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灌浆施工方案(修改稿)

接触灌浆施工方案(修改稿)

1工程概况1.1工程慨况皂市水利枢纽工程是澧水Ⅰ级支流渫水的最后一个梯级。

水库正常蓄水位140m,坝顶高程148m,最大坝高88m,水库总库容14.39亿m3,控制流域面积3000km2,电站装机2×60MW 。

该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航运等其它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本项工程主要对5#、6#坝段纵缝进行接缝灌浆,对开挖高差大于5m,边坡陡于1:0.6的坝混凝土和斜坡基岩面之间进行接触灌浆。

针对目前所有接缝(触)灌浆图纸,重点对5#、6#坝段纵缝接缝灌浆及4#、5#、6#、13#、14#、15#坝段岸坡陡坡段接触灌浆方案进行编制,其它部位接触灌浆按本方案执行。

1.2主要施工内容根据现阶段施工图纸,接缝(触)灌浆施工主要布置见表1-1。

表1-1 主要工程量表2.1施工用电电源从发包人提供电源处接入施工场地,在大坝左右岸分别设置用电主线路,再根据施工需要,在主线路适当位置接出临时分支线路用电。

在线路的布置中根据施工需要设置配电箱,配电箱避开交差施工及施工用电危险区域。

2.2施工用水线路布置施工用水:渫水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施工用水可直接抽取河水。

根据施工需要,在主管路适当位置接出临时分支管路供各工作面使用。

2.3制、供浆系统的布置接触灌浆工程所需水泥采用载重汽车运抵施工现场,水泥存储采用搭建工棚堆码堆放,以不影响交通为原则与集中制浆站配合,就近布置在施工工作面空地上。

(1)制浆站的布置制浆站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布置,在大坝左、右岸设置制浆站各一个。

制浆站制好的水泥浆通过输浆管道输送到各个灌浆泵的储浆桶。

在灌浆施工工作面附近视情况设置不低于5m3的弃浆池,弃浆池的弃浆在灌浆后及时清出,按监理要求堆放至指定位置。

(2)灌浆管路各灌浆方向均布设进浆管和回浆管二路管路至所承担灌浆的施工面。

主灌浆管用1.5吋镀锌管,至各灌浆区的进浆管用高压皮管。

回浆管用普通皮管。

阀门一律使用半球形高压耐磨阀门,压力表安装油盅,以隔开浆液。

2.4排水排污系统(1)接缝(触)灌浆在大坝混凝土面上施工产生的废浆,经常用压力水冲洗,保持作业面清洁,废水、废浆经自排或抽排至坝外。

(2)在坝外修建沉浆池,废水、废浆经沉浆池沉淀后,清水排入河道,泥浆沉积物由专人清理并装车运至弃渣场。

3接缝(触)灌浆主要施工材料(1)水泥接缝(触)灌浆采用石门特种水泥厂生产的42.5级中热硅酸盐散装水泥,水泥必须符合质量标准,细度通过80μm方孔筛的筛余量小于5%;采购的每批水泥必须保持新鲜,距出厂日期不超过40d,灌浆现场设置水泥储存罐,每隔15d进行一次细度检测,有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用于灌浆施工。

(2)水灌浆用水直接取自渫水,经检查水质符合灌浆用水要求。

(3)预埋材料5#、6#坝段冷却水管采用Φ32塑料管。

灌浆盒等采用1.5mm优质镀锌铁板。

进浆管、回浆管采用Φ32黑铁管,排气管采用Φ40黑铁管,支管采用Φ25黑铁管,注浆管采用Φ12黑铁管,止浆片采用654型塑料止浆片。

(4)外加剂灌浆过程中可能在水泥浆液中掺入稳定剂或其它外加剂。

各种外加剂质量符合DL/T5148-2001的有关规定,其最优掺量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生产性灌浆试验确定,所有能溶于水的外加剂均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4施工进度计划接缝(触)灌浆在坝块混凝土温度和裂缝张开度达到设计规定值后进行,并在蓄水前完成蓄水位以下接缝(触)灌浆,其工作计划如下:冷却水管在5#、6#坝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着混凝土升程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接缝(触)灌浆管道埋设于 2005年2月20日开始,并跟随大坝混凝土浇筑升程连续施工;在缝隙张开度及坝块温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计划于2006年12月1日开始对一枯浇筑的混凝土纵缝及岸坡进行灌浆,并在此条件下,在竣工前完成全部接缝(触)灌浆。

