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整理

政治学整理

【一.政治】1.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政治就是权力之争、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3.中国传统政治研究主题:政治哲学、理想社会政治模式、治国战略、施政政策、权力运用、政治制度、政治史4.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征:范式单一、注重世事、强调布政、侧重伦理、学科界限模糊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社会经济关系—基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属性 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内容规 4.政治是一门科学和技术—政治的科学性6.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发展性、实践性【二.政治权力及运行】1.政治权力的分类: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合法性权力2.政治权力运行方式:说服—信仰选举—操纵规范—操纵压力暴力奖惩3.政治权力运行含义:就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行使政治权力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指从政治权力主体发出影响力到收到一定效果之间的过程。

换句话说就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客体施加支配或制约作用的过程。

是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4.政治权力的运行要素:(1)政治权力运行的方向,即必须明确政治权力的指向,也就是就要明确政治权力施加影响的对象。

(2)政治权力运行的目的,即必须明确行使政治权力所要实现的利益与要求。

(3)意志。

即行使政治权力的心心和强烈的愿望。

(4)行使政治权力的方式或手段。

即政治权力主体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或手段。

只有四种因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政治权力的运行,形成一定的权力关系。

5.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

6.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①政治权力运行的适度原则②层级③实效④法制⑤责任7.政治权力的功能:(1)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分配的功能,(2)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纽带和粘合剂的功能,(3)政治权力具有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 政治权力不能构成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性力量,不能改变社会历史的进程和运行方向,但是,政治权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却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第一,政治权力的归属对社会经济基础的确立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二,政治权力可以沿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起作用,就会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政治权力也可以沿着经济民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就会阻碍经济发展。

(4)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管理功能(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对人口的调节作用,对人与自然的调节)(5)政治权力具有进行国际交往,参与维护国际秩序功能。

【三.政治权力的制约】1.政治权力的制约:是政治权力主体为了防止权力的垄断和运用,而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手段,对政治权力运行所进行的控制和约束。

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是以国家权力异化或异化趋势为前提的。

所谓国家权力的异化指的是国家权力来自公民权力,与公民权力分化并独立并凌驾于公民权力之上,最后走向公民利益的反面。

2.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1)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2)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

政治权力的制约:权力制约,代议制,选举制共同构成现代民主三个环节①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以国家权力异化、异化趋势为前提,国家权力异化,异化分化或独立②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a.制约活动主体的独立性 b.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国家政务公开,国家人格公开) c.制约关系的对象性 d.制约手段的法制性③权力制约的条件--民主:a.民主规定权力 b,民主委托权力 c.民主控制权力 d.民主回收权力3.政治权力的运行过程:获得——巩固——行使——终结(1)获得:主观条件:a.政治主体必须由获得权力的动机 b.政治主体必须有较高社会地位,专业知识或经验和威望 c.组织条件:政治主体必须有政治组织 d.社会条件:除了组织的支持,还要群众的支。

获得政治权力的方式:a.血缘继承b.暴力获取c.社会革命d.选举e.依靠财富获得f.任命(委任)(2)政治权力的巩固:首先,维护所代表的政治集团,群体的利益,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

其次,满足政治权力对象的某些合理利益需要和要求,使对方服从权力的基本方式有两种:a.满足对方的合理利益要求和需要,以达到对方对支配权的认同 b.是以强制力强迫对方服从,对方在无奈的情况下屈从。

第三,要注意政治权力内部的团结和统一。

第四,建立统一战线,增强实力(3)政治权力的行使(4)政治权力的终结: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丧失,移交终结方式:汇报,移交4.政治权力运行的后果有四种情况:(1)政治权力基本上能被权力客体吸收。

(2)政治权力大部分被吸收。

(3)政治权力少部分被吸收。

(4)政治权力全部或基本被权力客体反弹回来。

这四种结果反映了政治权力客体的四种态度:第一是拥护,第二第三是中间派,第四种则是反对派或是敌对势力。

【四.政治权力腐败】1.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则以公共权力的运作超出社会制度、法律或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为前提,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对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的行为。

