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部分实例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解读.ppt

第六部分实例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解读.ppt


1.2 村庄建设现象

新农村建设——榜样的力量
昨 天
今 天
新农村建设——榜样的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典范
明天
新农村建设——榜样的力量
1.3 几点思考
村落是我国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悠久的历史、灿烂 的文化造就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村;

我国已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
历史文化名镇(村):一般保存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并且 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完整地反映一定历 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现状均具有一定规模,其 中大部分街巷、建筑、环境及居民生活状态保存完好。 村落传统保护的现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评 选
1.3 几点思考
村落传统保护现状的局限性
历史文化名村只是中国数量庞大的自然村落中的极小一部分;
一般村落中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特色,和历史文 化名村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的完整载体,在体 现村落传统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广大的一般村落是传统文化的基质,而优秀的历史文化名村是 其中的精髓。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只体现在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上,那么失去了传统文化基质的历史文化名村就变成了供人欣赏 的花瓶、盆景。
村口
村落建筑的引导与控制
•规划布局仅仅是村落建设的一个方面,村落中最基本的民 居建筑因为数量巨大而直接决定了村庄的面貌。 •村庄规划中,不能只重视村庄的平面布局,不能仅仅是建 筑选型的方式,甚至建筑选型也迎合地方官员、农民求新 求洋的心态。 •保持地域传统特色,并非是追求复古,而是在把握传统文 化精髓的基础上,提炼基本元素,提升传统意象的表达方 式。 •要保持和延续一个地区原有的村落特色和面貌,必须要对 村落建筑的形式、色彩、材质等进行控制,对农民的需求 进行引导。
4.3强化基于地缘关系的领域性
• 2、共用设施 共用设施是促进人们交往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公用设施中有的已丧失原有功能如祠堂、宗庙, 戏台等。有些共用设施虽仍使用至今,但因新技术的 运用其功能已弱化; 血缘关系的弱化则使村民的和谐关系面临着挑战,加 速了邻里关系的淡化。规划应有意识地设计共用设施, 通过设置文化娱乐中心,老人之家,青少年中心等共 用设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促进村民之间的交往。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解读
1.1 背景
•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 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 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 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 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历史的教训
图5 初溪土楼群-集庆楼
5、风水及民俗信仰
• 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也深受风水学说的影响,从村落 的选址、村落形态结构、建筑朝向以及理水的走势都 深深地打上了风水的烙印。 • 与风水相关而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是民俗信仰。它是 村民根深蒂固的认同产物,就象血缘和地缘一样是连 结村民间的纽带。
图6 龙胜县金竹壮寨风水树
•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吸取城镇历史街区 保护和建设的教训,守住中国传统文化 与国际化趋同、乡村文化与城镇文化趋 同的重要防线。
4.1维护村落景观的完整性
• “村落从选址开始,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与环境的适应 和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大地生命肌体的有机组成。山水 格局,沟渠阡陌,护坡池塘,林木坟茔等景观元素,都 使乡村生态系统维持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状态”
公共服务中心
4.3强化基于地缘关系的领域性
• 3、邻里空间 • 村落中的交往空间往往是村民自发形成的,如 河岸井旁、村口树下、巷道宅前等。 • 河岸和水井边的交往行为是源于共用设施产生 的;而村口是村落对外的出入口,是村民和外 来人员经过的地方,人气较足,且往往在村口 种植有大树,具有乘凉的条件;巷道、宅前的 交往行为常常是因日常生活行为而随机发生的。
• “乡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传统从更深层次上代表 了中国的历史传统”——梁漱溟
• 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伦理观念”关系人与自 然、人与人的和谐,“理性”对待自然是为“达理”, 讲究人与人的和谐是为“通情”。 • 这种“通情达理”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中表现得淋漓 尽致。传统村落的“理”,表现在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共 生关系上和建筑组合的秩序上;传统村落的“情”是指 “基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以宗法观念为核心的村落中 人们和谐生存的社会关系”。
1.3 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 社会,文化的和谐和历史传统的可持续性是其 中的要旨之一。因此,在新农村规划中对村落 传统的保护和延续就显得意义重大。
• 2、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解读
2.1传统村落精神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五千年农耕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 维方式,炎黄子孙的灵魂骨髓中都有一种深厚的乡土 情结。人们谈及所谓“落叶归根”,广大的传统村落 就是扎根的载体之一,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是游子的精神朝圣地和皈依地。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传承 经历了从彻底拆除、部分保留到恢复重建的发展过程, 不少城镇在这个历史性变化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就在人们反思城镇建设的得失之时,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建设高潮又将来临,成千上万来自城市的规划师 们已经带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意志,奔向无数的乡 村”。 • 在规划师的“丁字尺”与“三角板”下,传统村落中 的乡土文化能否逃过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所经历的劫难, 是规划师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外围住宅组群
3、 院落
前院式
后院式
内院式
侧院式
前后院式
半公共院落与私密院落
街巷与院落空间关系
院落水平组合形式
院落垂直组合形式
3 、院落
4、 理水
4、 理水
4.3强化基于地缘关系的领域性
• 1、清晰的地域边界 • 相对清晰的地域边界可以是物质边界或心理边 界。心理边界在平原地区尤为明显,这是由于 村落建筑的竖向感与其周边农田菜地的水平感 的鲜明对比而凸现出村落的边界,村民由远及 近总可以感知这种领域感。紧凑的空间形态布 局是形成清晰边界的前提。紧凑布局既有利于 节约土地,又有利于凝聚力和领域感的形成。
4.2延续传统的空间肌理
延续传统村落中“街巷——组群——院落—— 建筑”的空间序列 这是一种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 人空间”渐变的过程。
1、 街巷(道)
特色街巷
1、 街巷(道) 设计新村
1 、街巷(道)
贯通式街巷
尽端式街巷
转折式街巷
1、街巷(道)
梳理旧村
2、 组群
核心公共中心组群
6 村落建筑的引导与控制
民居
结语
•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有序的人与 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传统村落是中华五千年文 化的积淀地,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乡土文化和村落 精神的丧失为代价。保护和传承村落文化是保护我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中国人乡土情结的载体, 是人们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 会的基本内容。
空间形态整体性
• 4、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新农村规划思路
• 在村落文化和村落面貌日渐趋同的今天,保护 与传承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关乎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落叶归根”与“精神家园”的归属与 依托。

