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原因①民族矛盾: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②阶级矛盾: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

③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使各地群众,尤其是两广地区,反抗斗争更为激烈。

(2)条件: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2.发展(1)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9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2)1853年初,相继攻克武汉、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并在此定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3)定都后,分兵进行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从而使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知识点拨]太平天国运动是清王朝统治下长期积聚的阶级矛盾,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汇聚而成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农民阶级与封建主义两大矛盾的集中体现。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2)评价①积极意义: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局限性: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资政新篇》(1)概况:1859年,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提出,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2)地位: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

(3)评价①意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局限性: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误区警示]《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前者追求平均的理想社会,后者是发展资本主义,二者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原因: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争权夺利。

(2)经过①1856年8月,韦昌辉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继而被处死。

②石达开遭洪秀全疑忌,率军出走。

(3)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2.天京陷落(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同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2)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知识点拨]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开始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进步的历史潮流。

主题一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1.如何正确认识《天朝田亩制度》?(1)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实现。

(3)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他们的理想,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以上特点,是由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性和阶级落后性所决定的。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点(1)相同点:二者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两者都未能真正实行,前者由于违背社会规律,是一种空想,后者是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

①颁布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时,太平天国正处在强盛时期;后者颁布时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落。

②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前者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人间天国;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二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③群众基础不同:前者体现了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后者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

④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者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⑤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同:前者要求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农民阶级小农意识的反映;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材料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兴银行,奖励技术发明,举办保险事业等。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政治方面:主张依法治国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等。

(1)从时代的要求看,《资政新篇》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答案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资政新篇》为什么无法实施?答案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土地问题,它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②中国当时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

③太平天国处于防御状态,战争环境残酷,社会不安定。

图示《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主题二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局限性、所处的时代局限性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阶级局限性(1)经济上: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2)政治上: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而《资政新篇》又脱离了农民革命的实践。

(3)思想上: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4)组织上:由于宗派主义导致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出现天京事变。

2.时代局限性(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2)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3.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太平天国中的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材料(1)观察上图,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领袖在建立政权后出现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变化:没有很好地保持农民阶级的本色,封建腐朽思想和等级观念严重,开始贪图享乐。

说明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2)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征?答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时代赋予它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新特征。

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②利用外来宗教发动起义;③担负起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任务;④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⑤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图示法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学习思考】1.(教材P46)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马克思指出了中国起义的欧洲原因,即西方列强的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然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但与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二是五口通商使东南棉纺织业受到冲击,出现大量以农民为主体的流民。

同时由于《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签订,使基督教大规模传入中国,本来是为殖民侵略服务的宗教,却被农民阶级利用和改造。

总之,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而基督教的传入又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反封建的理论武器。

因此,正是从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原有的阶级矛盾这个角度来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2.(教材P47)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试谈谈你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治理方针的理解。

提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希望通过这一文件建立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贫苦农民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农民小生产者的理想。

特别是土地均耕、财物公有和平均分配消费品,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渴望摆脱贫困,实现家家温饱、人人幸福的要求。

平均主义不可能使农民摆脱贫困。

但是农民阶级以平均主义思想为武器,针对封建剥削和压迫,要求平分社会财富以摆脱贫困,这种要求是革命的、进步的。

一方面可以以此来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到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斗争中去,壮大革命声势;另一方面可以对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困苦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

《资政新篇》是在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提出的,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

它提出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太平天国摆脱不利的局面。

太平天国兴起之时利用了西方的宗教,这就使得太平天国领导人本身对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好感,再加之洪仁玕本人曾经在香港生活过,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使得领导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最好方式就是采取资本主义的方案。

3.(教材P49)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

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提示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论据充分即可。

下面是其中的一种观点。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应该是主客观两方面的。

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这是外部因素,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只能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

主观上,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要求解放,敢于用武装斗争来反封建反侵略。

但是农民毕竟是具有分散性、狭隘性和自私性的小生产者,存在着宗派思想和享乐思想,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来团结广大民众,参与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出现了诸多过激政策,排斥知识分子;难以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最终出现了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他们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和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不可能实现,或者无法实行,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另一方面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挥师北伐而孤军深入、定都天京的决策失利以及多次贻误时机与各地起义联合等。

题目中的看法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有从斗争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入手,所以是不正确的。

【自我测评】(教材P49)1.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

试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政新篇》主张开设银行,鼓励私人投资,发行纸币,允许私有财产存在,鼓励发展私有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的平均主义有本质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