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2011-3-24一、积累与运用(34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ēi) 锃亮(zēng) 搓捻(niǎn) 杳无消息(yǎo)B.黝黑(yǒu) 侏儒(rú) 冥思(míng) 期期艾艾(ài)C.诘责(jié) 炽热(zhì) 佃户(diàn) 颔首低眉(hán)D.庶祖母(sù) 酒肆(sì) 解剖(pō) 抑扬顿挫(yí)2.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蹭正襟危坐悔恨莫及晃然大悟B.迁徒诚皇诚恐花团锦簇物以稀为贵C.禁锢翻来履去美不盛收油然而生D.尴尬无可质疑不可名状盛气凌人3.选出对课文的内容理解较准确的一项是()A.《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所写母亲如何解决家庭矛盾及如何对待他人侮辱等是为了强化母亲的形象,而与我的关联并不大。

B.茨威格所写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内容中极力地贬斥了托尔斯泰外貌的丑陋,表明他对托尔斯泰的厌恶态度。

C.《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以明暗两条线索相互交织,表达了鲁迅对先生的高贵品格的由衷赞扬。

D.在《海燕》一文中“暴风雨”象征的不是某一类具体的人群,而是整个被压迫阶级推翻沙皇统治的大革命。

4.下列作家、作品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A.《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B.《我的第一本书》——胡适——母亲C.《海燕》——高尔基——大海D.《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09年是国庆60周年华诞,届时国人将举国弹冠相庆,共同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B.亚丁湾海上安全事故频发,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索马里海盗丑恶行径。

C.2009春晚小品《不差钱》的表演,脍炙人口,“小沈阳”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D.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光禄古镇老街古朴、沧桑的风格一如既往。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刘欢、布莱曼联袂演唱的“我和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的主题歌。

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7、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②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③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④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A、②④③①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②①③④8、 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作为东道主的你,试拟一条标语以欢迎四海宾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9、模仿例句写法,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组排比句。

(2分)在绿叶如墨的林地里,我们谁没幻想过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在繁华似锦的草地上,我们谁没有幻想过成为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10.背诵默写(10分,每题2分)(1) ,松柏有本性。

(2)行到水穷处,。

(3)古今送别诗多抒写惜别离愁,而诗人王勃却在送别朋友之时,吟诵出,的千古名句,使送别之情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4)“流水”与“愁情”在诗词中常如影随行,请写出你所熟悉的同时包含这两种意象和情感的诗句:,。

11、综合性学习与口语表达(6分)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字用的笔与电脑的鼠标在争夺汉字书写的天下。

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

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

(2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请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你阅读后的得出的结论。

(2分)材料一: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

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

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2000书写个汉字。

材料二: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10抽查本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

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

有网站对中小学是否需要加强写字教育进行投票表决,赞成的人数是100%。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

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12分)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2.上文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分)13.画波浪线的句子有的作用。

(2分)14.画横线句子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2分)15.文中说“我拿下来打开时,很吃了一惊”,为什么?(2分)16.文中说“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作者为什么而不安?又为什么而感激?(2分)17.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二)阅读《泪水中收获力量》,完成18--23题。

(16分)泪水中收获力量白瑞雪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方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

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

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

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

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

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

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

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

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

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

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

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

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

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