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与礼仪5.6章

西方文化与礼仪5.6章

第五章礼仪概述第一节礼仪的界定一、与“礼”相关的常见词1、礼貌: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所表示的谦虚和恭敬。

2、礼节: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

3、礼仪:对礼节、仪式的统称。

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4、礼貌、礼节、礼仪的关系(1)礼貌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和素养,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3)礼仪在层次上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

(4)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对人的尊敬、友善。

二、对“礼仪”不同角度的界定•1、个人修养——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2、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3、交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4、民俗——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敬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5、传播——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6、审美——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第二节礼仪的内容一、礼仪的内容1、礼仪的主体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个人/组织)2、礼仪的客体礼仪活动的具体指向者和承受者。

(人/物,物质/精神,具象/抽象,有形/无3、礼仪的媒体礼仪活动所依托的一定的媒介。

(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4、礼仪的环境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礼仪的自然环境,礼仪的社会环境)二、礼仪的分类行业礼仪:1、政务礼仪2、商务礼仪3、服务礼仪交往礼仪:4、社交礼仪5、国际礼仪第三节礼仪的归属一、礼仪的学科特点总的来说,礼仪是一门人文应用科学。

1、礼仪是应用性学科2、礼仪是实践性学科3、礼仪是普及性学科4、礼仪是综合性学科二、礼仪与多门学科关系密切1、礼仪与民俗学2、礼仪与传播学3、礼仪与美学4、礼仪与伦理学5、礼仪与心理学6、礼仪与社会学7、礼仪与公共关系学第四节礼仪的扬弃一、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1、中国古代有关礼仪的含义十分广泛(1)礼仪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内的典章制度。

(2)礼仪是一种做人的道德规范。

(3)礼仪是个人及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4)礼仪是各种正式的仪式。

古代礼仪的主旨是:明确地规定并严格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强调并坚持人的等级差异。

2、现代礼仪与我国古代礼仪的差异(1)基础不同古代礼仪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现代礼仪以尊重人为基础。

(2)目标不同古代礼仪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现代礼仪追求人际交往的和谐与顺利。

(3)范围不同古代礼仪讲究“礼不下庶人”现代礼仪适用于任何交际活动的参与者。

二、现代礼仪与国际礼仪1、国际礼仪的特点(1)强调个人至上(2)强调女士优先(3)强调交际务实2、我国现代礼仪与国际礼仪最大的不同:国际礼仪主要起源于西方,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3、对于国际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五节礼仪的特征一、规范性拉罗什福科(法):在所有规范中,礼仪是最微小但又最稳定的一种规范。

二、限定性1、礼仪主要适用于交际场合,适用于普遍情况之下的、一般的人际交往与应酬。

2、适合应用礼仪的三种交际场合: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对外交往三、操作性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便于操作四、传承性对于既往的礼仪遗产,正确的态度不应当是食古不化、全盘沿用,而是应该有扬弃、有继承、有发展。

五、时效性一方面,礼仪是人类在长期的交际活动实践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绝不可能凭空杜撰、一蹴而就,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引发了众多社交活动的新特点、新问题,这要求礼仪有所变化、有所进步、推陈出新,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第六节礼仪的原则与功能一、礼仪的原则1遵守2自律3敬人4宽容5平等6从俗7真诚8适度9沟通10互动二、礼仪的功能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有助于促进社会交往、完善人们的交际关系4、有助于净化社会空气,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第七节礼仪的学习一、礼仪学习的途径1、进行理论学习2、向社会实践学习3、向专人学习二、学习礼仪的方法1、联系实际、避繁就简2、抓住重点、重复渐进3、自我监督4、多头并进第八节礼仪的操作一、坚持正确的理念现代礼仪以“尊重”为基本理念。

1、摆正位置自己——尊重自我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尊重自己所处的社会,尊重自己所属的国家。

他人——尊重上司,尊重同事,尊重客户,尊重对手,尊重所有人2、调整心态(1)需要接受他人(2)应当换位思考(3)坚持和而不同二、掌握有效的方法1、必须明确“有所不为”2、必须尽力“有所为”第九节礼仪的相关理论一、社会心理学理论1、人际认知的若干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3)刻板效应(4)晕轮效应(5)投射效应2、符号互动理论创始人:布鲁默(H.G.Blumer)人际交往符号有声语言符号(口语)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有声非语言的(语顿、重读、笑声、叹声等)无声非语言符号(服饰、表情、手势、坐姿等)3、拟剧理论戈夫曼(E.Goffman)社会即舞台,人生乃剧本社会角色二、人际交往理论1、“三A原则”Accept Attention Admire2、人际吸引的规律(1)情境性吸引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邻近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U型曲线2)诱发性吸引外貌才能人格品质(3)互动性吸引相似性互补性酬偿关系(4)异性吸引异性效应异性效应在道德教育机制里可发挥作用“异性效应”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异性效应在人类征服宇宙的过程中也曾发生3、交往空间理论(1)交际中存在“距离”动物实验(2)人际交往空间划分(3)特殊空间的解决办法(2)人际交往空间划分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3)特殊空间的解决办法①不与任何人说话,包括认识的人②随时注意自己的目光不与任何人对视③保持一种较严肃的面孔,对什么都没有表情④如果带有书报,可装作全神贯注看书的样子⑤身体最好不要有任何动作第六章涉外通则涉外礼仪:对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具体指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用以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就是国际交往惯例。

