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㈠植物细胞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1.1 植物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物有机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的细胞,既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体现植物的整体性,又能相互独立,各有其特点。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但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特殊的细胞器一质体和液泡。
绝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直径大多数在20~50μm之间。
也有少数巨大的细胞,用肉眼就可以看见,如西瓜的果肉细胞,直径可达1mm,棉花种子上的表皮毛最长可达75mm。
1.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虽然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构造是一样的,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四部分所组成。
1.2.1 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壳,本身是无生命的物质,为细胞质和细胞核活动的产物,对细胞质及其内含物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也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细胞壁构成支撑植物体的骨架。
细胞壁具有吸水力和弹性,在一定限度内细胞壁可以伸缩的。
相邻两细胞之间有中层,称为胞间层,它主要的成分是果胶质。
中层将许多细胞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植物体,同时又能缓冲细胞之间的挤压。
细胞壁是由原生质所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随着细胞的生长,由原生质体分泌纤维素和少量果胶质,增加在中层的两侧形成初生壁。
初生壁可以随着细胞的生长而延伸,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只有初生壁。
植物体内有一部分细胞,在停止生长以后,原生质体继续分泌纤维素沉积在初生壁内方,这添加的部分,叫次生壁。
在细胞壁上还通过一些很细的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穿过纹孔和细胞壁上微小的孔使细胞间的各种生理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使植物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2.2 细胞膜细胞膜又称质膜,由于很薄,往往紧贴细胞壁,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质膜显示出具有明显的黑-白-黑三层结构,在电镜下显示出具有这样三层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
质膜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质膜具有选择透性,能有选择地允许物质出入细胞,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质膜又具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胞吐作用;此外,质膜还具有主动运输,接受和传递胞外信息,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以及抵御病菌感染等功能。
因此,质膜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1.2.3 细胞质及细胞器细胞膜(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称为细胞质。
又分为细胞器和胞基质两部分。
细胞器是细胞质内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单位(亚显微结构)。
根据细胞器有无膜的结构或外围膜的层数可分为具备双层膜的细胞器、具备单层膜的细胞器和非膜系统的细胞器。
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种。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圆形、椭圆形或双突透镜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由双层被膜、片层系统和基质组成。
有色体是缺乏叶绿素而含有类胡萝卜素的质体。
有色体具有积累淀粉、脂肪和合成类胡萝卜素的作用;同时还能使花瓣或果实呈现各种美丽的颜色,招引动物来传粉或传播种子、果实,以利于传种接代。
白色体是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
白色体具有积累和贮藏有机物质的功能。
线粒体是动物、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胞器,它与能量代谢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是细胞中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出线粒体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由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组成。
内质网是由一层膜围成的小管、小泡或扁囊构成的网状结构。
内质网有两种形式:一种叫粗糙型内质网,主要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加工和转移;另一种叫平滑型内质网,它与脂类和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胞基质内存在液泡是植物细胞的显著特征。
液泡也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液泡被一层单位膜包着,这层膜叫液泡膜,膜内所含的水溶液叫细胞液。
液泡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调节渗透压的大小,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紧张度;液泡还能贮存多种物质,;此外,由于液泡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消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有机物和被“吞噬”进入液泡的某些膜和细胞器等。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无定形部分称为胞基质。
生活细胞的胞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流动,这种运动称胞质运动。
1.2.4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在传递遗传性状和控制细胞代谢上起主导作用。
间期的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组成。
1.3 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植物体内细胞的繁殖、增大和分化密切相关。
细胞的繁殖作用是以分裂的方式体现的。
植物细胞分裂主要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可划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
分裂间期又可分为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和DNA 合成后期。
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4个时期。
㈡植物组织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和功能,了解植物组织的发育。
通常将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称为组织。
