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航运经济学——国际航运政策
国际航运经济学——国际航运政策
5.1《国际海运条例》
• 5.1.2 经营国际船舶运输业务的条件
• 有与经营国际海上运输业务相适应的船舶, 其中必须有中国籍船舶
• 投入运营的船舶符合国家规定的海上交通安 全技术标准
• 有提单、客票或者多式联运单证 • 有具备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从业资格
的高级业务管理人员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5.4.3 运价报备制度
• 经营国际班轮运输业务的国际船舶运输 经营者的运价和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 运价,应当按照规定格式向国务院交通 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应 当指定专门机构受理运价备案
5.4.3 运价报备制度
• 备案的运价包括公布运价和协议运价
• 1.2 航运政策的概念
• 各国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运输,改善国际 收支,确保战时海上运输等,对待本国商船 队的态度、方针、措施的总称
1.3 国际航运政策的发展沿革
• 第一阶段----保护主义 • 第二阶段----自由主义 • 第三阶段----新保护主义
1.4 国际航运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 是对外贸易、国际航运业发展的生命线 • 是管理国际海运业及其活动的基本手段
• 国际班轮运输业务 • 无船承运业务 • 运价报备制度 • 调查与处理
5.4.1 国际班轮运输业务
• 自2002年1月1日起,中国的国际班轮运 输管理制度作重大调整,由原来的审批 制改为登记制,班轮运输经营人应依法 向交通部申请登记取得国际班轮运输经 营资格
5.4.1 国际班轮运输业务
• 以共同派船、舱位互换、联合经营等方 式经营国际班轮运输的,各经营人应分 别取得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资格
• 5.2.7 国际船舶管理经营者
• 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设立从事《海运条例》第 三十条规定业务的中国企业法人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 5.2.8 国际海运货物仓储业务经营者
• 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设立,提供海运货物仓库 保管、存货管理以及货物整理、分装、包装、 分拨等服务的中国企业法人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 外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是指依照外国法律设 立并依照《海运条例》和本实施细则的相关规 定取得经营进出中国港口货物无船承运业务资 格的外国企业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 5.2.6 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者
• 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设立从事《海运条例》第 二十九条规定业务的中国企业法人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 5.2.9 国际海运集装箱站与堆场业务经营 者
• 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设立,提供海运货物集装 箱的堆存、保管、清洗、修理以及集装箱货 物的存储、集拼、分拨等服务的中国企业法 人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 5.2.10 外商投资企业
• 是指依照中国法律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输方式经营者为所承运的货物订舱和办 理托运; (6)支付港到港运费或者其他运输费用; (7)集装箱拆箱、集拼箱业务; (8)其他相关的业务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 5.2.5 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
• 包括中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和外国无船承 运业务经营者
• 中国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是指依照《海运条例》 和本实施细则规定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 的中国企业法人
• 启用方便旗船 • 放宽外国船员配置的限制等
• 抑制性的限制
• 对班轮公会活动的限制 • 禁止海外卖船 • 禁止启用方便旗船和外国船等
第二节 世界主要海运国家 及国家集团的航运政策
• 美国的航运政策
• 欧盟的航运政策
• 日本的航运政策
1. 美国的航运政策
• 造船与营运补贴政策 • 税收优惠政策 • 货载保留与沿海运输权政策 • 美国航运政策的发展趋势
• 4.4《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海运谈判 • 4.5 我国开价单中的承诺
4.6 加入WTO对中国航运业和航运发展的 影响
• 加入WTO对中国航运业和航运发展的有利 影响
• 国际贸易量增加,运输需求增长,对我国航 运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参与国际海运事务决策和“游戏规则”的制 订,维护我国航运利益
• 利用WTO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争取对我 国有利的国际航运环境
GATS规则,合理保护本国航运业
4.8 加入WTO后中国航运业的应对 措施
• 加强对WTO的研究,合理利用GATS规则维 护我国航运利益
•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国内立法 • 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国内企业竞争力 • 推动运输招标,建立公开透明的承运人
选择机制 • 清理和规范现有开放领域
5. 《国际海运条例》及
