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
在经济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逆向选择”这个概念,当然在其他领域,其他学科中也有,其实现实生活中逆向选择与我们息息相关,它无处不在不在,虽然他在我们生活中它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不是很多,为了更好地参与和管理经济我们需要弄清这个概念。
一,什么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在二手车市场上,假定有若干辆质量不同的二手车要卖。
旧车主知道自己要卖的车的质量,质量好的索价高些,质量差的索价低些。
但买主不知道每辆旧车的质量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买主只能按好的旧车和差的旧车索价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购买。
这样,由于买主无法掌握旧车的准确信息,从而其出价并不区分旧车质量的好坏,质量好的旧车会退出市场,质量差的旧车留在市场上。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质量差的旧车比例增加,买主会进一步降低出价,使质量稍好的旧车也退出市场,如此循环下去,旧车市场就会逐渐萎缩用书面一点的话来说的话,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1.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
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
所以,叫“逆向选择”。
2.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二,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
首先,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
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
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
买和卖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币买方的逆向选择而看不到卖方的逆向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狭隘的1+1思维方式左右。
因此,从2+2的视角看,所谓逆向,不过是逆交换对方之向,而对于选择者自己来说,
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理性人特征从来都没有被违逆过。
由于逆向选择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的选择,因此不值得经济学家大书特书。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
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
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三,逆向选择最经典的例子
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市场,即旧车交易市场。
照我们通常的想法,既是市场嘛,一边有卖车的,一边有买车的,大家公平交易,是不会出啥问题的。
比如,你这辆二手车使用的年头比较短,性能和质量还不错,就应该也能够卖一个好价钱。
反之,性能和质量比较差,就应该也只能卖一个不好的价钱。
是这样吗?不是的。
假如有一辆较好的二手车,准备进场交易。
这车究竟质量怎样,性能如何?应该说只有卖车人最清楚。
但买车人就不同了。
他从来没用过这辆车,车子质量究竟如何,他可以说是两眼一摸黑,浑然不知。
怎么办呢?为了慎重起见,也为了防止风险,买车人必然要尽量杀价,本来值10万元的,他只出8 万。
卖车人呢,明知道我这车完全可以值10万的嘛,偏要我8万元出手,当然不干。
一个坚持要价,一个拼命杀价。
僵持的结果,自然是谈不下来。
最终,这辆好车只好退出市场,不卖了。
一辆辆好车,陆续退场,剩下的车质量越来越差。
而车的质量越差,买车人就越要杀价。
就这么着,经过卖车人与买车人一轮又一轮博弈,最终,二手车市场只能是一天天萎缩,甚至倒闭关门。
这就是事与愿违,也就是经济学家说的逆向选择。
二手车市场的经典案例,是美国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洛夫在他那篇著名的《次品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详细介绍的。
说罢二手车市场,我们再来看看贷款市场和保险市场。
大家知道,银行的一大业务是向企业提供风险贷款。
但是,向哪些企业提供贷款?提供贷款后,哪些企业能够按期还款?哪些企业不能按期还款甚至永远也还不了这笔账?银行事前并不知道。
从贷款方说,对于那些行事风格比较稳健,成功率比较高因而还款能力也较强的企业,当然是优先贷款的对象。
然而从借贷方说,这样的企业出于其一向的稳健风格,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花较高利息借款的;恰恰是那些平时比较喜欢冒险,而冒险就有可能失误甚至连老本也赔光因而也就无法还款的企业,更喜欢花较高利息到银行贷款。
这就出现了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这大概也是现今商业银行呆坏账高居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险市场也是这样。
身体比较健康,平时不大患病的人,一般是不愿意到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的;恰恰是那些身体不大健康,平时老爱生病的人,更愿意购买健康保险。
由于保户的总体健康水平很低,保险公司赔给保户的钱,就会大大高于他们按照正常人平均得病率所收取的保费。
这就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的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人才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等,总之,只要有市场,只要进行交易,就可能出现逆向选择。
四,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
出现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信息不对称。
即,买方和卖方所掌握的信息不一样。
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要么,交易不能做成(如二手车市场);要么,做成了也是不公平交易,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占了便宜,不掌握信息的一方吃了亏(如信贷和保险市场)。
五,逆向选择模型的意义
逆向选择理论深刻地改变了分析问题的角度,可以说给人们提供了逆向思维的路径,会加深市场复杂性的认识,由此能改变很多被认为“常识”的结论,使市场有效性理念又一次遭受重创。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中是最普遍存在的最基本事实,因而乔治·阿克劳夫的旧车市场模型具有普遍经济学分析价值。
他讲的故事虽然是旧车市场,可以延伸到烟、酒等所有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等等。
也能解释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这些市场,是因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隐藏了信息。
逆向选择的理论也说明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遏止假冒产品,会使假冒伪劣泛滥,形成“劣币驱良币”的后果,甚至市场瘫痪。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六,有效的解决手段
(1)使用网络中介
(2)网络搜寻
(3)捆绑销售
(4)注意力销售
(5)提供不完整合同
也许有些方法在某些问题不适用,到底怎么做才解决逆向选择呢?人类要生存,必然有交换。
没有市场,谈何市场经济?二手车市场也好,信贷和保险市场也罢,都是要开办下去的。
最佳也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使交易双方信息对称,愈是信息传递和沟通得充分,愈是有利交易的达成,也就愈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