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何特点?

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何特点?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1.当前幼儿园这方面的教育存有偏差2.为了纠正偏差,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任务分三个课时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二、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有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一)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1.概括地说概括地说,幼儿其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心理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

幼儿期身心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2.具体地说具体地说,有三个特点:(1)幼儿心理处于迅速的发展阶段,思维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2)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带有无意性,有意性刚开始发展;(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经常、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3.分年龄段说(1)3—4岁幼儿心理特点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行为受情绪支配,喜爱模仿。

(2)4--5岁幼儿心理特点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交往水平有所发展,会自动结伴交往,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有意行为开始发展。

(二)怎样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1.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1)对幼儿有一颗博爱的心;(2)对幼儿有一颗包容的心;(3)对幼儿有一颗公平的心;(4)对幼儿有一颗忍耐的心;(5)对幼儿有一颗赏识的心。

2.掌握了解幼儿心理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谈话法;(3)问卷法;(4)个案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肩负起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1.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水平和创新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

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但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

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案件:典型案例:据有关消息报道:2011年1月1日——5月24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全国各大专院校竟有41位大学生自杀。

自杀形式:跳楼、上吊、投河、服毒、割腕,其中跳楼自杀的23人,占56%。

自杀原因:除了一人是病痛、一人因被强奸,其余,能够说都是心理问题,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令人深思。

令人震惊的数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严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15岁以下各类精神病患者共计3000万人。

发人深省的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年龄有学者研究表明: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年龄是2岁,这些活生生的现实说明心理健康多么重要。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关重要。

2.肩负使命,心系责任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是教育者的责任,担负起这个,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一)健康概念梳理1.什么是健康传统健康观没有病就是健康现代健康观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合性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适合的完满状态,而不但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合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11个具体的健康标志。

健康的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水平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水平强,能适合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生命存有的最佳状态;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2.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的良好发挥,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

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主要包括六点:心理健康的标志:(1)自我认知的态度。

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水平和欲求等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认知。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水平。

心理健康的人,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3)统一、安定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

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4)自我调控水平。

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水平。

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水平,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5)对现实的感知水平。

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准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6)积极地改善环境的水平。

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合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合人的生存。

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八点概括:(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合;(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水平;(5)人格统一和调和;(6)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合,具有现实志向;(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水平;(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水平。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来说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合水平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总来说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 什么是幼儿健康幼儿健康首先指的是儿童身体各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能有效抵御各种疾病。

组织结构的正常要与不同时期幼儿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成正比,总体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1)情绪良好:情绪积极向上;(2)人际和谐:人际关系融洽;(3)适合环境:生理系统能良好发挥作用;(4)人格完整: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对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适合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合教育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

独特造型的建筑设计能令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

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 能缓解幼儿的压力, 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影响儿童。

成人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不因一点小事就生气、沮丧和懊恼。

经常谈论些有趣的话题,讲些小笑话,活跃气氛。

成人要有些幽默感,善于用一些轻松的方式化解一些可能令人不快的事。

(2)人际关系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

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注意发现儿童的优点,多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鼓励其进步与努力。

当幼儿表现出尊重同伴的选择与想法,主动安慰不开心的同伴,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客人玩时,即时给予肯定。

宽容儿童的无心之过。

如儿童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只需要提醒下次注意即可,不要厉声斥责,更不要讽刺、挖苦或打骂。

协助儿童分析失败的原因。

如果儿童的失败和挫折是因为方法问题,成人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采取的方法,给予技术上的指导。

这时候,孩子特别希望获得成人的指导。

儿童做错了事要明确地指出,并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后如何改正,但不要打骂。

当孩子做了不礼貌的行为,如:模仿盲人走路、嘲笑小朋友的缺点时,应即时制止,并引导儿童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感受。

和儿童交流时要平视儿童,态度和蔼。

认真听儿童的讲话,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

与儿童相关的事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接纳儿童提出的合理请求。

经常提醒孩子关心身边的人,注意他们的需要。

如:爸爸下班回来,妈妈提醒孩子接过爸爸的包,给爸爸拿拖鞋;看奶奶腿疼时提醒儿童给奶奶捶捶;小朋友哭了,提醒儿童给他擦擦眼泪等。

(3)学习困难教育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失望。

只要儿童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

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儿童。

•不要比较儿童的长相和身体特征。

不要拿儿童的不足与其他儿童的优点作简单比较,以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减轻身体缺陷对儿童的影响,身体的缺陷对于孩子来说,具有明显的挫折感。

减轻这些孩子的失败和挫折感,对于他们的成长非常主要。

(4)情绪情感教育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教育幼儿准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

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发泄。

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成人自己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让儿童感受到被尊重。

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必然存有的。

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我们要协助孩子准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

协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避免以盲目的攀比或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幼儿。

(2)非价值性原则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仅凭心理测验的结果就随意对幼儿实行价值评价,以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协同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一日活动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协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