• “中国农村建设的出路应该立足于维护中国固 有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乡土重建’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图7 广西侗族村寨鼓楼
• 3、如何传承传统村落精神
在传承传统村落精神的基础上,融合新的影响因素,对 影响现代村落空间形态的因素进行梳理,图示如下:
宗族观念 弱化的传统因子 防御需求 风水思想 空 间 形 态 影 响 因 子 生态意识 强化的传统因子 民俗信仰 地缘关系 秩序空间、整体村落 安全空间、亲密关系 环境意识、审美情趣 生态、景观意识 文化认同 领域空间、共用设施 地缘关系领域性 新理念 新融入的因子 新技术 交通、公共设施 文娱、交往、教育 生态景观完整性
4.1维护村落景观的完整性——对策
新农村规划建设应首先从整体环境入手,对构成乡村
景观的要素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确保护内容和目标。
自然要素——包括水体,山体、风水林、名木古树
人工要素——包括古建筑、古井、古村落等。
在乡村总体规划阶段,划定出景观维育区,实行空间
管制,对重要因素进行保留和维护,避免在新农村开 发建设中受到冲击。
1.3 几点思考
令人担忧的趋势
小区化的形式,笔直的道路,排列整齐的农民别墅(公 寓),不伦不类的仿欧式建筑形式,炫耀着自己经济发展 的成就。
对一些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古村的保护已经受到各方面的关 注,而对于一般村落改建、扩建中对其传统的保护和继承 往往被忽视。 我们在感叹先前的“造城运动”破坏了城市的历史传统, 批评“千城一面”的同时,却又在大规模的“造村运动” 中在乡村重复做着同样的事。
2.2传统文化对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 1、自然意识
• 村落从选址、空间整体布局到群体组合、单体建筑的 空间结构等,都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态意识。Leabharlann •图1 广西三江座龙寨
2、伦理观念
• 布局讲究伦理关系,注重等级制度和长幼尊卑,崇尚“中” 的空间意识(居中为大)。祠堂、宗庙作为宗族权威的载 体,大多占据村落的中心位置(图2)。建筑的群体组合
往往强调一种源于伦理关系的结构秩序(图3)。

3 灵川县大芦村
3、地缘关系
• 村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较强的内聚 性和排它性,村民间具有共同成员感和共同归属感。 共处地理领域和共用公共设施是促进无宗族关系村民 之间深入交流的两大主要因素。
图4 丽江古镇某水井旁的生活景象
4、防御需求
• 群居的特性除了宗 族和血缘关系外, 很重要的目的是出 于防御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