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创意》课程标准

《图形创意》课程标准

《图形创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图案与装饰》《构成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图形创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艺术设计专业软件》《版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54学时,3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艺术设计工作中必备的图形创意与图形表现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图形创意思维和图形创意表现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所涉及的岗位需求,围绕图形创意与图形表现的关键能力,反映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图形设计认知、基本元素联想、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图形实践”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图形创意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图形创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技能,能进行不同类别图形的主题性创意,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职业素养。

1.知晓图形的视觉传播意义和价值,能灵活运用点、线、面的不同形态进行想象和图形表现。

2.了解图形语言的特点,熟知图形创意联想的方法,能用对比、夸张、幽默等表现手法进行图形创意联想。

3.掌握图形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会艺术设计审美,能适时运用图形创意技巧。

4.能在图形表达方法、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图形的不同类别练习,不断提高图形创意的实战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的创新精神,遵守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设计类相关法规,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将冬奥雪花、柳条、冰墩墩、雪融融等图形设计与创意理念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创意设计所表达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式浪漫,充分挖掘本课程所能体现的文化自信的思政内容,同时体现创意主题选材的与时俱进,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理实一体的教学情境,推行情境教学,实行行动导向教学、“做学教合一”等教学模式。

3.在加强图形创意基础性训练的同时,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
性,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4.可采用小组合作、竞赛、帮教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讲、练、竞、评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熟练技能,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互助不断优化设计提升质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5.课堂教学应多运用视频、动画、图像、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直观掌握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和创意表现,让学生体会图形创意对于文创设计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工作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通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选择随堂测验、阶段测验、作品评析等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模块,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既要评价学生观察、绘制和创意等方面的情况,还要兼顾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的评价。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与行业专家等。

3.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成效。

特别应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编写在知识点、技能点外,应多呈现大师作品、企业真实设计案例等优秀范例,便于学生理解。

3.教材内容要结合美术专业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岗位要求,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趋势及时纳入教材,体现专业发展和时代特征。

4.教材以彩色图片为主,文字简明扼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充分发挥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团队作用,合作开发并共享课程资源。

2.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同时要加强艺术实践,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

3.本课程需配备智慧黑板、专业机房等专业教学设备,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应配足配齐本课程常规的参考书、设计范例等,并保证该资源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查阅的便利性。

定期安排学生参观合作企业,了解图形创意对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网络信息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反馈时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源。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三年制)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