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ppt课件
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ppt课件
底蜕膜螺旋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血管破裂流至底 蜕膜层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胎盘从宫壁剥离。 ②机械性因素:腹部直接接受撞击,或粗暴的外倒转术纠正胎位时, 亦可造成胎盘早剥。
完整版课件
13
③子宫体积骤然缩小:宫腔压力骤降、羊水过多破膜后大量羊水突 然流出,或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过快,均可因宫腔压力骤降、宫 腔体积突然缩小而引起胎盘早剥。
完整版课件
11
第二节 胎盘早剥
徐瑶
完整版课件
12
一、定义: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 部分或全部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为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病急,进展快,如处 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儿生命。多见于经产妇,再次妊娠时易再发。 二、病因: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血管病变: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置部位的胎盘有陈旧血块附着。 胎膜破口距胎盘边缘<7cm为前置胎盘。
完整版课件
7
五、鉴别诊断: 妊娠晚期阴道流血主要应与胎盘早剥I期、帆状胎盘、前置血管 破裂、胎盘边缘血窦破裂、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宫颈癌等相 鉴别。根据病史、阴道检查、B超检查及分娩后胎盘检查可确诊。 六、对母儿的形响: 1.产后出血:子宫下段的胎盘剥离后血窦不易闭合,发生产后
妊娠晚期出血
徐瑶
完整版课件
1
重点内容: (1)前置胎盘: ①定义、病因及分类; ②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 ③对母儿的影响; ④处理原则。
(2)胎盘早剥: ①定义、病因及分型; ②易发生DJC的机制; ③临床表现及诊断; ④产前出血的鉴别诊断 ⑤处理原则。
完整版课件
2
第一节 前置胎盘
一、定义: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在于宫下段,甚至胎盘下 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胎盘位置低于胎儿先 露部称前置胎盘。
完整版课件
6
(二)体征:根据失血量而不同,多次出血、大量出血,可发生 休克。除胎先露高浮外,失血过多出现胎儿窘迫, 严重者胎死宫内。当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前壁 时,于耻骨联合上方可听到胎盘杂音。
(三)阴道检查:一般不做。需在有输液、输血及手术条件下 进行。
(四)B型超声检查:能清楚看到子宫壁、胎先露部、胎盘和宫 颈的位置,明确前置胎盘的类型,并可重复检查。
完整版课件
10
剖宫产是处理前置胎盘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处理前置胎 盘严重出血的急救手段。术前纠正休克,输液、输血补充 血容量,既抢救患者,也改善胎儿在宫内缺氧状态。
2.阴道分娩:仅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枕先露、阴道流血不 多,估计在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者。如出血 多,应立即剖宫产。
不论剖宫产术后或阴道分娩后,均应纠正贫血及预防 感染。
完整版课件
15
严重的胎盘早剥可以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从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 蜕膜中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激活凝血系 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肾等脏器的毛细血管内 有微血栓形成,造成脏器损害。胎盘早剥持续时间越长,促凝 物质不断进入母血,DIC继续发展,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大量FDP具有复杂的 抗凝作用,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发生胎盘早剥后,大量消耗 凝血因子,并产生高浓度的FDP,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二、病因: ①子宫内膜病变与损伤; ②胎盘面积过大; ③胎盘异常,如副胎盘等; ④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
完整版课件
3
三、分类:根据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分为3类: ①完全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全部为胎盘组织覆盖。 ②部分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组织覆盖。 ③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边缘附着在子宫下段,不超越宫颈内
口。
完整版课件
4
完整版课件
5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突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
道流血。 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早,在妊娠28周左右, 出血频繁,量较多,有时一次大量出血使患者 陷入休克状态; 边缘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较晚,多在妊娠37—
40周或临产后,量较少; 部分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在上述 两者之间。
完整版课件
9
在等待中,配血备用,给镇静剂及补血药,必要时给宫缩抑制剂, 如硫酸舒喘灵、硫酸镁。在观察期间发生大量阴道流血或反复流 血,应终止妊娠,之前应用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 三)终止妊娠: 1..剖宫产术: 指征:孕妇反复多量出血致贫血甚至休克者;
胎龄达36周以后;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者。 完全性前置胎盘应剖宫产,部分性或初产妇边缘性前置胎 盘,近年也倾向剖宫产。
完整版课件
16
四、临床表现及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Sher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
Ⅰ度:多见于分娩期,胎盘剥离面积小,患者常无腹痛或腹
痛轻微,贫血体征不明显。腹部检查见:子宫软,大
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产后检
④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孕产妇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长时间仰卧位
发生低血压。
完整版课件
14
三、类型及病理变化:分为显性剥离(外出血)、隐性剥离(内出血)
及混合型3种类型。
主要病理变化: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
子宫胎盘卒中:
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随着胎 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 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 淤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又称库弗莱尔子宫(Couvelaireuterus)。 时血液还可渗入输卵管系膜、卵巢皮下、阔韧带。子宫肌层由于 血液浸润,收缩力减弱,造成产后出血。
出血。 2.植入胎盘:胎盘绒毛植人于子宫下段肌层,胎盘剥离不全
发生大出血。 3.产褥感染:前置胎盘剥离面接近宫颈外口,细菌易从阴道侵
入发生感染。
完整版课件
8
4. 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高。 六、处理: 一)处理原则:止血补血。根据阴道流血量、有无休克、妊娠
周数产次、胎位、胎儿是否存活、是否临产作 出决定。 二)期待疗法:目的是保障孕妇安全前提下延长胎龄,使胎儿 达到或接近足月,提高围产儿存活率。应住院 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定时间断吸氧,提高胎 儿血氧供应。尽量维持妊娠达3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