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审核评估范围一览表1
3.教学资源
4.培养过程
(1)实验室建设及利用情况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3.3 课程资源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3)教材建设与选用 (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3.4 图书资料与社 (2)图书资料、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会资源 (3)社会捐赠情况 (1)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4.1 教学改革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及其对培养目标的体现 4.2 人才培养方案 (2)选修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毕业最低学分的比例 与课程教学大纲 (3)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须按模版单独修 订后,提交高教室) (1)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4.3 课堂教学 (2)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学习方式 (3)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4.4 实践教学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1)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4.5 第二课堂 (2)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技成果的申报登记和认定的管理机构, 负责确认成果的权属并报批科技成 果转化合同。 。 第八条 学校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转化:
(一)自行投资实施转化; (二)向他人转让; (三)有偿许可他人使用; (四)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 (五)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 (六)其它协商确定的方式。 第九条 不论以何种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都应依法签订合同, 明
个企业有受让意愿的科技成果, 也可采用竞价拍卖等方式。 科技成果作价 入股企业的定价,以双方协议定价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请具有相关资 质的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 评估所需经费可以先从科学技术处业务费中开支, 待转化
1
审核项目 (6+1)
审核要素 (22 个)
审核要点(55 个)
5.学生发展
6.质量保障
(1)招生措施与实效 5.1 招生及生源情 (2)近三年录取情况和第一志愿录取率 况 (3)学生转专业情况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5.2 学生指导与服 (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务 (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5.3 学风与学习效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果 (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 5.4 就业与发展 (2)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 (1)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建设 (2)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6.1 质量监控 (3)质量监控的执行与效果 (4)质量信息利用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6.2 质量改进 (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确各方享有的权益和各自承担的责任, 并在合同中约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
3
程中产生的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权属。 第十条 对重大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成果, 或拟转让的、 作价入股企业
的、金额达到 100 万元的科技成果,应先到科学技术处申请、登记备案, 并报请学校校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公示后才能进行。 第十一条 科技成果转让的定价主要采取协议定价方式, 实行协议定
专业办学特色 与优势 六个审核项目 问题与对策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 是指承担学校及所属单位的任务, 或利用学校 及其所属单位的名誉、 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 职务科技成果 的权属归学校, 具体内容泛指创新知识与技术, 包括已经产权化的成果(专 利、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植物新品种、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作品著作权等), 和未产权化的创新知识、专有技术、技术秘密、软件、算法及各种新的产 品、工程、技术、系统的应用示范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 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
第二章 第五条
组织与实施
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统一管理。 合同的签订必须是学校
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研究机构, 否则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的签订均是 侵权行为,由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 各学院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并在领导
班子中明确分管本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负责人。 第七条 学校科学技术处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归口管理部门, 是科
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 开 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
2
等活动。 第四条 科技成果转化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尊重市场规律, 遵循自
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厚则,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 险,不得侵害学校合法权益。
审核项目 (6+1)
审核要素 (22 个) 1.1 专业定位
审核要点(55 个) (1)专业定位及确定依据
1.定位与 目标
2.师资队伍
1.2 培养目标及标 (1)专业培养目标及确定依据 准 (2)专业培养标准及确定依据 (1)专业建设思路与规划(*按模版单独撰写,形成专业发展规划文档 1.3 专业发展规划 提交高教室)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1 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1)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2.2 教育教学水平 (2)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措施及效果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3 教师教学投入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2.4 教师发展与服 (2)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与青年教师助教培养情况 务 (3)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4)专任教师进修、访学、国内外学术交流情况 3.1 教学经费 3.2 教学设施 (1)教学经费使用情况
价的,学校对科技成果名称、简介、拟交易价格等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 15 天。 第十二条 对于公示期间实名提出的异议, 学校科学技术处组织不少
于 3 人的行业专家进行论证, 并将论证结果反馈至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异议 提出者,如任何一方仍有异议,则应提交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以 评估结论为准。 第十三条 学校积极推荐成果到规范的技术市场进行挂牌交易, 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