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通门县春哲铁矿环境治理恢复措施
一、矿区地理环境概况
(一)矿区地理位置
谢通门县春哲铁矿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冈底斯山脉南。
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春哲乡管辖区。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8°25′00″北纬29°53′00″,采矿证面积8.9286Km2。
矿区从日喀则至谢通门为区县级公路,谢通门至矿区为县级简易公路约65Km。
矿区西临谢通门至申扎县公路约1.5Km。
区内交通尚属方便。
(二)矿区地形、地貌状况
1、矿区位于西藏高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高原中高山地区,海拔高度5000m以上,系雅江中游河谷区。
普查区系冈—念山脉以南喜山以北地区的雅江中游河谷区—北部中高山地貌。
矿区由于受孟加拉湾亚热带和印度洋气流影响,同时因其巨大山体和海拔高度使之在大气层中所占对流层1/3厚度的影响使气候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日辐射量高的地区。
气温上突出低温和寒冷,夏季多雨。
11月至次年4月为霜冻期,下雪时间较长,4月至6月为解冻期,7月至8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较大。
具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半干旱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较脆弱,植物生存条件较差。
2、水域状况
矿区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只季节性冲沟和小溪。
冬季枯水、溪沟干涸,雨季有小的水流和流量在0.1—0.5l/s的泉点出露。
该区小于地表和地下分水岭,地表雨季无积水。
矿区西南侧有纳普流经,纳普属季节性
断流的小溪。
由于水量小,石头多,因此在部分地段开面地下河沟,在下流处才重新出露。
地表水出露地段平均宽度1m,平均深度约20㎝,流速为0.5—1m/s。
3、植被状况
矿区远离县城,人类活动相对不频繁,植被类型单一。
矿区沿线植被现状以高山草甸为主,植被生长稀疏。
矿区内经评价没有珍稀保护植物,无特殊保护区。
二、目前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
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
地形坡度较大,具暴涨暴落特征。
除采坑在雨季后积水外,地表不存在其他积水问题,矿体为自然排水疏干。
在露采期间只要开挖排水沟就能疏干采坑的积水,不存在矿床涌水问题。
属简单的水文地质类型。
2、工程地质条件
矿区岩石地表风化较严重,裂隙较发育,但地表出露岩石的自然边坡天然休止角在15°-35°,其稳定性较好,不存在边坡失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3、环境地质
矿区附近无农田、旅游风景区,周边只有部分牧民,因此地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
区内自然边坡较稳定,周边无大沟,故区内不存在自然边坡的崩塌和滑坡,也不存在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一)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
采矿区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开采影响区控制在采矿证许可规定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和有效控制对采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合理安排开采计划和作业时间,优化开采方案;尽量减少对矿山区域内植被的破坏,对在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区域,应预先剥离表层植被层和土壤,以备后期回覆;矿山开采进入后期阶段时进行迹地恢复,采取一定的生物措施,有效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
1、每年度的开采施工方案均有公司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制定。
开采施工方案并分为上、下半年两部分实施,按月分解施工任务、指标、目标及相关保护措施。
每月底对当月的工作做出全面总结,并上报公司总经理会议审议,完善和改进下月的生产工作。
2、矿区已于2005年9月在采矿区北端设置草皮养护区,对施工中剥离的含土植被统一在养护区铺设养护;公司有专人在多雨季节进行围堰养护。
3、采矿区后期的采场恢复,按照《谢通门县春哲铁矿开采设计方案》、《谢通门县春哲铁矿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相关规定要求,分期逐步实施。
并已向自治区交纳了246万元的环境恢复保证金,以确保我公司能合理、合法的实施矿区环境恢复工作。
(二)采矿区边坡控制措施
春哲铁矿设计确定露天开采深度小于90米,岩石硬度系数f=8-10,采场的最终边坡角定为50°。
阶段高度按照开采技术条件,主要是采掘设备的技术条件特征来确定,因本矿采用穿孔机穿孔,并用挖掘机挖掘装矿,阶段高度定为10米。
工作阶段坡面角的大小与矿岩性质、穿孔爆破方式、推进方式等因素有关,春哲铁矿矿石、岩石层理不太发育,可以按常规选择工作阶段坡面角,角度为70°。
爆堆宽度为阶段高度的1.8-2.2倍,爆堆的休止角为20-40°。
采用挖掘机时采掘线宽度为5米,运输线宽度7.5米,安全宽度2.5米。
安全崖道宽度为5米,定期清扫崖道为8米。
(三)排土场保护措施
排土场的选择遵循以下几点:
1)应选择在山坡荒地,实行“少占绿地,不占耕地”的原则;
2)在位置选定的同时,应根据不同条件,考虑覆土补草的可能性,制定覆土绿化的规划;
3)在不妨碍矿山生产的发展及保证安全和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应将排土场尽可能靠近开采地点,以缩短岩土运距。
4)岩土中有有害成分应采取防范措施,妥善处置;
春哲铁矿排土场设计平台宽度为20-30米;岩石堆安息角由堆置物的物理力学性质所决定,春哲铁矿岩土的安息角现场测算大致为:29°-43°,平均为38°。
为保证正常生产和安全,在排土场上侧做好排水措施(如截水沟、引流沟等)防止水流汇入,影响堆置台阶的稳定。
(四)废(污)水处理措施
1、采矿场生产废水建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收集,简单处理后实现回用,禁止外排,以控制采矿废水对地表水的污染。
2、对少量设备机修含油废水采取简易隔油下渗的处理方法,油渣定
期焚烧处理,不得直排。
3、矿区生活污水均实行清污分流,清水回用,污水建防渗旱厕和化粪池收集,定期收集后就地掩埋,避免污水直接排放。
(五)固废处置措施
1、选择矿区二采区东南侧、矿区地磅房西侧(主要矿渣堆放场),沿边长度100—300米,宽度20—40米做为矿渣堆放场地。
岩堆安息角平均38°,并在堆放场上侧做好排水措施(如截水沟、引流沟等)防止水流汇入,影响堆置场的稳定。
2、对固废堆置的同时,尽量实现废石用于矿区道路的日常维护;对于采矿后期可将废石用做露天开采采空区的充填料,可较大程度减轻对地表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破坏。
3、矿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选择无植被的合适地点挖设垃圾坑,定期进行焚烧、填埋处置。
四、环保制度保证措施
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提高矿山全员环境保护意识,特制定以下环境保护制度:
1、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矿山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2、成立由矿山行政领导组织的矿山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矿山的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3、设置排水工程,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以地表水为主。
利用地形自然高差,采用排水沟自流定向排水预防矿山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
4、坑探时应注意围岩的支护及清理,减小爆破施工量。
5、对矿区的废石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化学分析,了解废石中是否有污染环境的有害元素,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
五、环境保护、恢复等资金投入
自2005年9月进入矿区开展工作,当年投入环保奖金27万元,其后历年环保奖金投入不下15万元。
2007年已向自治区交纳了246万元的环境恢复保证金,以确保我公司能合理、合法的实施矿区环境保护恢复工作。
西藏金通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200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