否则,在满足条件时,随时进行安排。

5通水冷却5#、6#坝段设有纵缝,将对纵缝进行接缝灌浆,为降低坝块混凝土温度,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在5#、6#坝段EL63.5~EL99.5m预埋冷却水管,对混凝土进行通水冷却,以利缝隙张开。

5.1冷却水管布置冷却水管采用Φ32塑料管,冷却水管按1.5m(浇筑层厚)×2.0m(水管间距)布置,埋设时水管距结构面2.0~2.5m,水管距接缝面1.0~1.5m,单根水管长度不大于250m。

冷却水管引至5#、6#坝段EL94.25m平台上,引管排列有序,间距不小于1.0m,并对管口妥善进行保护,防止管口堵塞。

冷却水管典型布置见图5.1-1。

5.2通水冷却5.2.1冷却水管检查通水前对冷却水管畅通情况进行检查,对微通和不通的冷却水管采取措施恢复其通畅。

5.2.2 初期通水混凝土停浇后,即开始通河水,通水流量控制在20~25L/min ,通水时间为10~15天,每3天换一次进出水口,控制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大于1℃/天。

5.2.3 中期通水对当年4~10月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通水,每2天变换1次进水管、出水方向。

9月初开始对当年5~8月浇筑的混凝土、10月初开始对当年4月和9月浇筑的混凝土、11月初对当年10月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中期通水,冷却水管通水流量控制在18~25L/min 。

每天通水时间不少于20h ,通水1个月进行1次抽样闷温。

图5.1-1 冷却水管典型布置图5.3 后期通水通水前首先查明管口,疏通管道及各干主管与支管的铺设疏通等工作,保证通水冷却顺利进行。

供水管路按进回要求布置2根管道,每天进行一次进回水互换,10月初开始进行后期通水,每根冷却水管通水流量20~25L/min ,通水连续进行,要求混凝土浇筑块与冷却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25℃,浇筑块温降速度小于1℃/天。

混凝土浇筑块达到灌浆温度时停止通水,避免较大的超温超冷。

图5.1-1 5#-6#坝段EL75.5-78.5m 冷却水管布置图6接缝(触)灌浆施工根据5#、6#坝段纵缝接缝灌浆图纸、陡坡接触灌浆图纸和《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文件要求,接缝(触)灌浆施工采用预埋管灌浆法,包括灌浆管道预埋、灌浆及与之相关的灌浆管道系统通水、排气等工作。

6.1接缝(触)灌浆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按照设计图纸制作预埋件→放样定位→分层预埋件(含冷却水管)安装→预埋管(含冷却水管)通水检查→混凝土浇筑→冷却水管初期、中期、后期通水→灌浆管灌前通水检查→通气排水→灌浆→阻塞→简易压水试验→灌浆至结束→管内封堵,详见图6-1。

图6-1 接缝(触)灌浆施工工艺流程图6.2灌浆系统布置接触灌浆系统根据设计分区布置,每个灌区的高度根据岸坡开挖高度以9~12m,面积为200~300m2。

每个灌区的灌浆系统,由进浆管、回浆管、水平支管、出浆盒、注浆管、排气槽、排气管以及止浆片组成。

出浆盒呈梅花形布置,纵缝灌区出浆盒间距一般为3m,排距1.5m,每盒担负的灌浆面积为4.5m2。

纵缝灌区顶部一排出浆盒距排气槽为0.7m左右,出浆盒布置在先浇块键槽的倒坡面上。

陡坡灌区出浆盒间距一般为3m,排距2m,每盒担负的灌浆面积为6m2,灌区顶部一排出浆盒距灌区顶部约0.65m。

6.3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加工与安装6.3.1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加工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加工按设计图纸进行。

