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磷性佝偻病的新认识

低磷性佝偻病的新认识

2~3
和软骨病相关的肿瘤中过度表达。在负鼠肾细胞,FGF-7抑制 钠依赖性磷酸盐运输¨…。FGF-7是否由磷酸盐浓度调节还是 未知的。 2常见的低磷性佝偻病
2.1 XLH
1939年Albright首次发现XLH是一个x-连锁显
性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佝偻病,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为l:
20
000,占家族性低磷佝偻病的80%以上。x染色体上(PHEX
1.3.3 SFRP4
FGF一23是含有251个氨基酸的分泌型蛋白,
SFRP-4是一种与Wnt受体的细胞外膜结合
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属于FGF一19亚家族,人类的
域高度同源的分子,是Wnt信号拮抗剂,在肾磷酸盐流失和骨 软化相关的肿瘤中有高表达。SFRP-4降低Na+一Pi在肾小管刷 状缘膜转运丰度和肾脏近端小管表面以及负鼠。肾细胞表面的
1.3.4
.567.
FGF_7也称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肾磷酸盐的流失
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尿糖增多而血糖正常、低磷血症、低尿酸血 症、低血钾、广泛的氨基酸尿、低分子质量的蛋白尿。Fanconi综 合征可能来源于各种因素,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x性连锁遗传、胱氨酸病、Lowe 7S综合征、药物、Fanconi— Bickel综合征等。 2.6肿瘤相关性低磷性佝偻病引起低磷性佝偻病的肿瘤有 长骨间质瘤及下肢远端、鼻窦、鼻咽部、腹股沟肿瘤等,它们是良 性的,生长缓慢,主要是高磷酸盐间质瘤的混合性结缔组织 (PMTMCT)起源。这类肿瘤可分泌排磷素FGF-23,而FGF一23 能抑制近端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TIO肿瘤提取物抑制1d.羟 化酶活性,1,25一(OH):D,合成减少。肿瘤相关性低磷佝偻病 可以在任何年龄表现为持久的骨疼痛和肌肉无力。他们可能会 出现在早期,并多年不能被确诊。肿瘤相关性低磷佝偻病生化 结果与XLH类似。 3低磷性佝偻病的治疗 低磷性佝偻病治疗的国际标准是补充磷酸盐混合制、 1,25一(OH):D,或1一(OH)D3。1“,部分患者的骨畸形可有明显 改善。在足够的药物治疗疗程之后,可考虑骨整形治疗。由于 儿童发展到成年骨骺闭合,降低骨转换,磷酸盐需求减少,部分 无症状成年患者可能不需要药物治疗。 低磷性佝偻病的治疗目标是纠正或改善患儿骨软化、影像 学异常及骨畸形,同时防止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血 症、高钙尿症。过去以维持血清磷在正常低限范围内、碱性磷酸 酶正常化的治疗目标,通过近年的临床观察,在低磷性佝偻病患 儿身上很难达到。因为使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正常化,患者需过 度服用磷酸盐及活性维生素D制剂,会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及肾脏钙化。国际临床医师指南推荐XLH骨化三醇的 给药剂量为20~30 ng/(kg・d),分2、3次服用¨…。可在最初 的几个月使用较大剂量的骨化三醇[50—70 ng/(kg・d)]以加 快骨矿化的反应,后减低骨化三醇剂量以减少尿钙过高及高钙 血症的发生。磷酸盐给药剂量为20~40 mg/(kg・d)(最多为
Na+一Pi
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3.08.003
作者单位: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I/a共同转运子¨…,也直接减少肠道Pi吸收。1…。
万方数据
生塑旦丛整堕鏖盘查垫!!堡兰旦箜垫鲞箜!塑璺!垫!垒趔些!型!塑!垒鲤!垫!!!型:!!!盟!:!
2.3 ARHR ARHR
g/d),分3~5次服用。磷要每3个月监测血清钙、磷、肌 酐及尿钙/肌酐比值及PTH水平。如果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 0.4,说明维生素D的剂量太大,应及早减量,以减少中毒的机 会。肾钙化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磷酸盐治疗的潜在的严重 并发症。在用药之前和用药以后的每年都要做肾脏超声检查。 HHRH患者的治疗与XLH患者不同,因为HHRH患者不 需要进行骨化,使用1,25一(OH):D,后可能会使高钙尿症进一 步恶化,增加肾结石发生的倾向。补充中性磷酸盐是治疗的重 要措施。 对于肿瘤相关性低磷性佝偻病,当肿瘤仍不清楚时,可以用 类似治疗XLH的方法给予磷酸盐和1,25一(OH):D,治疗。报 道的其他疗法是多样使用的盐酸盐治疗和奥曲肽。FGF-23抗 体的使用,也正在开发之中。在未定位的或不完全切除肿瘤的 患者,用磷酸盐和骨化三醇治疗可缓解症状。 4展望 肾磷酸盐排泄紊乱被认为是在临床上低磷性佝偻病的重 要原因,辨别这些紊乱是治疗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年里,对遗传 性磷酸盐排泄紊乱的机制有了较多的新认识,这有助于识别以 前未知的调节。肾磷酸盐再吸收的因素。然而,很多机制尚不明 确,还需继续研究。
220
磷排泄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磷平衡状态下,肠道磷的吸 收量每日在13 mg/kg,相当于在尿中的排出量。各种激素和因 子通过改变磷在肠道的吸收率或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率参与 调节磷平衡…。有研究证实单细胞生物有应对环境磷酸盐浓 度变化的能力,肠细胞和肾细胞能直接感应血清磷酸盐浓度的 变化,肠细胞能直接感应饮食中磷浓度的变化。肠道上皮细胞
2.2 ADHR
ADHR表现为不完全外显率和不同的发病年龄。
FGF-23的裂解位点突变,导致完整分子的裂解受损,从而延长 其活动和尿磷酸盐增多。基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ADHR可 分为2个亚类:一类是在儿童时期和类似XLH的表现,另一类 表现为青春期和成年人的骨痛、乏力、假骨折,但是没有畸形。 童年发病的一些ADHR患者的生化异常可能在青春期后自发 缓解。ADHR的生化结果和治疗与患者XLH相似。
