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

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

(双月刊)2011年第2期(总第66期)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刘新利内容提要:本文就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中的税收与分析、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内容体系、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的再延伸三个方面,论证了经济要素贯穿税收管理的全过程是税收管理的主战场和管理工作的基础部分,是税收与外部环境要素协调的桥梁。

关键词:税收;经济;内容体系;延伸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80(2011)02-0001-08税收经济关系是税收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多项重大税务工作都基于税收经济关系展开;同时税收经济关系又是将税收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有效关联,推动和谐税收建设的桥梁。

深入研究税收经济关联关系的内容体系,对于充分发挥税收经济关系对提高税收管理整体效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中的税收与分析首先来观察什么是税收与经济关系问题①中的税收。

在性质上,税收是国家为提供公共产品而依法筹集的资金,有三个定性特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或确定性。

而在数量上,税收有六个数量特征和六种资金形态,其六个数量特征分别是:总量与增长、结构与周期、税负与弹性,其六种资金形态分别是:应征税收②、影子税收、减免税收、流失税收、缓欠税收、退库税收。

关于税收的一切方面都会反映在税收定义和特征中,并由税收定义和特征来体现。

以此推出,税收分析应是对税收收入六特征和六形态及其成因的分析。

这里自然引出,“什么是税收的成因”。

从最常用的税收公式出发,导出税收成因,过程如下:实征税收=代理税基*实际税负=代理税基*法定税负*征收率代理税基ij*调整系数ij*法定税率ij*征收率i=∑i式中③,“代理税基”是一个基于税法定义,通过税收经济分析找到的与税基内涵最为接近的成熟经济指标,可以不严格对应税法规定的法定税基口径,代表纯经济因素影响;“法定税率”显然是纯政策因素④;式中的“调整系数ij[经济*政策]”有双重性质。

从代表经济的角度看,“调作者简介:刘新利,男,上海市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①税收经济关系表现的是二者内在关系的定性方面,使用一定的税收经济指标来表达它们的关联关系;而对关系的分析则更强调应用特定计量方法对关系所作的定量分析,是将表现关系的指标数值分析计算出来。

本文着重定性分析,不严格区别“关系”、“分析”和“关系分析”的精准含义。

②“应征税收”有大小两个口径,小口径指纳税人自主向税务部门申报的应征税收(申报);大口径指经过科学估算的应征税收(真实)。

③该式可更清晰地写成:实征税收=∑代理税基ij[经济]*调整系数ij[经济*政策]*法定税率ij[政策]*征收率i[征管]。

④在税收政策因素中,税率是对应税目的法定税制要素,是唯一的;而税负是与税种或总体对应的计算指标,其分母为代理税基,可能有多个口径的税负,如主营业务收入税负、营业收入税负、增加值税负、资产税负等。

刘新利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内容体系的辨析整系数”是从一个最接近税基的经济指标出发,按照法定税基的定义进行调整,得到经济指标与法定税基最为接近的关系,用以连接经济指标与法定税基口径的关系,其数值大小取决于代理税基的结构,体现的是经济因素影响中的结构影响;从政策角度看,在经济结构既定的情况下,“调整系数”主要由法定税率决定,代表政策因素影响。

“调整系数与法定税率”的乘积是理论税负①;而代表各种类型的纳税人对征收率则代表纯征管因素的影响,是实征税收与应征税收的比值②;∑i应的经济、适用的政策、承受的征管。

显然,税收受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因素③的影响,三因素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税收的六特征和税收资金的六形态。

税收经济关系在税收决定要素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公式中可见看出,作为纯经济因素的代表性指标“代理税基”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也就是常说的经济决定税收④。

税收经济关系分析是税收分析的基础,其它二因素的分析也都必须基于税收经济关系的分析。

由此,税收经济关系分析是税收分析的核心,其他关系分析皆是这个核心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同时,也是税收收入管理的核心和税收管理的重大课题,其首先应严格界定在税收分析的范围内,同时又有更独特、深刻和系统的内容。

二、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内容体系(一)税收经济关系的八个方面1.税收经济关系的八个方面指关于税收与经济的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总体与结构、正向与逆向关系。

税收与经济关系,表现为税收与经济的正向与逆向关系,而税收与经济关系分析则循着此两个方向,分别对税收与经济的总体和结构,进行宏观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及微观定性与定量分析,并以此构造出税收经济关系研究的框架。

图1:税收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税收与经济关系体系沿着两条并行的路径展开,一条是经济决定税收的正向关系路径,包括了税收经济宏观总体总量及结构特征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税收经济微观总量及结构特征①正是由于调整系数的存在,在比较税负高低时,因主体税种的法定税基口径差异很大,代理税基选择也会存在差异,将不同税种的某个税目的税率或简单平均税率或最高边际税率直接相加得到的只能是“税率之和”,一个没有严格经济含义的数值,更要避免用这个数值说明什么。

②从公式中看出,征收率是关于征收管理的全面和集中的反映,即在税源管理环节,对应着应征税收的客观、真实的程度,由发票使用、帐目记录与核算以及申报的真实程度决定;在税款征收环节,对应着各税收资金形态的客观、真实程度;在税务稽查环节,关于前两环节全面稽查的具体增收效果和潜在震慑效果的整体反映,在多大程度上迫使恶意偷税的纳税人在税源要素的适用上更趋合法,在税款征收过程中使各种资金形态更加真实。

