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的最後步驟之一,即在於將得自文件 的資料,進行匯集的分析,並加以解釋,以確認 其他可能是合理的替代性解釋。不過,不論是採 哪一種解釋,研究者應盡可能求其客觀。最後形 成的結論,將原先導入的假設,予以支持,或加 以拒絕。
歷史研究的優點及其限制
一、 優點:
(一) 歷史研究不似實驗研究會產生干擾解釋發現 的交互作用的效應。
的部分,便可稱之為歷史的證據,欲獲得歷史的證 據,需經過內在鑑定與外在鑑定。此兩者乃是確定 資料的可信性與可用性的過程,若資料不真,便不 可用。
歷史研究的步驟
(三)整理資料: 內在鑑定歷程完成,接下來為綜合資料。至此
步驟,研究者已確定資料的真偽,故需開始考慮 各種資料的相對價值,如主要資料比次級資料重 要;資料中呈現的矛盾解說或不一致之處,得予 以處理。 (四)分析、解釋及形成結論:
歷史研究的步驟
研究者已閱畢所有蒐集的資料,並確定其真偽,再 考量各種資料的相對價值,而進行下列各步驟:
(一)界定研究問題: 歷史研究選擇問題時通常有三方面的考慮: 1.能否在自己的能力和有限時間內獲得研究結果。 2.史料是否充足。 3.研究的結果能否有助於事實的澄清。
(二)蒐集與評鑑資料: 歷史研究蒐集得到的史料,如值得採信或可用
(一)外在(部)鑑定(external criticism):
又稱外部考證。簡言之,即考證資料的性質,以確 定資料的真偽或完整性。歷史研究者必須對其所收 集資料的真實性負責,而依據的焦點通常下面三方 面。 1. 史料產生年代的考證: 其涉及對墨水、顏料、紙張、羊皮紙、布料、石器、 木材或金屬的物理或化學的試驗。 2.作者: 文件作者的驗證,涉及複雜的簽名、筆跡、原稿、 字體、語言用法、拼法、文件、當時可用之知識及 與已知的一致性。 3.辨偽書: 辨別史料之真本或係偽造。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二定和內在鑑定最大不同之處,事前者重在資料的外 在形式,而後者重在資料的內容,不過,兩者具有 一些重疊和互補的過程。歷史研究的價值多半取決 於研究者是否有能力批判歷史資料的真偽和其內容 的意義及可靠性。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information)。由非直接參與或觀察到事件發生的 人所做的報導或是與史實間隔甚遠的的史料。如轉 述、轉手的史料、或後人編纂的史書等。若轉述的 次數越多,資料的解釋也越多,資料受到曲解和改 變的程度也越嚴重,而降低資料的可信程度。
無論如何,從事歷史研究時,應儘量使用主要 資料,除非沒有主要資料時,才可以使用次要資料。 雖然這些次要資料的應用價值有其限度,但對於初 學者具有很大的幫助,它可以充實初學者的背景資 料而熟悉所要探討的問題,並引導到重要的主要資 料。
(四)價值性: 教育研究應符合價值性,故在選擇題材時,應尋找 積極、正面的主題,而不宜刻意凸顯消極、負面的 內容。
歷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三、歷史研究的目的
歷史研究法的目的是在研究過去所發生的歷史 事件,從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中,發現一些事件的 因果關係及發展的規律,以便作為瞭解現在與預測 未來的基礎,因此可以得知,歷史研究具有鑑往知 來的功能。
歷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歷史研究的性質
(一)時間性: 歷史研究法所掌握的特質是時間因素,在『過去- 現在-未來』的時間序流中,它只限於研究過去, 故必須建基在充分的史料上,無史料即無史學。
(二)變異性與特殊性: 事件具有「一次性」的特性,無法再重演或重新觀 察。
歷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三)科學與藝術: 教育史應兼顧科學與藝術的二元性,應是一門有系 統有組織的學問,減少個人主觀、偏見及情緒的成 分;也應以藝術的情懷,去掌握每一面。
又稱第一手資料,指事件發生,實際記錄下來 的資料。這就是歷史研究的基本資料,最重要的來 源,研究者應該多蒐證這類的資料,以作為研究最 佳的資料。 (1)過去遺留下來的遺物。 (2)文件資料。
如歷史人物的函件、著作、手稿、 日記等。 (3)事件發生的觀察者或參與者所提供的報導。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2. 次要史料(secondary sources): 又稱間接史料或二手史料(secondhand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二)內在鑑定(internal criticism):
係指考證史料的內容,從內容衡量其是否與客 觀的事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為何。簡言之,即考 證資料的內容,以確定資料的可靠性和意義。 1. 記載人信用的確定: 影響史料內容最大者,為記載之人,而其信用之良 否,則關係內容可信否。 2.記載人能力的確定: 記載人的知識背景、素養與文字表達能力,都會影 響內容正確性。 3.記載真實程度的確定: 記載是否與事實的情況相符合。
2.口頭證詞(oral testimony): 另外一項重要的歷史資料來源是口頭的傳言。 例如:二二八事件、慰安婦口述歷史、民謠、傳說 等,意謂『將歷史事件親身參與者或見證者的錄音 訪談逐字抄錄』。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3.遺跡或遺物(remails or relics): 指的是流傳下來當作資料的遺跡、遺物或是可見的 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有意留下來的資料或記錄的, 因此比其他的記錄資料更具有可靠性。 包括:建築物、設備品、教學材料、裝備、壁畫、 裝飾用圖片等。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一、歷史資料的分類 (一)資料的形態區分: 1.官方記錄或其他的文件資料(document): 由真正參與事件者或目擊者所持有而記下的。此等 資料,是為了將來的使用而傳遞的。 包括:記錄與報告、調查、特許狀、證書、遺囑、 專業的與普遍的期刊、報紙、校刊、年報、學生作 業、學報、信函、自傳、日記、回憶錄等。
4.數量記錄(quantitative record): 數量記錄資料可視為歷史資料中的一種特別類型, 或是屬於文件資料的另一類別。 例如:統計調查記錄、學校會議出席記錄、統計調 查記錄、測驗分數、學校預算與師生人數等均為數 量記錄資料。
歷史資料的分類與鑑定
(二)史料在時空遠近關係分: 1.主要史料(primary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