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法硕联考考试分析五十

2019法硕联考考试分析五十

3.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补充。

在效力上,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应先适用遗嘱继承。

不能适用遗嘱继承的遗产,才适用法定继承。

4.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限制。

尽管遗嘱继承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但是法定继承对遗嘱继承也存在制约作用,如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情形【分析】我国继承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1.被继承人生前未与他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或虽订立遗赠扶养协议,但只处分了部分遗产,或协议已失去法律效力的。

2.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遗赠,或虽立遗嘱、遗赠,但只处分了部分遗产,或所立遗嘱、遗赠无效或部分无效的。

3.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

4.遗嘱继承人放弃遗嘱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受领遗赠的。

5.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受遗赠人丧失遗赠受领权的。

三'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顺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分析】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对法定继承人中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理解应当是广义的。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包括自然血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包括拟制血亲的养祖父母、养外祖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祖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分析】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也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在第一顺序中应当注意三个问题:(1)《收养法》规定,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因此,收养关系一经成立,养子女与养父母互为遗产继承人,而与生父母不再互为遗产继承人。

(2)继子女与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不因与继父母形成扶养关系而消除。

因此,继子女不仅与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互为遗产继承人,而且与生父母也互为遗产继承人。

(3)只要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不论他们是否再婚,都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公婆或岳父母的遗产,其子女的代位继承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在第二顺序中应当注意的是,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生。

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继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继承了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亲兄弟姐妹的遗产。

四、代位继承与转继承■代位继承的概念【分析】代位继承,是指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应由被继承人子女继承的遗产份额,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继承的法律制度。

■代位继承的条件【分析】代位继承须具备下列条件:1.须被代位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第二部分 201 9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大额分析2.须被代位继承人为被继承人的子女。

3-须被代位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

《继承法意见》第28条规定,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其晚辈直系血亲不得代位继承。

如该代位继承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或对被继承人尽赡养义务较多的,可适当分给遗产。

4.须代位继承人是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

晚辈直系血亲既包括自然血亲,也包括拟制血亲。

晚辈直系血亲的范围不受辈数的限制。

■转继承的概念【分析】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本该由该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的法律制度。

■转继承的条件【分析】转继承应具备下列条件:1.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

2.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分析】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

代位继承中的继承人(被代位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转继承中的继承人(被转继承人)后于被继承人死亡。

2.继承的主体不同。

代位继承人只限于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而转继承人则没有这种限制,可以是被转继承人的所有法定继承人。

3.性质不同。

转继承是连续发生的二次继承,即由继承人直接继承后又由转继承人继承继承人的遗产。

代位继承是替补继承,代位继承人基于其代位继承权而直接取得被继承人的遗产。

4.适用范围不同。

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不适用于遗嘱继承;而转继承既适用于法定继承,也适用于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三节遗瞩继承—、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征【分析】遗嘱继承,是指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

遗嘱继承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遗嘱继承的发生须以有效遗嘱的存在为前提。

2.遗嘱继承直接体现着被继承人的意愿,是对被继承人自由处分自己财产的尊重。

3.遗嘱继承是对法定继承的排斥,遗嘱继承不受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份额的约束。

4.遗嘱继承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

二、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分析】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是:1.没有遗赠扶养协议。

《继承法意见》第5条规定:“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抵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

”可见,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于遗嘱继承。

2.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合法有效。

3.须遗嘱指定的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即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未丧失、也未放弃继承权。

三、遗嘱的概念和特征【分析】遗嘱是公民生前依法处分自己的财产和安排有关事务,并于死后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遗嘱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遗嘱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只需遗嘱人一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

民法学2.遗嘱是遗嘱人死后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是由设立遗嘱的目的所决定的。

3.遗嘱是遗嘱人独立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自设立,不得代理。

4.遗嘱是要式法律行为,遗嘱的形式必须符合继承法的规定。

四、遗嘱的形式【分析】继承法规定的遗嘱形式有以下五种:1.公证遗嘱。

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将其所立的自书遗嘱、代书遗嘱送交国家公证机关办理公证的遗嘱。

与其他形式遗嘱相比,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最高,其他形式的遗嘱不得变更、撤销公证遗嘱。

2.自书遗嘱。

自书遗嘱是指遗嘱人亲笔书写的遗嘱。

《继承法》规定,自书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遗嘱人不得用盖章或者按手印代替签名。

3.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是指遗嘱人委托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

《继承法》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4.录音遗嘱。

录音遗嘱是指用录音设备录下遗嘱人的口述遗嘱。

《继承法》规定,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见证人的见证内容应同时录制在录制遗嘱内容的录音或录像磁带上。

见证人应当在封存后的录音遗嘱上签名,注明年、月、曰。

5.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是指遗嘱人以口头方式设立的遗嘱。

设立口头遗嘱须具备两个条件: (1)遗嘱人处于危急情况下,不能以其他方式设立遗嘱。

所谓“危急情况”,•般是指遗嘱人生命垂危、突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

(2)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继承法》规定,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为保证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的真实性,《继承法》要求这三种遗嘱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并对见证人的资格作了限制性规定,即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1)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

(2)继承人、受遗赠人。

(3)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如债权人、债务人、合伙人以及继承人、受遗赠人的近亲属等。

五、遗嘱的有效要件【分析】有效遗嘱应具备下列条件:1.立遗嘱人必须有遗嘱能力,即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意思表示真实。

3.遗嘱内容必须合法,即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社会公德。

4.遗嘱的形式必须符合继承法的规定。

六、遗嘱无效的情形【分析】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无效的情形有:1.伪造的遗嘱无效。

2.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3.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4.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5.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无效。

七、遗嘱的变更和撤销【分析】遗嘱的变更,是指遗嘱人依法改变原先所立遗嘱的部分内容。

遗嘱的撤销,是指遗嘱人取消原先所立遗嘱的全部内容。

遗嘱是遗嘱人单方意思表示,因此,在遗嘱发生效力前,遗嘱人可以变更、撤销自己所立的遗嘱。

遗嘱的变更与撤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明示方式,即另立新遗嘱,在新遗嘱中声明变更或者撤销原先所立的遗嘱。

需要注意的是,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所以,如果被变更或者被撤销的遗嘱是公证遗嘱,那么,新遗嘱必须重新公证,否则不能发生变更、撤销的效力。

另一种是默示方式,即通过行为变更、撤销原遗嘱。

《继承法意见》规定,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遗嘱人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有权转移、部分转移的,遗嘱视为被撤销或部分被撤销。

遗嘱人销毁原来所立遗嘱的,视为撤销遗嘱。

第四节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_、遗赠■遗赠的概念【分析】遗赠是指自然人以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并于其死后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遗赠的特征【分析】遗赠具备遗嘱所具有的法律特征。

除此之外,遗赠还具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就是作为受遗赠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国家和集体,如果是自然人,该自然人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分析】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的法律地位不同。

受遗赠人不是继承人,没有继承权;而遗嘱继承人是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2.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的范围不同。

受遗赠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国家或者集体;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并且只能是自然人。

3.遗赠受领权与遗嘱继承权的标的不同。

原则上,受遗赠人只享有受领遗产的权利,不承担清偿遗赠人生前债务的义务;而遗嘱继承人不仅享有接受遗产的权利,还负有清偿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义务。

4.权利行使方式不同。

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没有表示放弃遗嘱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