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中国与朝、韩边界和黄海划分

第四章中国与朝、韩边界和黄海划分

其后.朝鲜政府否认1887年中期第二次勘界成果,复议派员重新勘 界。但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因故未能即时秉奏清帝,只是于4月末电令清驻朝 鲜通商委员袁世凯转知朝鲜政府:“白山勘界事,韩如别有意见,可咨总理 各国事务衙门裁处”。朝鲜政府后来也不再要求重新勘界,清政府也没有要 求与朝鲜政府商谈勘界之事。双方代表于1888年在这一地段竖立“华、夏、 金、汤、固、河、山、带、砺、长”十字界碑。但后来两国所立的十字界碑 也为人所毁。第二次勘界也无果而终。
1887年4月7日至5月19日,中朝进行了第二次勘界,取得如下成果:
其一,关于江名,双方一致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之湝音, 图们江为中朝界河,江北岸为中国,江南岸为朝鲜。
其二,关于江流,双方认为图们江自茂山以东至人海口处,河宽水深, 界限自明,不必履勘。
其三,关于图们江上游,即茂山以西至石乙水、红土山水合流处,双方 共同“逐段考订,并无他疑”。唯一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的图们江的正源问 题,即石乙水、红土山水合流处以上至穆克登审视碑过问的江源地段,定 何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何水划界。中方主张以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 此水划界:而朝方则力主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后来, 朝鲜拒绝派出代表商谈拟定边界之事,此次勘界未能得到最终解决。
而就交涉案件来说,1907年8月至1909年2月,“间岛案”单独交 涉;1909年2月至9月,“间岛案”并入“东三省六案”一起交涉。在日中 进行间岛案交涉期间,朝鲜政府助纣为虐,协助日本政府的侵略行 动。
历经两年的交涉,在清政府对东北六案作出重大让步从而丧失大 量权益的条件下,1909年9月4日,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 款》〔即《间岛条约》和《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
1904年4月,被朝鲜政府任命为北边垦岛视察使的李范允所辖炮队非法 涉图们江越境,侵占中国和龙峪抚垦局所辖上溪社等六社地区。后被清政府 延吉厅同知陈作彦、吉强军统顿胡殿甲击溃。1904年7月13日,中朝双方地 方军政官员签订了《中朝边界善后章程》。其中规定:“两国界址有白山碑记 可证,仍候两国政府派员会勘。会勘以前循旧以间隔图们江一带水各守汛 池,均不得纵兵持械潜越滋衅”。
其二、关于正源,中方主张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 界;朝方主张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3、清时期中朝第二次勘界
1885年6月,朝鲜咨清政府,再次主张土门、豆满两江之说, 指称海兰江南本来是中国的延边地区为朝鲜领土,并要求双方勘 界。
1885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中朝两国派使共同勘界。但双方 意见发生严重分歧:
其一、关于江名,中方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名称之 谐音;朝方主张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第一款中,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 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
日本通过《三省交涉五案条款》和《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进 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由于图们江正源本 为红丹水,1887年只是由于中国勘界代表向朝方妥协,改主以石乙 水为图们江正源。因而即以图们江为中朝界河这一条款来说,规定石 乙水为图们江上源,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即穆克登巡视碑)至石乙 水为界.从而又使中国失去了不少领土。
二十世纪初,沙俄与日本积极活动,以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沙 俄政府为拉拢朝鲜,与朝鲜达成朝、俄共同统治中国延边的协议,将中国延 边地区的一半统治权让与朝鲜。于是,朝鲜依恃俄势,自1900年起,在中朝 边境多次制造事端。朝鲜政府将鸭绿江、图们江两江北岸中国边境地带视为 朝鲜领土.非法任命官吏管辖延边地区的朝鲜垦民,并与中国官民屡屡发生 冲突。
根据《中朝边界条约》第四条的规定,中朝边界联合委员会完成了两国
边界的勘察、竖桩和确定界河中岛屿和沙洲的归属的任务,明确和具体地勘 定了两国的边界。1964年3月20日,在北京,中国外长陈毅和朝鲜外长朴成 哲分别代表两国签订了《中朝边界议定书》。根据条约规定,双方于1964年 勘定了两国边界的具体走向。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 水界1289公里。后来双方于1972至1975间进行的联检,确定沙洲、岛屿61 个,其中划归中方13个。2000年10月,中朝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第三轮会 谈在北京举行,草签了协定。1990年开始,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 双方在部分岛屿的归属上产生分歧。辽宁省界段有10个岛屿未能确定。