施细则》
1. 我国航运政策的主要内容
•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际航运政策
• 国际航运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 开创远洋运输业的政策措施 • 发展国际航运事业的政策措施
•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航运政策
2. 中国航运对外开放政策与现状
• 港口准入 • 货运市场准入 • 商业存在 • 海运辅助服务 • 国民待遇
• 外国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是指依据外国法律设 立经营进出中国港口国际船舶运输业务的外国 企业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 5.2.3 国际班轮运输业务
• 是指以自有或者经营的船舶,或者以《海运 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方式,在固定 的港口之间提供的定期国际海上货物或旅客 运输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2. 欧盟的航运政策
•政策新动向 • 英国的航运政策
3. 日本的航运政策
• 海运产业的集约化政策 • 国家的扶持与保护政策 • 以国际船舶制度为核心的新航运政策
第三节 我国的航运政策
• 我国航运政策的主要内容 • 加入WTO与我国航运政策的调整 • 《国际海运条例》及《国际海运条例实
• 国内市场开放步伐加快,有利于海运服务质 量的提高
4.6 加入WTO对中国航运业和航运发展 的影响
• 对我国具有挑战的方面
• 受WTO规则的制约,国内市场保护难度加大 • 我国国内原有的部分市场保护手段和措施将
失效 • 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加深,国内企业市场份额
下降,部分竞争力差的企业将遭淘汰
4.7 加入WTO后中国航运业面临的 开放压力分析
5.4.1 国际班轮运输业务
• 班轮公司之间的涉及中国港口的班轮公 会协议、运营协议、运价协议,应在协 定签订之日起15天内将协议副本向交通 部备案
5.4.2 无船承运业务
• 根据《海运条例》对无船承运业务的定 义,无船承运人具有如下特征:
• 1、法律地位:承运人,而不是代理人 2、运输单证:签发本公司的提单 3、报酬:收取运费,而不是代理佣金 4、运输工具:不拥有或经营船舶;船公司是 实际承运人 5、法律责任:承担承运人责任
• 5.2.4 无船承运业务
• 是指《海运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业务, 包括为完成该项业务围绕其所承运的货物开 展的下列活动:
(1)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订立国际货物运输合 同;
(2)以承运人身份接收货物、交付货物; (3)签发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4)收取运费及其他服务报酬; (5)向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或者其他运
第六章 国际航运政策
• 国际航运政策概述 • 世界主要海运国家及国家集团的航运政
策 • 我国的航运政策 • 船舶开放登记 • 港口国监控
第一节 国际航运政策概述
• 航运政策的演变 • 航运政策的类型 • 航运政策的基本形态
1. 国际航运政策的演变
• 1.1 政策的概念
• 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选择的有效手段
3. 对外开放20多年对中国航运的作用与 影响
•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3.1 有利影响
• 有助于我国海运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 改造,借鉴科学的管理经验
• 有助于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我国航运企 业竞争意识
• 推动我国政府对市场的法制化管理 • 有利于促进我国航运企业开拓国际航运
市场,改善我国航运企业在国际市场中 的竞争环境
3.2 不利影响
• 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下降 • 不公平竞争现象加剧 • 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4. WTO关于服务贸易和海运谈判的 基本框架
• 4.1 世界贸易组织(WTO) • 4.2 世界贸易组织运行机制
• 促进和监督《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和 原关贸总协定以及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一系列 多边贸易协议、协定的执行
• 在内陆地区建立商业存在(独资公司及 其分公司)
• 国际船舶代理 • 综合物流服务 • 无船承运人业务 • 班轮运输的市场准入管理(审批制度) • 设立外商控股和独资的国际海运公司
4.8 加入WTO后中国航运业的应对 措施
• 加入WTO后,中国航运业进一步开放必须 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 向国际惯例靠拢,与WTO法律框架接轨 • 从我国的国情和航运实际出发,利用WTO和
5.2 《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
• 5.2.11 外商常驻代表机构
• 是指外国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 依法设立的,为其派出机构开展宣传、推介、 咨询和联络活动的非营业性机构
5.3 《国际海运条例》的特点
• 政府职能法定化 • 市场准入制度化 • 市场竞争规范化 • WTO承诺法律化
5.4 《国际海运条例》及其细则的主要管 理制度
• 为成员方提供谈判的讲坛 • 调解和处理国际贸易争端 • 管理贸易政策的评审机制
4. WTO关于服务贸易和海运谈判的 基本框架
• 4.3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为成 员方制定的主要责任
• 最惠国待遇与例外 • 透明度 • 市场准入 • 国民待遇 • 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 • 逐步自由化
4. WTO关于服务贸易和海运谈判的 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