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堆肥方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堆肥-制作技术
(一)堆肥的材料
1、基本材料:即不易分解的物质,如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树枝、藤蔓、泥炭
2、促进分解的物质:一般为含氮较多和富含高温纤维分解细菌的物质,草木灰、
3、吸收性强的物质:在堆积过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细泥土及少量的过磷酸钙或磷矿粉,可防止和减少的挥发,提高堆肥的肥效。
(二)材料的处理
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处理。
(1)堆肥材料分选:选去碎玻璃、、瓦片、塑料等杂物,特别要防止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进入。
(2)各种堆积材料,原则上要粉碎为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难以推广。
一般是将各种堆积材料,切成6-15厘米长为好。
(3)对于质硬、含腊质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杆吸水较低,最好将材料粉粹后用污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坏表面蜡质层,利用吸水促进腐解。
(4)水生杂草,由于含过多,应稍微凉干后再进行堆积。
(三)堆制地点
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离较近、运输施用方便的地方为堆制地点。
为了运输施用方便,堆积地点可适当分散。
堆制地点选择好后将其地面平整。
(四)设置通气孔道
在已平整夯实的场地上,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深宽各15—20左右,在沟上纵横铺满硬坚的作物秸秆,作为堆肥底部的通气沟,并在两条小沟交叉处,与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捆扎成束的长条状粗硬秸杆,作为堆肥上下通气孔道。
(五)堆制材料配方比
一般堆积材料配合比例是: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等1000斤左右,加入粪尿200—300斤或尿素2.5千克,水100—200斤(加水多少随原材料干湿而定),每一层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土,主要是起到,泥炭等的作用。
为了加速腐熟,每层可接种高湿分解纤维(如酵素菌),若缺乏时,可加入适量骡马粪或老堆肥、深层暗沟泥和肥沃泥土,促进腐解。
但泥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腐熟和堆肥。
加入适量的肥土,不但有吸肥保肥的作用,也有促进有机质分解的效果。
(六)堆积
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上一层厚约20cm的污泥、细土或草皮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
然后将已处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匀后)逐层堆积、踏实。
并在各层上泼撒粪尿肥和水后,再均匀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矿粉或其它肥(堆积材料已用石灰水处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马粪、老堆肥或接种高温纤维分解细菌。
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
所谓
“吃饱”是指秸秆和调节碳氮比的尿素或土杂肥及麦麸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证堆肥质量。
“喝足”就是秸秆必须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关键。
“盖严”就是成堆后用泥土密封,可起到保温保水作用。
如此一层一层地堆积,直至高达1-1.5米为止。
每层堆积极其的厚度,一般是15-25厘米,上层宜薄,中、下层稍厚,每层加入的粪尿肥(尿素)和水的用量,要上层多,下层少,方可顺流而下,上下分布均匀。
堆好后及时用6厘米厚的稀泥、细土和旧的塑料薄膜密封,有利保温、保水、保肥。
随后并在四周开环形沟,以利。
(七)堆后管理
一般堆后3—5天,有机物开始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堆内温度缓慢上升,7—8天后堆内温度显着上升,可达60—70℃,高温容易造成堆内水分缺乏,使微生物活动减弱,原料分解不完全。
所以在堆制期间,要经常检查堆内上、中、下各个部位的水份和温度变化的情况。
检查方法,可用堆肥温度计测试。
若没有堆肥,可用一根长的铁棍插入堆中,停放5分钟后,拔出用手试之。
手感觉发温约30℃,感觉发热约40—50℃,感觉发烫约60℃以上。
检查水份可观察铁棍插入部分表面的干湿状况。
若成湿润状态,表示水分适量;若呈干燥状态,表示水分过少,可在堆顶打洞加水。
如果堆内水分、通气适应,一般堆后头几天温度逐渐上升,一个星期左右可达到最高,维持高温阶段,不得少于3天,10天以后温度缓慢下降。
在这种正常情况下,经20—25天内进行翻堆一次,把外层翻到中间,把中间翻到外边,根据需要加适量粪尿水或接种菌剂重新堆积,促进腐熟。
重新堆积后,再过20—30天,原材料已近
黑、烂、的程度,表明已基本腐熟。
就可以使用了,或压紧盖土保存备用。
堆肥-腐熟度
一、腐熟良好的条件
1、水分。
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是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堆肥发酵的首要条件。
一般以堆肥材料量最大持水量的60%~75%为宜。
2、通气。
保持堆中有适当的空气,有利好气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促进分解。
高温堆肥时更应注意堆积松紧适度,以利通气.
3、保持中性或微碱性环境。
可适量加入石灰或石灰性土壤,中和调节酸度,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活动.
4、碳氮比。
微生物对有机质正常分解作用的为25∶1。
而豆科绿肥碳氮比为15~25∶1、杂草为25~45∶1、禾本科作物茎秆为60~100∶1。
因此根据堆肥材料的种类,加入适量的含氮较高的物质,以降低碳氮比值,促进微生物活动。
二、腐熟程度的检查标准
堆肥腐熟的好坏,是鉴别堆肥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可以根据其、、秸秆硬度、堆肥浸出液、堆肥体积、碳氮比及腐质化系数来判断。
(1)从颜色气味看,腐熟堆肥的秸杆变成或黑褐色,有黑色汁夜,具有氨臭味,用铵试剂速测,其铵态氮含量显着增加。
(2)秸秆硬度,用手握堆肥,温时柔软而有弹性;干时很脆,易,有机质失去弹性。
(3)堆肥浸出液,取腐熟堆肥,加清水搅拌后(肥水比例1:5-10),放置3—5,其浸出液呈淡。
(4)堆肥体积,比刚堆时缩小2/3—1/2。
(5)碳氮化,一般为20—30:1(以25:1最佳)
(6)腐殖化系数,为30%左右。
达到上述指标的堆肥,是肥效较好的优质堆肥,可施于各种土壤和作物。
坚持长期施用,不仅能获得高产,对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都有显着的效果。
注意事项:
1、.臭气处理方法:用吸附剂吸附、通过加强暴氧、提高通气性、增加翻堆次数和通氧含量
2、温度测试:
a、堆肥3天后再堆体表面下25-30厘米
b、每天上午10时或下午4时
C、每个堆体测试5个不同点,取其平均值,温度应在50℃;堆体温度达到60℃以上并持续5-7天是正常现象。
3、堆肥接种菌剂:纤维素分解菌(真菌、细菌、放线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