2.腐败的主要表现:最大特点是国家权力的滥用a.经济腐败b.政治腐败c.组织腐败d.生活作风腐败3.腐败的根源:a.人性论 b.权力的价值性——体现利益的追求首先,国家权力与之对立的公民权力均以社会物质财富为本原;其次,任何得益于某项权力运行的个人或集团;再次,权力的不适度垄断使权力运行与公共利益的“漏洞”联系起来,这是腐败的客观条件;最后,寻租动机不会自动实现,只有公共权力的实际滥用,才是腐败得以完成的契机和关键。

【五.国家】1.本质:以暴力为后盾的阶级专政,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秩序的机器。

2.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对比:国际是在氏族组织的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食指组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根本的区别表现在:(1)国家是按地域划分居民的,氏族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的;(2)国家的特殊暴力机关的建立(公共权力的建立)是区别氏族组织的最显著的特征;(3)组织的职能不同,氏族只有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国家具有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功能。

3.国家能力: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主要指中央政府能力 1.汲取能力,即国家财政能力 2.调控能力 3.合法化能力4.强制能力4.国家的类型:①16C,布丹以主权的归属取代统治者的人数标准,把国家分为君主,贵族和民主三大政体。

②20C初,马克斯•韦伯以政治威权的合法性来源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国家,个人感召力型国家和法理型国家。

③20C60S,西方政治学家从共时性角度把国家分为民主主义国家,极权主义国家和威权主义国家;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把国家分为传统型,过渡国家和现代国家。

④以所有制形式为标准划分:(1)奴隶制国家(2)封建制国家(3)资产阶级国家:a.自由主义国家 b.垄断资本主义国家(4)社会主义国家⑤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的划分,将国家形态分为传统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现代民族国家。

⑥以政治治理形式为标准的划分(或以权力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划分)(1)集权主义国家 a.法西斯主义国家 b.威权主义国家(2)分权主义国家5.常见国家元首职权:1.公布法律权 2.发布命令权 3.召集代议机关权 4.最高外交权 5.统率武装权6.任免最高官吏权7.赦免权8.最高荣典权6.国家政府体制(两院制为代表):指某些国家分设两院的,两院通常都由选举产生并定期改选,两院都具有行政的功能,但见解各有不同。

【六.政党】——几个典型政党类型代表:1.概念:政党是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利,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之中,力图取得、维护或影响政权。

2.政党的分类:①按理念的本质和角色分为:政党分为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使命政党的典型例子即为美国的社会主义劳工党掮客政党的最佳例子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党②按集权程度来划分:分为分权型政党和集权型政党比较典型的分权型党委:美国的民主共和党中型集权型的代表为: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③按政党对党员的控制能力来划分:强控制型政党和弱控制型政党英国的主要政党当属强控制型政党的典型;美国的两大党是弱控制型政党的典型④按团结性来划分,一致型政党和分散型政党英国的主要政党是一致型政党的典型;法国国会中一些小党是分散型政党的典型。

3.政党特征:(1)政党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是联系政府形式上的结构和社会中不同成分的纽带;(2)政党一般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纲领;(3)政党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有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4)政党的存在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合法性。

【七.政治社会】1.新型社会组织产生与发展:(1)在我国,社团的形式很多,但因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政治过程,由此可以统称社会组织。

中共诞生后所进行的革命活动,与工人、农民、青年和妇女等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 (2)这些组织因在革命中的特殊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都确立了自己恰当的位置,并延续至今。

(3)从1949到1978年,政治性社团发展选择性很强,只有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有较大发展(4)20世纪80年代,社团在总过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与市场发育引起的社会分化过程。

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其经济意义,它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导致结构的重组。

a.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 b.改革促使社会结构化 c.经济改革引起了剧烈的利益分化 d.制度的变化(1.政府日益重视法治2.政府打幅度放权3.政府职能转变4.其他)2新型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1.参政议政 2.政府助手3新型社会组织的政治作用:在中国,社会组织的兴起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①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②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③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④非组织性的基于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行为【八.政治社会化】1.概念: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①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②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统一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3.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社会政治组织4.政治社会化的功能:(1)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