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磋商阶段的策略1.估价要略高价格谈判中估价是出价的依据,估价或出价之所以要略高,一是人们普遍有“一分钱一分货”的心理倾向;二是商业惯例;三是谈判本身要求留有回旋余地;四是有助于削弱对方的信心,摸清对方的承受力,提高对方的价格接受水平。
一般情况下,卖方的开盘价必须是最高的,相应地对买方来讲,开盘价必须是最低的,这是报价的首要原则。
2.出价要坚定在出价前要准备掌握好估价的充分资料,出价时一定要严肃、认真、坚定、自信、准确。
出价以后,言谈和行动中都必须体现出以出价为势在必得,对出价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对报价不必作解释或说明。
3.杀价要狠、让步要慢在杀价和让步过程中,还应该尽量制造竞争,制造竞争可以使自己至少在表面上处于有利地位。
1.先报价与后报价无论是买主还是卖主,在谈判中都想摸清对方的真实底价,但底价是对方的机密,不可能明确告诉。
这样就要依靠谈判者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适当的时机,利用恰当的技法进行探测。
可以采取试探法、正面套取法、比较法、交换条件法等手段进行测价。
摸底的目的就是为提出本方的交易条件及报价做准备。
经过摸底之后,双方即开始报价。
先报价还是后报价,根据利弊关系来确定。
先报价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先报价对谈判的影响较大,它实际上等于为谈判划定了一个框架,最终协议将在这个范围内达成。
比如,卖方报价某种数控机床每台600万元,那么经过双方协商之后,最终成交价格一定不会超过600万元这个界限的。
另一方面,先报价如果出乎双方的预料和设想,往往会打乱对方原有的部署,甚至动摇对方原来的期望值,使其失去信心。
比如,卖方首先报价某种数控机床每台800万元,而买方心理却只能承受500万元,这与卖方报价相差太远,即使经过进一步磋商也很难达成协议。
因此,只好改变原来部署,要么提价,要么告吹。
总之,先报价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都会持续地起作用,因此,先报价比后报价的影响要大得多。
当然先报价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方面,对方听了另一方的报价之后,可以对他们自己原有的想法进行最后的调整。
由于卖方先报价,买方对卖方的交易条件起点有所了解,他们就可以修改原先准备的报价,获得本来得不到的好处。
例如卖方报价每台数控机床600万元,而买方原来准备的报价可能为700万元一台。
这种情况下,很显然,在卖方报价以后,买方马上就会修改原来准备的报价条件,于是其报价肯定会低于600万元。
那么对卖方来讲,后报价至少可以使他获得100万元的好处。
另一方面,先报价后,对方还会试图在磋商过程中迫使另一方按照他们的路子谈下去。
其最常用的做法是:采取一切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攻击对方报价,逼迫对方一步一步地降低,而并不透露他们自己究竟肯出多高的价格。
2.报价方法先报价与后报价属于谋略的问题,而一些特殊的报价方法,则涉及语言表达技巧的问题。
同样是报价,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效果也不一样。
在商务谈判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报价方法:1切片报价。
对于价高可以分解的物品宜采取切片报价方法。
例如,1000克冬虫夏草8000多元,但推销人员在报价时,则说每克8元。
“切片”后成了一个小单位价,可使人有一种价廉的感觉,即使不能保证成交,但他绝不会立刻掉头就走。
2比较报价。
此种报价方法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将企业的产品与另一种价格高的产品进行比较,这样相比之下就显得自己的产品价格便宜了;另一方面可将产品的价格与消费者日常开销进行比较。
3拆细报价。
用此法的关键是,将价格与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结合起来,拆细计算出单位时间的用度及其所对应的支出,以表明产品的价格并不算贵。
例如,一位男士看中了一块价格为2400元的进口手表,但又嫌价高,有点犹豫不定。
此时,营业员对她说:“这种表2400元,但可使用20年,您想,每年只花120元,每月只花10元,每天仅花0, 33元。
3毛多钱算什么呢?况且,它可在7300天里,天天为您增光添彩。
”经营业员这样一算账,那位男士立即掏钱买了这块表。
4抵消报价。
对产品的高价,推销人员可先将其构成要素一一列出,再与其可能抵消的价格因素相比较,这样高价看起来也就成为低价了。
例如,一位推销员将一台设备报价为8000元,用户认为太贵。
这位推销员说:“该设备一台生产成本6200元,附设零配件500元,获金牌加价300元,送货上门运输费200元,所以盈利只有800元,销售利税率仅为10%,如果后面三项不计算,每台价格只有7000元,比其他同类设备还要便宜。
”所以采用抵消法报价,卜更能显示出企业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
5负正报价。
经销人员在报价时,要讲究说话技巧。
例如,对同一产品的价格可以用两种方式讲:一种是价格虽然高一点,但产品质量很过硬;另一种是产品质量的确很过硬,只是价格稍高一点。
这两种方式用词基本相同,但对用户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方式是将重点放在产品的质量好上,所以价格才贵,使用户产生产品质量好的印象,就坚定了购买的欲望;相反,第二种方式是将重点放在价高上,使用户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样就削弱了购买的欲望。
3.国际商务谈判的报价战术在国际经绮贸易谈判中,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报价战术,即西欧式报价和日本式报价。