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 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 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 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 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 性带来了挑战。其次,穆克登系军人出身的一介武夫,对国境勘查技术和相 关知识所知甚少,不仅没能找到图们、鸭绿两江的正源,更在将其后的边界 立标过程完全委托于朝鲜官员,使所划边界对中国极为不利。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1882年8月,朝鲜国王要求清廷允许朝鲜“刷还”在中国非法垦 居的朝鲜人,清朝允许朝鲜的这一做法。但后来朝鲜移民朝鲜政 府不但未刷还越境边民,反而并以穆克登碑为据,于1883年7月提 出土门、豆满并非“一江之名,而为两江”的主张,认为中国延边地 区的海兰江为土门江。这一主张,不仅原来的非法流民未被刷 还,反而有更多的朝鲜越境民迁移至此。这一举动成为后来“间岛” 问题的发端。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5、中朝日“间岛”交涉
日本对中国延边地区觊觎已久。1906年11月18日,朝鲜参政大臣朴斋 纯致函朝鲜统监伊藤博文,要求日本派员前往中国延边地区保护朝鲜垦 民,此话正中日本政府下怀,但考虑到成立殖民统治机构与驻屯宪兵队易 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对和欧美列强的关注,遂改为暂先在延边地区建立朝鲜 统监府的暂驻机构。于是就一手炮制了所谓“间岛”事件,声称中朝国界未 清、“间岛”归属未定,又以保护朝鲜垦民为借口,非法入侵中国的延边。 于是,自1907年8月起,中日两国开始进行“间岛案”之交涉,终至1909年9 月,长达两年之久。中日“间岛案”交涉一是在两国中央政府、使节之间进 行;一是在清东北地方政府和日本在延边非法设置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之 间进行。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6、建国后中朝签署之边界条约
1964年,中朝两国正式划定边界以前,两国边界除陆地接壤部分外,双 方长期习惯地以鸭绿江、图门江为界。1962年,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朝鲜金日 成主席代表中国和朝鲜两国政府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条约共五 条,第一条内容主要划分了两国边界的走向;第二条规定了界河中的岛屿和 沙洲的归属。河道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 行、渔猎和使用河水等,以及鸭绿江口外水域的划分原则;第四条主要规定 了本条约签订后即成立两国边界联检委员会,开始联检;第五条规定了换文 方式。
就交涉时间和内容分两大阶段,自1907年8月至1908年上半年,两国 围绕中朝国界即图们江是否中朝两国界河、图们江北岸是否中国领土进行 交涉;1908年下半年至1909年9月,两国围绕中国境内朝鲜恳民“保护权” 问题进行交涉。
Created by Neevia Document Converter trial version
一、中国与朝鲜的边界
1、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
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中朝界河 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 三江源头。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 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 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
2、“间岛”问题的发端以及边界问题的再起
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清朝发迹的“龙脉”之地。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 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 实施了长达1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 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 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特别是清道光之后, 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日益加重。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 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
4、《中朝边界善后章程》与中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在《马关条 约》中承认朝鲜独立,并废除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此时,亲俄派朝鲜国王高 宗认为清政府积弱无力,恃沙俄之强.重提中朝边界争议。此时朝鲜提出的 方案中除坚持以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并以此水划界的主张外,还否认1887 年中朝第二次勘界取得疆界大局已定的成果,再次提出土门、豆满(图们) 并非谐音,实为两江的说法。更是有恃无恐地认为,图们江北岸为“朝鲜垦民 拓垦必为朝鲜领土”的无理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