地测量.他们在该旗杆底部所在的平地上,选取两个不同测 点,分别测量了该旗杆顶端的仰角以及这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小组在
测量仰角的度数以及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时,都分别测量了两次并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测
C.2.016×107元
D.2016×104元
8. 一元二次方程x2-4x-1=0配方后可化为( )
A.(x+2)2=3
B.(x+2)2=5
C.(x-2)2=3
D.(x-2)2=5
9. 北中环桥是省城太原的一座跨汾河大桥(如图1),它由五个高度不同,跨径也不同的抛物线型钢拱通
过吊桥,拉索与主梁相连,最高的钢拱如图2所示,此钢拱(近似看成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在同
19. (本题 8 分)某游泳馆推出了两种收费方式. 方式一:顾客先购买会员卡,每张会员卡 200 元,仅限本人一年内使用,凭卡游泳,每次游泳再付费 30 元. 方式二:顾客不购买会员卡,每次游泳付费 40 元. 设小亮在一年内来此游泳馆的次数为 x 次,选择方式一的总费用为 y1(元),选择方式二的总费用为 y2 (元). (1) 请分别写出 y1,y2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 小亮一年内在此游泳馆游泳的次数 x 在什么范围时,选择方式一比方式二省钱.
间的距离为
cm.
22. (本题 11 分)综合与实践 动手操作: 第一步:如图 1,正方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 AC 所在的直线折叠,展开铺平.在沿过点 C 的直线折叠, 使点 B,点 D 都落在对角线 AC 上.此时,点 B 与点 D 重合,记为点 N,且点 E,点 N,点 F 三点在同 一条直线上,折痕分别为 CE,CF.如图 2. 第二步:再沿 AC 所在的直线折叠,△ACE 与△ACF 重合,得到图 3. 第三步:在图 3 的基础上继续折叠,使点 C 与点 F 重合,如图 4,展开铺平,连接 EF,FG,GM,ME, 如图 5,图中的虚线为折痕.
问题解决:
(1)在图 5 中,∠BEC 的度数是
, AE 的值是
;
BE
(2)在图 5 中,请判断四边形 EMG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在不增加字母的条件下,请你以图中 5 中的字母表示的点为顶点,动手画出一个菱形(正方形
除外),并写出这个菱形:
.
23. (本题 13 分)综合与探究 如图,抛物线 y=ax2+bx+6 经过点 A(-2,0),B(4,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点 D 是抛物线上 一个动点,设点 D 的横坐标为 m(1<m<4).连接 AC,BC,DB,D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1. (本题 8 分)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是瑞士数学家,在数学上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下面就是欧拉发现的一个定理:在△ABC 中,R 和 r 分别为 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O 和 I 分别为其中外心和内心,则 OI2 =R2- 2Rr. 如图 1,⊙O 和⊙I 分别是△ABC 的外接圆和内切圆,⊙I 与 AB 相切分于点 F,设⊙O 的半径为 R,⊙I 的半径为 r,外心 O(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与内心 I(三角形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之间的距离 OI= d,则有 d2=R2-2Rr. 下面是该定理的证明过程(部分): 延长 AI 交⊙O 于点 D,过点 I 作⊙O 的直径 MN,连接 DM,AN. ∵∠D=∠N,∠DMI=∠NAI(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2a+3a = 5a2
B.(a+2b)2 = a2+4b2
C.a2·a3 = a6
D.(-ab2)3 = -a3b6
3. 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
体中,与“点”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
A.青
B.春
C.梦
4. 下列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D.想
山西省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数学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3的绝对值是( )
A.-3
B.3
C.- 1 3
D. 1 3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13. 如图,在一块长 12m,宽 8m 的矩形空地上,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
(两条道路各与矩形的一条平行),剩余部分栽种花草,且栽种花草的面积 77m2,
设道路的宽为 xm,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 O 为坐标原点,菱形 ABCD 的顶点 B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点 A 坐标为(-
∴△MDI∽△ANI.∴ IM ID ,∴IA·ID=IM·IN. ① IA IN
如图 2,在图 1(隐去 MD,AN)的基础上作⊙O 的直径 DE,连接 BE,BD, BI,IF. ∵DE 是⊙O 的直径,所以∠DBE=90°. ∵⊙I 与 AB 相切于点 F,所以∠AFI=90°, ∴∠DBE=∠IFA. ∵∠BAD=∠E(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IF∽△EDB. ∴ IA 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