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温度计

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温度计

4.1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定义
2、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和体温计
3、了解其它的温度计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温度(今天气温是多少?今天和昨天气温一样吗?如何判别?)
探究实验1----同学们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填“相同”或“不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

结论: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你们通常凭借判断。

二、新授
知识点1:温度的测量
探究(演示)实验2---把右图装置分
别放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
你们有什么发现?
介绍:温度计的构造和分类.
结论:常见的温度计如右图甲

丙。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知识点2:温度的单位
自学课本76页,完成下列问题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在0℃至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

现在室外气温是20℃,读做 ,-10℃
读 或 .
讨论:看下表,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我国北极温度?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
自学:请同学们结合手中温度计自学课本77到78页上部分,思考并交流要注意什么问题。

汇报: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使用体温计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的上部用力 。

为什么?
寒暑表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他们要甩吗?
实验:测温水、热水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温水,热水.
步骤:①先估测水温②观察温度计量程,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③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校正对温度的感觉
(1)测温水温度 (2)测热水温度(步骤同上)。

结论: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
使用前: 观察温度计的 和 ;
使用时: ○
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
3 读数时玻璃泡要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反馈练习:
1.如右图所示体温计,分度值为 ℃,示数是 ℃,读作: 。

2、如图2所示的是甲、乙二个温度计的一部分,甲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乙温度计中的示数是_________℃.
3.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先后测量37℃和39℃的病人体温,则其读数先后分别是( )
38
37
A、37℃和39℃
B、38℃和38℃
C、37℃和38℃
D、38℃和39℃
4.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 [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三、课堂达标,请用3分钟完成
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3.2009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种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如右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和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2)(3)。

四、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五、我行我秀(学有余力课下完成)
4.在气温为16℃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温度,当水银面经过“16”和“100”之间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D.什么也不表示5.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六.教(学)后记:
我的收获:今天我讲的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温度计》,我觉得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

不足:一是在教学结构方面。

2、在观察温度计时,没有给足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3、在摄氏度的读和写时,教学难点解决的过于生硬,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读的时候应是从零度开始往下读,当时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但由于我没有追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过教学时机,最后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准确的读出来。

二是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1、语言不够精炼,在引导学生观察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指示不够明确,在学生做出正确观察(量程、分度值)没有及时板书。

2、实验操作设计有待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