000。儿童期常见的低磷性佝偻病多为遗传性,包括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ADH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 磷性佝偻病(ARHR)、X一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H)、伴高钙尿症 的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HHRH)等。获得性的有Fanconi综合 征、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症(TIO)等。临床共同特征为典 型的佝偻病的骨骼异常表现,低磷血症、高碱性磷酸酶,尿磷排 泄增加,治疗困难。随着近年对磷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低磷 性佝偻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1血磷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关键词】低磷性佝偻病;l,25(OH):D,;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分泌型卷曲
相关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
低磷性佝偻病是儿童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发病率约为1:
25
FGF-2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2p13区。FGF一23参与大部分低磷 佝偻病/骨软化症的疾病的发病机制,在XLH、ADHR、TIO中血 FGF一23水平均升高。FGF-23的合成由1,25一(OH):D调控。51, FGF一23作用为促进尿磷的排泄。FGF-23对尿磷清除增加的机 制如下:首先降解近端肾小管的刷状缘膜上的钠一磷协同转运蛋 白Ⅱa(Na+一Pi I/a),然后减少该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 平。过表达FGF-23的转基因动物有低磷、高磷酸盐尿,并有佝 偻病的征象存在,血清1,25一(OH):D,水平或1d羟化酶活性降 低。相反,FGF一23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高血磷、磷酸盐排泄降 低、显著升高的血清1,25一(OH):D,水平和。肾1仅羟化酶mRNA
1型的发生是由于牙本质基质蛋白1和表
达在成骨细胞及骨细胞上的非胶原骨基质蛋白功能突变损失 所致。这种蛋白在成骨细胞增殖和下调FGF一23中发挥重要作 用,近期研究认为ARHR 2型是由于抗核苷酸内焦磷酸酶/磷酸 二酯酶1(ENPPl)功能突变缺失所致,ENPPl生成无机焦磷酸
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小整合素结合配体N一糖基化)成员, MEPE主要表达于分化成熟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中,具有抑制 骨形成和矿化作用,是一种矿化抑制因子,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矿物动态平衡和矿化。MEPE主要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乏 (BMP-2)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定向化骨,主要作用区域是MEPE c端富含丝氨酸一天冬氨酸序列天门冬氨酸的相关基序 (ASARM),PHEX酶可抑制从MEPE分子释放ASARM,因此 MEPE/PHEX基因的比例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提示组织矿 化的进展H o。
基因)突变的内肽酶在源于印度的家族性低磷佝偻病患者体内 有表达¨“。XLH的发生是由于不能激活突变的PHEX基因编 码金属蛋白酶切小肽类激素,其在骨骼、牙齿、甲状旁腺中有表 达,但在肾脏不表达。该小肽类激素并不直接分解FGF-23,以 未知机制下调FGF一23水平。50%~70%的XLH患者中可检测 到PHEX基因突变。PHEX基因突变导致XLH的特点是。肾处理 磷酸盐缺陷、维生素D代谢异常、骨骼钙化缺陷。失活突变 DMPl和PHEX基因的增加,促进FGF-23的合成,从而增强肾 磷酸盐排泄。PHEX基因的丢失会增加未分解的全长FGF-23 和(或)MEPE异常处理。 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表现不同,XLH患者几乎没有颅 骨软化和佝偻病念珠,6个月大小的时候仅有一些前额的表现, 随着XLH患儿开始走路,肢体畸形会越来越明显,导致不成比 例身材矮小,四肢短小,下肢容易受累,表现为髋内翻、膝外翻、 膝内翻表现。牙齿畸形是常见的,也是最早的主诉,包括非龋牙 脓肿、釉质缺损、牙髓腔扩大和长冠牙。生化结果显示XLH患者 血清磷水平低,钙正常,甲状旁腺正常或略有升高,肾脏磷的最大 回吸收/肾小球滤过率比值降低,FGF-23升高,1,25一(OH):D,降 低或正常。
和肾脏细胞直接调节磷酸盐摄入的能力,不依赖于磷调节激素
而存在‘引。 1.2参与磷平衡的激素 磷代谢受多种因素调节,甲状旁腺 素一维生素D系统在调节血磷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甲状旁腺素 通过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促进尿磷排泄,使血磷水平降 低。1,25一(OH):D,通过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管 对磷的重吸收使血磷水平升高。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血 1,25.(OH),D,水平降低可引起低磷血症。降钙素通过抑制骨 钙向血中的转化、消化道对钙磷等离子的吸收及促进钙磷在尿 及胆汁中的排泄而降低血中钙磷水平。 1.3磷调节因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磷调节的机制有了更 深入的认识,在磷代谢中有许多因子参与磷平衡的调节。受关 注较多的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细胞外基质磷酸 化糖蛋白(MEPE)、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4)、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7(FGF-7)等。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