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教案
第3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教案
(2)汇报测量结果。
学会自主学
(3)你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
习。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唤起学生已
(1)铅笔长15米。
( 有的1米的长
)
度表象,或利
(2)课桌高70米。
( 用熟悉的身
)
高作标准,并
(3)梧桐树高3米。
( 将之与生活
)
中的实际体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3、4题。
验联系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例5)。
(1)课件演示米尺与长10厘米的尺子,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0厘米。
(2)每个小组先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量一量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组讨论1米有多少厘米。 (4)汇报归纳:1米 = 100厘米
通过探究,让 学生更深刻
1
wenjian
3.用米尺量。
地认识厘米
(1)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宽,黑板的长,学生的身高等。(分组活动) 与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和学生卷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上一节课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 让学生亲身
测量?
经历测量的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过程,体会到
(3)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和宽约是多少厘米?
引入较大单
一比,看1米和米尺上的是不是一样长,刻度是不是一样。
(3)体验。 用米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用米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通过自主观 察米尺,比、 画、量帮助学 生深化对米 的认识,逐步 形成1米的实 际表象。
wenjian
第3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练习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自主测量,知道1米=100厘米。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将来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
《阳光同学 》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例4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例5 1米 = 100厘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教学中始终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 了认识和感受1米长度和用米量的教学,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动手 实践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不足之处:小组合作时部分同学没有参与进去。 教学建议:关注每个孩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入新课。
位的必要性,
请两名同学用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从而引入新
瞧!这样用尺子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 课。
?用这把尺子(用更长的尺子量)试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我们量比较
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如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大树的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3.完成教材练习一第5题。
两人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和两人身高,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五、拓展提升
把两根5米长的竹竿捆在一起,捆在一起的部分长1米,接好后的竹竿
长几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5-1=9(米)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通过亲自测量知道了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 =
100厘米,并且学会了用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真了不起!相信你们
二、预习反馈
教师根据学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 生预习的情
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况,有侧重点
地调整教学
三、探索新知
方案。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例4)。
(1)请同学们猜一猜1米有多长,并用手势比画。
(2)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卷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