惯例:人所共知的常规做法。

涉外通则:指中国人在接触外国人时所必须遵守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外交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

2、“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在国际交往中,与在国内交往一样,任何行为均应有意识地尊重与保障人权。

每一位涉外人员都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一切涉外交往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爱护人、保护人、发展人。

3、操作“以人为本”应关注(1)必须高度重视人权问题(2)必须认真明确涉外工作本质上就是为人民服务的(1)必须高度重视人权问题◆什么是人权人的基本权利。

不仅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等个人权利,而且还包括发展权、民族自治权等集体权利。

◆人权问题在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争议和斗争◆中国对“人权”的看法对于任何一项人权的剥夺,实质上就是对整体人权的剥夺;对任何一项人权的促进,实质上都是对整体人权的促进。

◆涉外人员涉及“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①中国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②中国对人权有着自己的理解③中国历来反对某些国家将自己的人权观强加于别人,或借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2)必须认真明确涉外工作本质上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国的涉外工作首先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中国外交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中国涉外工作应该是为全中国人民服务的◆中国的涉外工作同样必须服务于世界人民①中国的涉外工作要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②中国的涉外工作要以不损害世界人民与别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二、维护形象1、“维护形象”的基本含义•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倍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

2、重视“维护形象”通则的原因(1)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

(2)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

(3)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

(4)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5)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往往还代表着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的形象。

3、什么是个人形象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所留给他人的总体印象,以及由此而使他人对其所形成的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

4、如何维护个人形象“维护形象”特别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4、如何维护个人形象(1)仪容仪表(2)举止(3)表情(4)服饰(5)谈吐6)待人接物(1)仪容仪表①腰②头发③面容④手⑤化妆仪容仪表总体要求◆男子:不蓄须,不使鼻毛、耳毛外露,不留长发◆女子:不剃光头,不剃眉毛,不宜暴露腋毛,不宜化妆过于浓重◆任何人:不准刺字、文身,不准蓬头垢面(2)举止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姿态和动作的总称。

在美的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

①站姿②坐姿③行姿④蹲姿⑤手势眼神眼神是对眼睛总体活动的一种统称,又称目光语言。

在人类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中,眼睛最为敏感,它通常占人类总体感觉的70%左右。

眼神(1)在人际交往中注视对方时间的长短是种语言信号(2)不同的目光注视方式含义不同(3)学会运用眼神(4)目光凝视区域(5)眼神的训练与人交谈时,视线应与对方交流,目光自然,真诚,富有感情。

与人对视时间在3-10秒/次左右。

(4)目光凝视区域◆公务凝视区域:以两眼为底线、额中为顶角形成的三角区◆社交凝视区域:以两眼为上线、唇心为下顶角所形成的倒三角区◆亲密凝视区域:从双眼到胸部之间(4)目光凝视区域◆公务凝视区域:以两眼为底线、额中为顶角形成的三角区◆社交凝视区域:以两眼为上线、唇心为下顶角所形成的倒三角区◆亲密凝视区域:从双眼到胸部之间(5)眼神的训练◆眼睛扩大训练◆眼睛灵活度训练◆视线角度训练◆目光注视部位训练微笑(1)富有魅力的三笑嘴巴笑眼睛笑眼神笑(2)正确微笑的要点◆把握微笑的展现时机◆把握微笑的层次变化◆注意微笑维持的长度◆展现自然的微笑◆注重微笑的协调(3)微笑训练方法◆对镜训练◆情绪诱导◆记忆提取法◆观摩欣赏法◆含箸法表情表情:指人们面部所显示的具体形态,指人们通过面部形态变化表示内心的思想感情。

◆最适当的表情亲切、热情、友善、自然◆表情过渡夸张◆表情过去沉重◆面无表情,麻木不仁(4)服饰服饰: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现实生活张,服饰给人的印象会特别的深刻,特别是初次会面者。

——莎士比亚◆体现个人的审美品位◆反映个人的修养(5)谈吐谈吐:一个人的言谈话语◆应注意:自觉调低音量使用规范的敬称、谦词、敬语与礼貌语不谈论个人隐私不评判他人的所作所为不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打断(6)待人接物待人接物: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为人处世的态度◆要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关心人、尊重人、与人为善三、不卑不亢1、不卑不亢的基本要求: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