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模块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模块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模块教学设计大朗镇实验小学五年级备课组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学习专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编排了四篇文章。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记叙了杨氏之子机智聪慧的小故事;《晏子使楚》讲述了晏子勇敢机智,不辱使命的故事;《半截蜡烛》是一个剧本,描写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如何巧妙地于德国兵周旋,保护了藏在蜡烛中的米德叔叔交给他们的机密。

《打电话》则是一段相声,通过夸张有趣的语言教育人们使用公共电话时的基本礼仪。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四种不同的文体,但都是围绕“语言表达艺术”这个主题来展开,而《杨氏之子》、《半截蜡烛》、《打电话》分别是文言文、剧本、相声稿,这几种体裁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只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和领会到“语言表达艺术”,所以首先必须让学生先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恰当、巧妙、礼貌地运用语言。

二、教学目标:1、会认20个字,会写20个字。

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准确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巧妙和有趣。

3、初步感受文言文、剧本和相声的表达形式,初步掌握学习这几种问题的方法。

4、搜集、积累用得精秒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背诵、积累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总课时数:14课时单元导读:1课时阅读理解:7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交流平台、综合性学习、日积月累、展示平台:2课时写作:2课时单元评研:1课时单元导读课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

2、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通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知单元内容。

教学过程:一、自读导读,整体把握1、自读单元导读语,思考:通过单元导读语,你知道了什么?2、汇报,引导明确:(1)单元主题: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单元学习要求: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背诵、积累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3)本单元安排的课文:《杨氏之子》、《杨氏之子》、《半截蜡烛》、《打电话》(4)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这一组课文,读通读顺,不懂的字音查字典或互相请教。

2、自学生字词。

3、快速默读,了解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二、填写《单元预习表》(详见附件1)1、拿出《单元预习表》,学生自学填写。

2、小组交流,修改和补充小组交流中得到的新知识。

三、作业布置1、继续查阅、搜集、整理每课的相关资料。

2、根据课前的导读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深入研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圈画批注。

10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揭题激趣。

1、出示罗斯福的故事,默读:(故事1: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语言艺术的故事,请大家看看,并思考故事下面的问题。

生:(默读故事)师:看懂了吗?罗斯福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告诉朋友了吗?生:罗斯福没有告诉他的朋友。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罗斯福说:“我也会保密”,说明罗斯福没有告诉朋友。

师:对,你读懂了这个故事。

罗斯福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既守住了秘密,同时也让朋友知难而退,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刚才大家读的故事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读一篇古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2、引入课题,解题: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吗?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古文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古文的特点,注意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学生:……(老师相机正音)2、老师范读:师:老师听同学们读的那么好,也很想读一读,可以吗?师:听老师范读了课文,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生……师:其实读古文要注意抑扬顿挫,注意停顿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提示的节奏再读一读,相信同学们这次会读得更好。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课文,看看你读能不能读懂这个故事,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2、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师:下面我们按课文顺序,一起来探讨一下课文中每个句子的意思。

(老师在学生交流的时候相机点拨)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讲的是?生1:这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

”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生:是“甚”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看了课文下方的注释。

师: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很会学习。

师:大家来读读第二句。

全班朗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

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

师:对,孔君平是客人。

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请你来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并说说你的理解。

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句,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呢?师:还有不懂的吗?3、进一步理解全文意思:师:在刚才的探讨交流中,我们已经弄懂了每个句子的意思,现在谁能把整篇课文的意思讲一讲?生: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师:真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逐句说一说课文的意思吧。

四、品读句子,悟其妙处。

1、体会对话的精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课文的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两个人物身上,他们分别是:孔君平和杨家小儿(板书)。

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

你知道是哪两句么?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但是这两句话精妙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师: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谁先说说孔君平所说的那句话的精妙之处?生:……(相机板书:杨梅)师:那你们认为孔君平为什么要这么说?他当时说话的语气又是怎样的?(相机板书:幽默)师:那杨家小儿的话又妙在哪里?生……(相机板书:孔雀)师:对呀,这在兵法上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难怪大家都认为这孩子十分(相机板书:聪慧)师:那你们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2、指导背诵:师:正如那位同学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下面让我们结合自己的体会再次通过朗读来回味这篇课文,并请同学们边读边记,尝试把课文背下来。

3、全班背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时我们也体会到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记载了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

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来点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出语言的美!【板书设计】10 杨氏之子杨梅孔君平杨家小儿孔雀(幽默)(聪慧)11 晏子使楚“交流平台、综合性学习、日积月累、展示平台”整合教学课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巩固对不同体裁文体特点的认识。

2、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认识和积累,培养学生对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兴趣。

3、通过展示或表演,亲身学习和体会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乐趣。

教学重点:1、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认识和积累,培养学生对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兴趣。

2、通过展示或表演,亲身学习和体会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乐趣。

教学难点:通过展示或表演,亲身学习和体会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声视频《五官争功》,做好教学课件学生:完成自学提纲,根据老师的分工布置,各小组结合自己所选的主题分别搜集幽默故事、笑话、歇后语、谚语、提示语、广告词、快板、相声等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小组内交流自学提纲中的1-3。

二、全班交流分享自学成果。

1、交流自学表格中的第1项内容“本单元的课文,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2、交流自学表格中的第2项内容“本组课文中的《》是剧本,《》是相声。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剧本的特点是?相声的特点是?”3、交流学习表格中的第3项内容自学“日积月累”中的四组对联。

(1)认识这四组对联的特点回文联:正着读倒着读都一样数字联:只含或大部分字都是数字叠字联:含有叠字的对联顶针联:是指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和下联第一个字相同(2)背诵识这四组对联第二课时一、小组内交流自学提纲中的4-6。

二、全班交流分享自学成果。

1、展示表格中的第4项内容“搜集到的有趣的熟语、故事、提示语、广告词,相声、快板、小品等剧本”。

2、请小组表演一段(相声、快板、小品)3、观看相声《五官争功》4、分享“学习了这个单元后,我的感受”。

5、互相推荐文章或书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