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外教史笔记

_外教史笔记

①研究实践的哲学---道德;(苏认为哲学应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人类自身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

)②寻求道德的“一般”;(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

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③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学会做人;④主张“智慧即德行”;(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

)⑤自制是德行的基础;⑥守法就是正义;⑦身教重于言教。

补充之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公元l 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思想家。

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

( l )论教育的目的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

他认为,一个没有良好德行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雄辩家。

在昆体良看来,作为一个雄辩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一定的雄辩才能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具有高尚的德行比具有出色的雄辩才能更为重要。

( 2 )论雄辩家的教育如何培养演说家呢?昆体良将雄辩家的培养划分为: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最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

昆体良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①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②能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③( 3 )教学理论昆体良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坚决反对体罚等。

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对几百年的罗马帝国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影响很大。

在他的教学理论中,有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他主张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认为学习和休息应交替进行,防止过度疲劳。

教师应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那些不发问的学测验学生的鉴别能力;②防止学生漫不经心,不听课;③引导班上德才兼备,既要教学生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要教学生做人;②对对学生要有耐心,多勉励,少斥责,奖罚要有分寸;④懂得教学艺术,教学应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人浅出;⑤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可见,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而又具体。

他被后人视为是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的确当之无愧!补充之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1 .“大学”一词的涵义拉丁文“大学”一词为“行会”、“社团”、“公会”之意,而不是教育机构或学校的意思。

也就是说,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中世纪行会组织的影响下形成的。

到15 世纪以后,拉丁语“大学”一词才用来专指大学。

2 .大学兴起的原因(见教材86 页)(城市的发展;东方文化的影响)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王权日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一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文化要求,追求学问成为时尚;同时十字军东征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到东方,加强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传统的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

其中中世纪大学最为引人注意。

3 .中世纪的大学A、波伦亚大学1158 年,意大利中、北部的波伦亚以民法和教会法这两门学科的教学为中心,组成了波伦亚大学,得到政府承认。

到14 世纪,在波伦亚大学增设了医学和神学,但仍以研究和传授法律知识著称。

B、萨勒诺大学11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南部离那不勒斯不远的萨莱诺就有犹太医生开办医学校,讲解希腊和阿拉伯医学著作,传授医疗技术。

以后西欧各国的许多青年都到这里来学习医学。

到12 世纪中期。

萨勒诺医学校便发展为以医学见长的大学,1231 年得到政府承认。

C、巴黎大学巴黎大学也是西欧中世纪成立较早的大学。

它是在主教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很久以来,巴黎的主教学校就是七艺和神学教育的著名中心,许多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来此讲学,进行争辩,从而吸引了许多国家的青年,终于使这里的主教学校发展为以神学著称的巴黎大学。

以上三所大学创办之后,西欧各国大兴办学之风。

英国在1168 年设牛津大学,1209 年又设剑桥大学,都是按照巴黎大学的模式办理的。

4 .课程及培养目标最初萨勒诺大学就只教医学,波伦亚大学只教法律,巴黎开始是侧重文科。

大约到14世纪,一般的大学都有文科、法学、医学和神学等4个系.在文科学习数年,学完“三艺”、“四艺”等课程之后,通过考试和公开答辩后,取得文科教师认可证书(文学硕士学位)。

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可以选学法律、医学或神学,之后取得法学、医学或神学博士学位或教授认可证。

这就是西方学位制度的最早起源。

5 .教学方法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演和辩论。

讲演包括宣读和解释权威性教材的课文。

辩论也都是从书本出发,结论是现成的。

辩论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无裨益,但它们仍然是脱离实际的。

6 、大学的一般特征主要有国际性、独立自主性、世俗性等特征。

总结:西欧中世纪的大学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而是中世纪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

中世纪大学突破了教会和神学的垄断局面,为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较以前更为有利的条件。

(西方大学渊源)中世纪教育的特点:1.宗教化、神学化;2.保守,发展缓慢;3.开放性,普遍性,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中世纪教育的历史地位:1.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2.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3.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其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如分班教学;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补充之四: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 世纪初期到17 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被复兴的事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知识的非基督教的世俗学科。

人文主义的特征是:(1)歌颂赞扬人的意义、尊严和价值;(2)宣扬人的意志自由和个性自由;(3)要求现臣,一种实干型的人才。

教育任务,使人身心和谐发展。

人文主义者高度评价德育的重要性,再度推崇古代的四项基本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

认为培养美德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古典文化。

教育内容:(1)古典语言和古典著作;(2)“三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3)神学;(4)本族语;(5)自然科学教育方法上,反对权威主义,崇尚自由精神;教育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批判经院主义的烦琐方法,引入认识事物的新方法;注重能力培养,反对迂腐学风。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第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第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有巨大区别。

第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凡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第五,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成为教育关注的内容;奠定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基础,近代的自然主义、国家主义、科学主义、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思想渊源。

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它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补充之五:拿破仑的教育改革1799 年,拿破仑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对教育进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

在教育改革方面,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要求教育为国家服务,为国家提供受过训练的忠诚的行政官员,是教育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一致。

拿破仑首先采取了与天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1801年,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教务专约”,同意恢复天主教会在法国的合法地位,但要求教会遵守中央政府的各项制度。

“教务专约”的签订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来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开始,但同时也为天主教在法国地位的合法化创造了条件。

拿破仑还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法令,如《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法》、《关于创办帝国大学的法令》、《关于帝国大学条例的政令》。

通过以上教育改革,拿破仑逐渐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教育体制。

其特点是:第一,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帝国大学: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教育行政机构第二,全国的教育实行学区规划管理,实行大学区制。

将全国划分成27个大学区。

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以及学区的大、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免。

第三,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学校的学年安排、课程设置、考试和升级等,在全国都是划一的。

第四,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

在整个19 世纪,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化的教育体制基本按原样保持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