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材料)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一、填空题: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胡适、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其主要撰稿人。
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和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提倡,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
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者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攻击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
他的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为什么说“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青年杂志》、李大钊、鲁迅;愚昧与专制、新道德、旧道德、旧文学;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因为封建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而新文化运动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新发展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影响和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知识目标:标志北洋政局黑暗兴起代表人物指导思想中心:先进分子寻找新出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袁尊孔复古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影响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能力方面: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导入新课: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不成模样。
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的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新课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概念:“新”即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统治前期,激进的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中国封建思想的思想启蒙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方面: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以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阶级条件: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起来。
思想方面:①、反动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三、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前期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抨击尊孔复古逆流。
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主要阵地:《新青年》中心:北京大学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观念,一种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
它不光指出政府给人民哪些权利,而是强调人们应该学会如何使用这些权利。
“科学”主要指与愚昧、落后、盲从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
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提出: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只有将这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陈独秀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摆脱奴隶的、保守的、想像的陈旧状态,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李大钊: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陈独秀:从历史进化的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大家应该对民主制在中国的实现充满信心。
新文化运动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凡是经不起科学法则和理性法庭审判的,无论是谁遗留下来的,都一文不值。
只有提倡科学,才能破除对封建君主的迷信,真正实现人的解放。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
李大钊: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
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与民主共和也不相容。
鲁迅:1918年发表了揭露封建礼教罪恶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后期主要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表现:A、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的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指出了这一革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新曙光。
B、11月,李大钊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
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他积极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
最后,他信心十足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c、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D、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振兴中华之路,俄国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看到了新希望;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曙光”,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当时世界革命的潮流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屡屡失利,教训在于不能用正确的指导思想组织广大群众。
李大钊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中国的出路和革命力量。
影响: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积极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中国,各种新思想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还促进工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纷纷成立社团,出版刊物,加入到新文化运动的阵营中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北京大学的青年社团和青年学生出版的新刊物。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场文化革新,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消极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课堂总结: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与民主科学的洗礼,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但只有在高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才算真正找到振兴中国的出路。
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板书设计:第五节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政治方面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经济方面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文化方面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标志五、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领袖前期指导思想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课后反思: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导致新文化运动中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c.“五四”运动D.“问题”和“主义”之争.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这句话说明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④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其主要目的是为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关于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中国的富强④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B.倡导西方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c.提倡新文学和白话D.反对思想领域里的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下列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B.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c.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D.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0.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有A.猛烈抨击传统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B.强调了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c.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D.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A.继续反封建B.向西方学习c.主张民主共和D.反对尊孔复古.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二、问答题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2.A3.D4.B5.A 6.B7.D8.D9.D10.B 11.A12.B二、问答题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一、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