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审美移情与心理移情的异同

试论审美移情与心理移情的异同

一、 区别 ⒈对象不同 审美移情, 一方面是 “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 设身处在事物的境 地, 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是有生命的东西, 仿佛它也有感觉、 思想、 情感、 意志和活动, 同时, 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 影响, 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1] 这种移情多发生在创作过程 中, 创作者首先将外界的事物通过观照与自身的审美观念或经验联系 起来, 然后再通过创作方式体现到艺术作品中。 另一方面 “审美欣赏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欣赏, 即我们把自己移到对象中去, 使死物变成活 的、 有生命力的, 造成物我统一的对象, 并从中体验到审美的喜悦。 他 把 这 种 审 美 现 象 称 作 移 情 ”。 [2] 这 种 移 情 多 发 生 在 审 美 欣 赏 过 程 中, 运用移情使艺术作品仿佛是欣赏者的写照。 心理学的移情, 是咨询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情感, 是人与人之间的 联系。 “在治疗过程中, 无须医生的力量, 在病人与分析者之间, 就 可以产生一种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有, 而只有在这种治疗过程中才能 有的强烈的感情关系……称为病人的感情‘转移’。” [3] 因此, 审美移情同心理移情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是艺术, 一个是人, 这也是构建两者理论不同的条件之一。 ⒉目的不同 审美移情的目的从创作者来说, 是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作品中, 更符合创作者的心声。 从欣赏者来说, 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造。 欣赏 者的情感通过艺术品被调动出来, 并且将其过去的经历和情感合并到 该作品中, 与作者产生共鸣。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欣赏者的移情具有更
剧 作家 随笔杂谈 Causerie
试 论 审 美 移 情 与 心 理 移 情 的 异 同

汪% 丽 媛
162
“移情” 在美学与心理学的理论构建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 也是两者体系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两者理论或实践的运用中都产 生着较强烈的影响。 美学中的移情强调的是美感经验, 而在心理学中 的移情则为咨询者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 但是在某些方面两者 又有着相似的地方, 本文试对两者的异同点进行论述。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 西 方 美 学 史 (下 册 ) [M] . 北 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597 页. [2] 李 醒 尘. 西 方 美 学 史 教 程 [M] . 北 京 : 北
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75 页.479 页. [3] 周秀芳. 论移情 [J] . 中 华 文 化 论 坛 , 2008
二、 相同点 ⒈动机相同 不管是审美移情还是心理移情, 主体产 生移情的动机都是为了使对象更加符合主体 的主观感受。 首先, 在审美移情中, 主体将自己的情 感转移到艺术品当中, 与之产生共鸣, 这时 对象已变成 “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 它就 是 “感到愉快的自我” [2], 从而令主体产生 了快感。 但是这种快感不一定是快乐, 是一 种包含有复杂情感能令主体产生心理升腾的 感觉。 反之主体如果不进行移情, 那么它与 艺术之间就没有任何关系, 也不可能出现物 我同一的感觉, 艺术也就不再是情感的表 达。 其次, 在心理移情中, “咨询者会在意 识或无意识中,用移情表达并重复其早期经 历和重要的人际关系, 或试图将其内在的客 体 关 系 外 化 于 现 实 环 境 ”。 [4] 从 正 移 情 来 说, 是主体为了实现过去经验的再现而向咨 询师移情, 符合自我的心理需求, 产生依赖 与安全感。 从负移情来说, 虽然表面上一些
年 8 月. [4] 高剑婷, 孙越异. 在咨询的世 界 共 舞— ——共
情 与 移 情 区 别 与 整 合 [J] . 医 学 心 理 学 , 2009 年 11 月第 30 卷第 11 期总第 392 期.
责任编辑 王彩君
2011.3 163
加主观的特点。 很多艺术作品, 作者在创造 的时候并没有某些情感的体现, 但是欣赏者 有时就会在该作品中体味到这种情感。 这种 情感和创作者没有关系, 是欣赏者透过作品 发现自己, 发现从作品中仅有自己才能体味 到的情感。
心理移情的目的从移情主体来说, 产生 移情的原因和一定的阻抗有关。 这种阻抗有 时不是故意的, 而是由于过去经历对现实的 延续性影响。 咨询者将自己过去的感情注入 到咨询师身上, “接受精神分析的人会对分 析家产生一种很强的情感纽带, 这种纽带本 身就具有复杂的特点。 这是种爱慕、 崇拜、 依恋的混介物; 而在被称作 ‘反面的移情’ 中, 则是种憎恨、 抵抗和攻击的混合物”。 [3]
负向情感不利于咨询者, 但是实际上是咨询 者心理上自我的保护, 也是符合咨询者内在 的要求的。
⒉理论的交互使用 首先, 正移情和负移情是心理学移情中 的概念, 用其来解释审美中的移情可以体现 在: 欣赏者在体验一种艺术形式的过程中, 过去的经验会对审美对象产生积极或消极的 影响, 如欣赏者的审美经验是喜爱写实风 格, 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不仅从内心能够表现 出喜爱的感觉, 从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也能表 现出喜爱。 但如果让其欣赏抽象风格的作品 时, 不仅不会使其表示出喜爱, 还会引起其 产生不屑的心理。 其次, 同心理移情表现的那种无意识移 情非常相似, 审美移情也是一种无意识的、 非理性的活动。 创作者在创作一个作品时不 会在头脑中规定我要从我的经历中选取什么 来适应我将要创作的作品, 而是在创作这一 过程中不自觉地透过作品将自己过去的经历 表现出来。 了解审美移情和心理移情的异同点, 不 仅可以运用更为适宜的观点来解释在艺术创 作和欣赏过程中心理过程的变化, 还可以为 艺术领域带来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 使两者 有机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