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
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的增长)关系进行研
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关键词】税收GDP税收收入协调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关系的一般 原理。对税收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首先要选择能代表 “经济 ”的具体指标。虽然在影响
当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的数额为税收增量的d/(1-d)倍仮之亦然。当政府支出
增加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额相当于政府支出数量的1/(1-d)倍,反之亦然。如果同时考虑这两
个因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税收增加的同时,增加相等数额的政府支出,则 有:-d/(1-d)+1/(1-d)=1。这说明数额较大的税收和政府支出,即使保持相等,也会产生扩张效应
得多。 可产生最大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A点,超过A点,生产和税收都会下降。 拉弗曲线
表明,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讲,税
率设计有一个最佳点C,在这个最佳点上,使得宏观税负水平处于最优状态,即能兼顾税收收入 和经济增长。如果技术水平出现了进步,C点会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长期来看,C点最 终的运动方向只能是向左,即越来越接近于0。不过在短期内,C点的运动态势应当结合技术 进步对社会公众收入的具体影响来谈,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低收入人群显著增多 社会公众自然会希望采用政府提供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点必然会向右移
浅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
学员姓名 入学时间 指导老师 试点学校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1宏观税负理论
2、税收弹性理论
3、平衡预算原理
二、税收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1税收收入与GDP总量回归
2、税收收入与GDP双对数回归
三、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1•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3、平衡预算原理
根据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假设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由家庭(消费 者)、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组成。如用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1表示投资,T
为政府税收总额,G为政府支出总额。以收入法核算国民收入,有:Y=C+S+T(1),以支出法核算 国民收入,则有:Y=C+I+G(2),以上两式结合起来则得到新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 式:C+S+T=Y=C+I+G,即S+T=I+G(3),如果把消费C看成是收入的函数,并假定在没有收入 时消费量为C0,可支配收入为Yd,边际消费倾向为d,则有:C=CO+dYd(4),假定税收收入总额 为T,于是,可支配收入Yd=Y-T,将此式代入(2),有:Y=C0+d(Y-T)+I+G,即(l-d)Y=C0-dT+l+G(8)。 分另U求Y对T的导数和Y对G的导数,
宏观经济指标中有很多对税收具有明显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但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经济的
规范指标当属国内生产总值(GDP)。本文通过借鉴宏观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通过计量经
济学模型试图对经济增长与税收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理论基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今社会,谋求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宏观经
得:dY/dT=-d/(1-d)(5),dY/dG=1/(1-d)(6)。⑸式表明了税收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通
常称之为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变动与税收变动的方向相反。(6)式表明
了政府支出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称之为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为正值,这表
明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政府支出变动的方向相同。
2•税制变动的影响。
3•税收政策的影响。
四、税收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若干结论
五、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摘要】税收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从税收对经济的
影响来看, 既可以妨碍经济的发展, 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 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
动,此时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税率最佳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 收收入点。如果技术进步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收入人群显著增多,社会公众则会希望采用市
场交换方式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产品与服务,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必然向左移动,此时也会得到一个新的拉弗曲 线,C"取代C点成为新的最佳税率点,A"取代A点成为新的最大税收收入点。
济政策的共同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中,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颇为丰富,而且不同的学派还建
立了各自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很多学者都考虑到了政府的作用,其中政府政策运行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
估量的影响,这些政策就包括税收政策。所以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税收对经济
增长不可或缺的影响。
1、宏观税负理论 宏观税负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收入总额(用T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
即T/GDP,也称宏观税率。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 名学者阿瑟?拉弗通过拉弗曲线解释了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税率为0时,税收收入为0;税率为100%时,将无人选择工作,生产停止,也没有税收收入。如 果税率由100%开始下降,则生产开始恢复,政府有少量税收;当税率继续下降时,生产扩大,政 府税收增加。同样道理,如果税率从0开始上升,政府收入也会增加,但不会影响生产。C点右 方区域被视为 “禁区 ”因,为在取得等量税收收入的情况下,该区域的税率要比左方区域税率高
2、税收弹性理论
研究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离不开对税收弹性的分析。税收弹性反映的是税收收
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其基本表达式为:E=(△T/T)/(△GDP/GDP)E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AT为税收收入增量,GDP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一般而 言,当E<1时为缺乏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小于经济增长速度;当E=1时,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 长;当E>1时为富有弹性,税收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