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构造(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下)》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汽车底盘的布置形式、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一)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传动系的功用、组成和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行驶系的组成及功用。

4.掌握转向系组成、功用和要求。

5.掌握制动系的功用、组成、制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具有较强的简化、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演算能力;
3.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初步学会归纳、整理、分析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汽车构造(下)》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为主,以课堂测验、实验课为辅。

课堂教学将利用多媒体平台和先进通讯工具辅助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
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汽车构造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期达到用所学汽车构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各方面工程实际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对汽车构造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
1)、学会设备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常规的汽车实验设备,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6学时,设3个实验,如表2所示。

三、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作业、多媒体平台与相应的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共同完成课堂授课内容。

课堂讲授通过现场讲授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课程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为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理论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该课程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课之一,内容设计很多结构与工作原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多实践,方能掌握相关工作原理。

通过《汽车构造(下)》实验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加深对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建立汽车构造体系框架。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大部分专业骨干课程奠定基础,为相关车辆电子控制技术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

五、考核方式
基于《汽车构造》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联性,制定本课程质量评价方法。

课程考试考核总成绩由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构成,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过程考核以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参与辅导答疑情况,以及作业、讨论、测试为考核依据。

(2)结课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3)课程成绩构成:过程考核成绩占40%,结课考试成绩占60%。

课程教学环节、指标点和考核考试考核方案及权重如表3所示。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选用:
《汽车构造(下册)》(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家瑞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
《汽车构造》于秀涛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10
2、建议教学参考书:
[1] 《汽车构造》关文达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汽车构造(上下册)》(吴际璋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 《汽车拆装实训》朱忠伦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表3 考核方案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