③税收受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因素的影响,专家多有专论。

如高培勇教授认为价格也是决定税收的因素,无疑,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但我们总可以把他们归并入三因素。

④包括经济总量决定税收总量,经济增长决定税收增长,经济结构决定税收结构和其它税收总体特征等方面。

Tax and Economic Research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另一条是税收影响经济的逆向关系路径,同样包括税收经济宏观总体总量及结构特征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税收经济微观总量及结构特征的定性和定量关系。

其中结构关系的定量内容最为丰富,技术最为复杂,应用也最为广泛。

税收经济关系的内容涉及到税收和经济要素之间的全面关联,包括经济诸要素对诸税种及税收总量的独立影响和经济诸要素之间的交叉关系对税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结构对税收总量及增长、结构与周期、税负与弹性等的决定性影响。

其中,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综合地反映出税收与经济的关联关系。

具体看经济要素来自于资产生产、分配和使用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

生产过程消耗投入的既有资产并转化为包含增值的新创资产,形成总供给。

新创资产依据资产投入①及消耗关系进行分配,各得其所,形成总需求,即投入的原材料类资产通过生产成本得以补偿,投入的机器通过折旧得以补偿,投入的劳动力通过工资得以补偿,投入的企业组织资产通过利润得以实现,投入的国家组织资产通过税收得以实现;其后是资产的购置拥有和消费耗用,分别满足生产消耗需求和生活消费需求以及国外净需求。

税收与经济关系即由此展开。

2.以税负为例解析税收经济关系内容。

观察税收决定公式中的税负。

实际税负亦由经济、政策、征管三因素决定。

实际税负=(税收收入/代理税基)*100%=[∑i 代理税基ij*调整系数ij*法定税率ij/代理税基)*征收率i]*100%实际税负中的各项构成要素与实征税收相同,但影响方式不同。

特别是经济因素对税负的影响是通过经济结构的变动实现的,对应着公式中的“代理税基ij 占代理税基总量的比重”,而不是通过经济规模影响的。

税负高低与经济规模无直接关系,故而在实际经济中我们可观察到许多GDP 规模很大的地区其税负很低。

税收经济关系在税负问题上的宏观三层次。

在第一层次,经济结构对税负的影响是通过构成GDP 的结构性总量及其与GDP 的关系以及为政策所覆盖的资产与GDP 的关系反映出来,用公式表示为:t t t GDP T T B =t t N t t GDP T T T +++=...21tt N N t t t t GDP B T B GDP B T B GDP B T B ⋅++⋅+⋅=L 2211总体税负与分量税负的关系反映出经济结构和分量税负结构状况对总体税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两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分量税负的高低。

与宏观税负相比,用税收分量与其所对应的税基分量相比得到的分量税负是更接近税收负担内涵的指标,能更客观地描述实际税负的高低。

分量税负越高,总体税负越高,反之则越低;二是受分量税基占GDP 比重的影响。

这个比重完整地反映出经济结构的影响。

当较高的分量税负对应的分量税基占GDP 比重提高时,总体税负提高,而当较低的分量税负对应的分量税基占GDP 比重提高时,总体税负下降。

结构状况,包括分量税负和分量税基占GDP 比重②,决定了宏观税负的水平和变动趋势③。

循此路径,可做多层结构分析,以详细观察经济结构①投入资产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投入,加工品投入,劳动力投入;组织资产投入包括企业组织和国家组织资产投入,组织资产投入表现为推动新资产的形成。

投入资产的类型也就是构成资产的要素,最终抽象地由自然资源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两因素决定。

②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表现为分量税负拉动率,如第一个分量,对宏观税负的拉动率即是: TB 1·(B t1/GDP t ),其中TB 1代表分量税负水平,反映分量税负的高低, B t1/GDP t 代表税基分量占GDP 的比重,反映税基结构或经济结构的影响等。

如果是经济结构变动影响,使宏观税负提高并不意味着微观企业税收负担的实际提高。

③具体表现为: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100%=增消两税净收入税负*[工商业增加值/GDP]+海关代征进口税收税负*[进口总额/GDP]+出口退税税负*[出口总额/GDP]+营业税税负*[(建筑业+第三产业-商业增加值)/GDP]+企业所得税税负*[营业盈余/GDP]+个人所得税税负*[劳动者报酬/GDP]+城市维护建设税税负*[三税税额/GDP]+财产行为资源环境税负*[资源资产总额/GDP]+其他税收税负*[GDP/GDP]。

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表现为分量税负拉动率,如第一个分量,对宏观税负的拉动率即是: TB 1·(B t1/GDP t ),其中TB 1代表分量税负水平,反映分量税负的高低, B t1/GDP t 代表税基分量占GDP 的比重,反映税基结构或经济结构的影响等。

如果是经济结构变动影响,使宏观税负提高并不意味着微观企业税收负担的实际提高。

“现在我国包括辽宁省的税收增长速度要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略高一点,不意味着税收负担加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