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欲扬先抑_高中_作文_指导_(公开课可用)(1)
欲扬先抑_高中_作文_指导_(公开课可用)(1)
不能称前 时之闻
泯然众 人矣
伤生
五 年
(抑)
年
十二 三矣
又 七
龄
年
通过细致的描写,写出人的缺点。如外貌的丑陋等等, 或者写出“物”的不让人喜爱之处,或直接抒发对人或物 的不满,从感情上贬低所要写的主要事物,这样才能在后 文的情感变化中更好地抒发喜爱,尊重等情感,更好地突 出主题。总之要从贬低的角度描写,这样才能和后文的 “扬”形成对比。
如: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
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 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 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 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 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 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
▪ 搬进办公楼的第一年春天,校园里其他的树都呈现出浓厚的绿意,唯 独眼前这棵木棉树仍是光秃秃、灰蒙蒙的,稀疏的枯枝顽固地向上翘 着,像冬眠未尽似的。我暗自庆幸:这下可好了,它一定是枯死了!
▪ 一天早晨,我照例打开窗户透气,却意外地发现了树枝的异常:树枝 上星星点点的,微微泛着绿光。我仔细察看,原来,这棵几乎被我遗 忘的树,不知什么时候开出了黄豆般大小的花苞,一层淡绿也呈现在 它的枝头上。这个发现,立即拉近了我和它的距离。它也好像为了讨 好我似的,很努力地绽放自己.一天比一天精妙,一天比一天深 奥……从此,树的形象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变得光辉起来。
▪ 我喜欢沾满露珠的木棉花,一串串像风玲似地摇曳在晨风 中,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名曲。
▪ 那个夏天,繁茂宽大的绿叶拥挤在我的窗前,为我遮挡了 骄阳烈日,办公室全然没有了先前那种阴暗和郁闷之感。 微风吹拂下,那些满身洁白,散着暗香的木棉花,飘进室 内,飞到我的案头。有好几次,还沾在我的身上。我不想 抹去它,任由它沾着,这是我和它的缘份。它早已成了我 生命中最美丽的图景。
抑到极点。
(抑)
3、它还带给“我”深深的启示行文既符合人们认识
事物பைடு நூலகம்规律。
(扬)
作用:造成文章的波澜起伏,情节曲折,结 构紧凑,是一篇成功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佳 作。
抑扬法可分为两种:
1.欲扬先抑法 (先抑后扬)即先压后抬。
2.欲抑先扬法 (先扬后抑)即“抬高跌重”,先抬后压 。
指物作 诗立就
才能 (扬)
阅读《窗前的木棉树》后,请把短文中
表示抑和扬的部分,用———— 标示出来。
窗前的木棉树
▪ 几年前,办公室前有一棵木棉树,足有四层楼那么高,想必已经在那 里生长很久了。不过,我却不大喜欢它,因为它让我的办公室变得昏 暗,阻碍了我眺望远景的视线。木棉树的外形也不好看,粗糙而简单, 比起旁边那棵榕树的风姿,差得远了。站在窗前,必须透过它身体上 的夹缝,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为此,我懊恼了好长一段时间,曾建 议将它砍掉,但这愿望最终都没有实现。
——记叙文抑扬之法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这里的 “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要 歌颂、赞美、肯定某人、事、物、景,不从正面 平铺直叙,而是先从反面着手,用曲解、嘲讽,甚 至挖苦的方式去贬低、抑制,甚至否定它,最后才 露出自己真实意图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构思 文章的方法从贬抑处落笔,而在颂扬中结束全文。
2.逆向起笔:
即欲正故反,逆锋起笔。或简单介绍一 下写作的主体,当然是不被认可的事,让读 者大概了解人或物,给人第一印象不好。这 样在后文的写作中才能有波澜,吸引人。
如:如果不是发生了某些事情,也许这 一天也就和其他三百六十四天没什么区别, 如流水般淡淡流去,慢慢消逝在记忆和历史 之中。可是,历史选择了这一天。
3.比兴映衬:即欲言此意,先言他物。
如:小草吸取雨露的甘甜,向辽远的平野吐 露一片苍翠:花蕾接收阳光的温暖,为广阔的 川原绽开一片绚烂:飞鸟沐浴东风的和悦,在 高旷的天空唱响一片欢歌。大自然因拥有生机 而气象万千,人类社会因充满爱心而美好温馨。
我们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贬抑需有度 二、转变需自然 三、角度需恰切 四、情感需真实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
教师寄语
作文要写好 抑扬不可少 铺垫加蓄势 风光无限好
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要求: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或写一种动植物。 2、600字左右。
用你学到的方法阅读《谁送天使上路》
▪ 以后,我每到一个地方,每看到一件事物,我都努力找寻 它的美。因为我知道,美不是可以轻易发现的,它常常隐 匿在不起眼的地方,一旦被你发现.就会拥有意外的惊喜。
▪
我来评评
1、木棉树的“粗糙、简单、没有风姿”,木棉树外形的丑
陋。
(抑)
2、影响了我“眺望的视线”,写出了作者主观感情对木棉
树的厌恶。 甚至于曾建议将它砍掉,盼望它死去.真可谓
文中先是写蝉烦人的聒噪;
(抑)
再写病蝉的弱小;
(抑)
最后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
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显示
生命的意义。
(扬)
启示: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 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能够使文章情节曲折多变,造成波 澜,形成鲜明的对比,富有感染力,让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顿悟,从而留下 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