1西欧式报价:一般的模式是,首先提出有较大余地的价格,然后根据买卖双方的实力对比和该笔交易的外部竞争状况,通过给予各种优惠,如数量折扣、价格折扣、佣金和支付条件上的优惠延长支付期限,提供优惠信贷等,来逐步达到成交目的。
这种报价法只要能稳住买方,往往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
2日本式报价:一般做法是,将最低价格列在价格表上,以求首先引起买主的兴趣,由于这种低价格一般是以对卖方最有利的结算条件为前提,并且这种低价格条件交易的各方面很难全部满足买方的需要,如果买方要求改变有关条件,那么卖方就会相应提高价格,因此买卖双方最后成交的价格,往往高于价格表中的价格,日本式的报价在面临众多外部对手时,是一种比较策略的报价方式,因为它一方面可以排斥竞争对手而将买主吸引过来,取得与其他卖主竞争中的优势和胜利;另一方面当其他卖主纷纷走掉时,买主原有的买方市场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是一个买主对一个卖主,从而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判,一点一点地把价格提上去。
日本式报价与西欧式报价相比,虽有利于竞争,但就买方心理而言,一般人总习惯于价格由高到低,逐步降价,而不是相反。
对于报价的时机,要看对于对方的还价把握度。
如果报价企业对于对方的还价能够比较有把握地估计到,那么就可以将这个条件作为一个参数。
可以估算出在什么样的期限内,对方可能做出最大让步,并结合自己报价和让价因素以及期望达成协议的期限等,推算出一系列的后果,根据后果选择报价时机。
1、不开先例;是指在谈判中,握有优势的当事人一方为了坚持和实现;是拒绝对方又又不伤面子的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不开先例策略通常是指在谈判过程中处于优势的一方,;已有用的先例来约束对方,从而使对方就范,接受己方;甲:“你们提出的每台1700元,确实让我们感到难;成交,能否每台降低300元?”;乙:“你们提出的要求实在令人为难,一年来我们对进;独破例给你们调价,以后1、不开先例是指在谈判中,握有优势的当事人一方为了坚持和实现自己所提出的交易条件,以没有先例为由来拒绝让步促使对方就范,接受自己条件的一种强硬策略。
是拒绝对方又又不伤面子的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不开先例策略通常是指在谈判过程中处于优势的一方,为了坚持和实现提出的交易条件,而采取的对已有用的先例来约束对方,从而使对方就范,接受己方交易条件的一种技巧。
它是一种保护卖方利益,强化自己谈判地位和立场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买方如果居于优势,对于有求于己的推销商也可参照应用。
下面是电冰箱进货商甲方与电冰箱供货商乙方在关于一批电冰箱价格上所进行的谈判实况。
甲:“你们提出的每台 1700元,确实让我们感到难以接受,如果你们有诚意接受,如果你们有诚意成交,能否每台降低 300元?”乙:“你们提出的要求实在令人为难,一年来我们对进货的 600多位客户都是这个价格,要是这次单独破例给你们调价,以后与其他客户的生意就难做了。
很抱歉,我们每台 1700元的价格不贵,不能再减价了。
”在这个关于电冰箱价格的谈判实例中,电冰箱供应者面对采购者希望降价的要求,为了维持己方提出的交易条件而不让步,便采取了不开先例的手法。
对供应者来讲,过去与买方的价格都是每台 1700元,现在如果答应了采购者要求降价就是在价格问题上开了一个先例,进而造成供应者在今后与其他客户发生交易行为时也不得不提供同样的优惠条件。
所以,精明的供应商始终以不能开先例为由,委婉地回绝了对方提出的降价要求。
供应者在价格谈判中,成功地运用了不开先例的技巧,其原理是利用先例的力量来约束对方使其就范奏效。
先例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先例本身的类比性、习惯心理和对先例的无知。
先例的类比性是指谈判者所采用的先例与本次谈判在交易条件、市场行情、竞争对手等方面的相似程度,谈判者就可以根据先例与本次谈判的类比性用处理先例的方式来处理本次商务活动。
要是谈判者所采用的先例和本次谈判没有类比性,那对方就会指出先例与眼下谈判的不同点,先例的处理方式不适合于本次谈一判,这样,先例就起不到约束对方的作用,自然也就没有力量。
可见,先例要有力量,它和本次谈判的类比性是分不开的。
先例的力量不仅来源于先例的类比性,还来自于对方的习惯心理。
因为人们处理问题时往往都是以过去的做法为标准,面对同样的事情过去是怎样做,现在就该怎样做。
过去的习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成了惟一正确的不可更改的处理行为规范。
有了这样的习惯心理,先例便自然而然地具有力量了。
除此之外,先例的力量还来自对方对先例的无知。
“先例”之所以能够在谈判中让对方就范奏效,关键在于对方常常难以获得必要的情报和信息,来确切证明我方宣传的“先例”是否属实。
当对方难以了解事情的真相,对我方宣传的“先例”没有真正破译时,对方只能凭主观判断,要么相信,要么不相信,再加之一些辅助手段的作用,对方不得不相信“先例”,从而成为“先例” 的“俘虏”。
2、难得糊涂是防御性策略,指在出现对淡判或己方不利的局面时,故作糊涂,并以此为掩护来麻痹对方的斗志,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策略。
案例:小F曾在私企和外企工作过,由于观察力强,他经常能提前想到老板的想法,因此深得器重。
后来他跳去某机关单位,依旧处处揣摩领导的心思。
开始时老板似乎很认可,夸他脑子转得快,有眼力。
于是他变本加厉,经常与身边的同事交流老板的想法,预测老板下一个行动,并提前做好准备。
但结果出人意料,他逐渐发现领导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不但不再夸奖,而且经常挑刺,过了没多久,他被领导随便找了理由,就给打发到了一个“空闲”的职位里去了。
他很困惑,不是职场里都教人要懂得揣摩上司意图,提前做好准备,以得老板欢心吗?点评:很明显,小F犯了跟三国时代的杨修同样的错误:懂得揣摩上司意图是件好事,但过分解读上司的意图却是致命的“自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