进、回浆管转弯处用弯管机加工或用弯管接头连接,进浆管与水平支管用三通连接,管上开孔使用电钻,钻后将管内渣屑清除干净。

加工完成后,逐件清点检查,合格后运送现场安装。

止浆片、出浆盒及其盖板、排气槽及其盖板的材质、规格、加工、安装均符合设计要求,其中止浆片采用654型塑料止浆片,出浆盒及盖板等采用厚1.5mm镀锌铁板。

6.3.2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安装灌浆管路和部件的安装遵守下列规定: (1)安装灌浆管路、出浆盒、排气槽、止浆片等,在模板立好后,先浇块浇筑前完成。

出浆盒盖板、排气槽盖板在后浇块内安设。

(2)出浆盒和排气槽的四周紧贴模板,安装牢固。

盒盖与盒、槽盖与槽完全吻合,并加以固定,四周封闭。

(3)支管必须从进浆管的最低端开始由低向高联接。

安装过程中,尽量避免灌浆管路穿过缝面,必须穿过时,采取打锚筋和设置具有伸缩性接头的过缝措施。

灌浆管路安装完毕后,在岩壁上加打锚筋予以固定,以防在浇筑过程中管路移动。

安装时保证各灌区止浆片,特别是灌区底层止浆片的埋设质量,止浆片的安装不能错位。

分层安装时及时逐层做好施工记录。

所有管路根据就近原则,分别引至上游基础廊道、下游排水廊道、右岸EL90.0 m平台、左岸EL94.25m平台高程附近。

整个灌区形成后,绘制竣工图。

6.3.3灌浆管路编号原则及保护措施(1)管路编号根据坝段和灌区,从下往上依次编号:如4-Ⅰ-J(H/P)-1表示4坝段Ⅰ号灌区进浆管(回浆管/排气管)1号管。

所有编号用钢戳在预埋管进行戳记。

(2)所有管路根据设计要求布置好后,采用加打锚筋加固,并悬挂醒目的保护标志。

如“灌浆预埋件,严禁碰撞”等。

6.4灌浆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灌浆系统的外露管口均堵盖严密,妥善保护。

灌浆系统的检查设专人负责,每层混凝土浇筑前、后都要对灌浆系统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先浇块浇筑前后及后浇块浇筑后,都对预埋灌浆系统进行通水检查。

后浇块在清洗仓面时应防止污水流入接缝内,在浇筑前将先浇块的缝面用清水冲洗干净。

整个灌区形成后,再次对灌浆系统通水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直至合格。

通水复查做原始记录。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负责灌浆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6.5开始灌浆前的准备工作接缝(触)灌浆前,要测定灌区两侧坝块混凝土的温度。

测温采用充水闷管测温法,同时测记灌区缝面的张开度,缝面张开度使用测缝计量测。

开始灌浆前对灌区的灌浆系统进行通水检查,通水压力为设计灌浆压力的80%。

检查内容主要有:(1)查明灌浆管路通畅情况,灌区至少有一套灌浆管路畅通,其流量大于30L/min。

(2)查明缝面通畅情况。

采用“单开通水检查”方法,两个排气管的单开出水量均大于25L/min。

(3)查明灌区密封情况。

缝面漏水量小于15L/min。

发现外漏,必须处理。

检查过程中发现灌浆管路发生堵塞时,采用压力水或风水联合冲洗,力争通开。

若无效,可采用打孔、掏洞、重新接管等方法,恢复管路畅通。

当两根排气管或其中一根与缝面不通时,先进行倒压水处理。

若无效,则补钻排气孔,恢复排气通路。

当止浆片或混凝土漏水时,采取嵌缝、封堵等有效措施处理。

当灌浆管路全部堵塞无法疏通时,全面补孔。

钻孔布置和补灌措施由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商定。

灌浆前先进行预灌性压水检查,压水压力等于灌浆压力。

对检查情况作好记录。

经检查确认合格后签发准灌证,否则按检查意见进行处理。

灌浆前对缝面充水浸泡24h。

然后用风吹净缝内积水,即可开始灌浆。

6.6灌浆施工6.6.1灌浆设备与机具浆液搅拌桶采用0.6m3立式搅拌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