构成植物体的组织种类很多,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和形态结构的差异,一般把它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其中,后五种组织都是在器官形成时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而成的,因此,称为成熟组织。
2.1 分生组织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的组织称为分生组织,也称形成组织。
见于植物体茎、根顶端的生长锥,以及茎和根中的形成层等部位。
植物的根和茎的伸长生长和加粗生长,都与分生组织有直接关系。
依照分生组织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依照发生的部位则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
2.2 基本组织基本组织是植物的基本部分,由于基本组织都是由生活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因此也称薄壁组织。
基本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具有吸收、同化、贮藏、通气和传递等机能。
根据功能又可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吸收组织和传递细胞。
2.3 保护组织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是由一层或数层细胞组成的。
有防止水分过度丧失,控制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及其他生物的侵害或机械损伤的作用。
保护组织根据来源和形态结构不同,又分为初生保护组织一一表皮和次生保护组织一一周皮。
2.4 机械组织机械组织在植物体内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植物能有一定的硬度,树干能挺立,树叶能平展,能经受暴风雪雨及其他外力的侵袭,都与这种组织的存在有关。
机械组织的主要特征是细胞的次生壁强烈加厚。
根据细胞的形态、加厚程度与加厚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厚角组织是由长形的生活细胞组成的,并有一定的分裂潜能。
其细胞壁具有不均匀的增厚,增厚部分常位于细胞的角隅。
厚壁组织的细胞,其细胞壁发生强烈的次生增厚,细胞腔狭小,成熟细胞一般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成为死细胞。
厚壁组织根据其细胞形态不同可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2.5 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专门运输水溶液和同化产物的组织,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贯穿于植物体的各器官中。
输导组织根据结构与所运输的物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类的导管和管胞;另一类是输送有机养分的筛管和筛胞。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之中,它们是由许多长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
由于导管细胞壁的增厚方式不同导管侧壁上呈现出各种花纹。
根据这一特征,导管可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
管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唯一输水组织,而在多数被子植物中,则管胞和导管可以同时存在于木质部中。
管胞是一个不具穿孔的管状死细胞。
筛管是被子植物输送有机养分的组织,存在于被子植物韧皮部中。
它们是由一些管状的活细胞以端壁纵向连接而成的。
筛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内主要承担输导有机养分的细胞。
它不象筛管由许多细胞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单个的细胞聚集成群。
2.6 分泌结构某些植物体内有些细胞常分泌一些特殊物质,这些细胞叫做分泌细胞。
凡能产生分泌物质的有关细胞或特化的细胞组合叫做分泌结构。
根据分泌物是排出植物体外,还是留在体内,可把分泌结构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两类。
外分泌结构分布在植物器官的外表,其分泌物排到植物体外,如腺毛、腺鳞、蜜腺和排水器等。
内分泌结构是分泌物积贮于植物体内的分泌结构,它们常存在于基本组织内。
常见的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和乳汁管等。
㈢种子和幼苗掌握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寿命、萌发条件、幼苗的类型。
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胚又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根据种子内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根据子叶数目,又可分为双子叶和单子叶两种。
植物种子在获得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后,胚进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称为萌发。
由种子的胚生长形成的具有根、茎和叶的幼小植物叫幼苗。
幼苗可分为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两种类型,这与下胚轴是否伸长有关。
㈣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了解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解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
成年植物体上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显著形态待征和特定生理功能,易于区分的部分,称为器官。
被子植物具有一系列相当完善地适应陆地生活的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前三者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制造植物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担负着植物体的营养生长,称营养器官,后三者主要功能为产生新个体以繁衍种族,称繁殖器官。
4.1 根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在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
它具有吸收、固着、输导、合成、储藏和繁殖等功能。
按照根发生部位的不同,根可以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类。
通常把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根系按形态分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直根系和须根系。
4.1.1 根尖的分区及其生长动态根尖是指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位间很短的一段区域。
根尖从根顶端起依次可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elongation zone) 和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先端,是根特有的一种组织, 根冠的主要作用是对根尖分生区(即顶端分生组织)起保护作用。
分生区又称生长锥或生长点,位于根冠的内方,是由顶端分生组织构成的,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
在根尖生长过程中,分生区始终保持原有的结构和作用。
被子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最前端为原分生组织的原始细胞,在分生区内的后部是由原分生组织的原始细胞分裂产生的初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继续发育,分别由原表皮分化为根的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分化为根的皮层;原形成层分化为根的中柱,它们组成根的初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