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规则资料
• (三)意见证据规则
• 意见证据是指证人根据其感知的事实作出的推 断性证言。意见证据规则是指,证人只能陈述 自己亲身感受和经历的事实,不得陈述对该事 实的意见或者结论。
• 如果证人陈述有关事实的意见、信念或据此进 行的推论,为证明所信事实或推论事实为真的, 一般不具有可采性。
• 意见证据规则的例外情况:
• 交叉询问时当事人主义辩论式诉讼程序的主 要内容,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都必须按照这种 程序提出言词证据。即诉讼的任何一方提出证人 到庭作证的,都需要由提出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当 庭对证人就待证事实进行连续的提问,由证人逐 一回答。一般而言,双方当事人询问的机会是均 等的。
• (二)最佳证据规则
• 最佳证据规则,主要适用于书证。是现代英美法 系国家中关于文字材料可采性的一项重要证据规 则。其基本精神是:“以文件内容而不是以文件 本身作为证据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提出文件内容 的原始证据。”只有在原件被证明已灭失时才能 提供副件。
• 四、证据能力规则和证明行为规则 • 五、等等
第三节 外国证据制度评介
• (一)交叉询问规则
•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系国家在庭审时对证人的一种询 问方法,即首先由提出证据的一方对本方提出的证 人进行“主询问”(主询问规则:1.仅限于与案件 关联的事实 2.当事人不得以反询问或其他方式质疑 或攻击自己的证人 3.一般不得诱导性询问),然后 由对方进行可诱导性的“交叉询问”,其目的在于 揭示证人的偏见和不可信性。交叉询问规则要求证 人必须出庭作证并应进行宣誓。
① 尝和闻的问题,如“闻起来像火药” ② 车辆的速度,如“他开得非常快,大概有70码” ③ 声音、笔记的辨认,如“是他的声音” ④ 证人自己的意图,如“我正打算过马路”
⑤ 另一个人的情感或状态,如“他醉醺醺的,应 该是喝了好多酒”,“他看上去很紧张”
⑥ 等等
• (四)相关性规则 • 是指只有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有关联性的事实材料
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一切没有关联性的证据均不 不具有可采性。
• 英美证据法对一些证据的关联性进行了限定,以防 止此类证据被不适当的使用。如《美国联邦证据法》 对下述证据的关联性作了规定:
① 品格证据。
② 类似行为。
③ 特定的诉讼行为。如曾作有罪答辩,后来又撤回。
④ 特定的事实行为。如表示或允诺支付因伤害而产 生的费用的事实。
• 证据的保全,指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 将所发现的证明案件事实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证据 用一定的形式加以固定,并予以妥善 保管的措施。
• 质证是在庭审过程中,由控辩双方就 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进行询问、质疑 的诉讼活动。
• 认证,是指法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尤其在庭审过程中,就控辩双方举证、 质证所涉及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证据 加以审查、判断,以确认其证据能力 和证据效力的诉讼活动。
1. 专家证人例外规则:专业人士可发表意见,其 实类似与我们的鉴定意见。刑诉法修正案192条, 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 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对鉴定意见提 出意见。
2. 普通证人作证的例外事项:对于普通证人,如 果明显不是以其亲身体验的事实为基础做出的, 应予排除。但是如果该意见是以其亲身体验的 事实为基础做出的,则在判例法上形成了很多 例外。这些例外中,大多数属于几乎不可能以 其他方式表达的“速记性”证言。包括:
范。原因:自由心证
3、证据规则规范司法证明过程
证据规则
约束 证据能力
规范 司法 证明过程
较少限制 证明力
第二节 证据规则的分类
一、英美法系证据规则和大陆法系证据规则
• 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实行不同的诉 讼制度和诉讼模式
• 大陆法系国家——实行职业法官裁判制度,即 基于职权主义原则,法官对程序的进行和证据 的调查起主导作用,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力的 大小由法官依自身人格、能力、知识及经验作 出评价。
⑤ 被害人的品格。
• (五)传闻证据规则
• 该规则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重要证据规则。传闻证 据规则(the Hearsay Rule)又称传闻证据排除规 则(the Rule Against Hearsay),是指在审判中 一般不能采纳传闻证据,已经在法庭上提出的, 不得交陪审团作为评议的依据。美国《联邦证据 规则》第802条规定:“传闻证据,除本法或联 邦最高法院依法定授权制定的其它规则或国会立 法另有规定外,不予采纳”。按照该规则规定, 所有证人在庭审或者庭审准备期日外所作的陈述 不得作为证据使用。
• 英美法系国家-----奉行当事人主义,实行陪审 团制度,为了防止当事人和陪审团成员因缺乏 法律常识而提出或采纳有碍于查明案件真相的 事实和材料,排除那些经验上弊大于利的证据, 保障实现诉讼公正,法律设置了完备而细密的 证据规则,对证据能力给以规范。
• 二、通用的证据规则和个别适用的证据规 则
• 三、成文法证据规则、判例法证据规则、 习惯法证据规则
•
最高法《刑诉法解释》第53条规定:“收集、
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
难时,才可以是副本或复制件。
•
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只有在原物
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时,
才可以拍摄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内容的照片、录
像。……”
•
这表明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所规定的最佳证
据规则不仅适用于书证,而且适用于物证。
• 特征:
• 强制规范性 • 明确指导性 • 明显程序性
二、证据规则的体系
确保口头证言真实性的规则是整个证 据规则体系的核心。原因:
第一,实物证据的脆弱性。 第二,口头证据的可信性。
1、全部证据规则的重心在于约束证据
能力:即关于口供、证言、材料、物 品在诉讼程序上的准入问题。
2、证据规则很少对证明力问题进行规
证据规则
主 讲:姚 剑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 是关于诉讼过程中取证、举证、
质证、认证活动的法律规范和准则。 它是确认证据的范围、证据的使用、 调整和约束证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 证据的收集: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 审判人员和辩护律师以及自诉案件的 自诉人依法通过侦查或调查,发现和 提取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诉 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