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书香氤氲古今,阅读
受益终身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秋十月,信阳市教育局一如既往评选“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
读书益智、益德、益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一本好书,就似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等中外名言无不以读书的价值启迪人们。
青年阅读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国家用来衡量能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的重要参考。
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阅读,不愿意阅读。
有的说:“我们作业这么多,阅读太浪费时间。
”有的说:“考上理想的大学是硬道理,阅读不是现在该考虑的事。
”有的说:“我们在阅读啊,刷题不也是一种阅读吗?”
还有的说:“我们只要升学率,不要什么‘书香这,书香那’的。
”类似的说法远不止这些。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或者面向本校(统称“信阳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阅读,从现在做起”,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或者你身处书香校园,请
给你的校长(统称“信阳中学校长”)写一封感谢信,多角度表达你的理解和认识,感恩与敬佩。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
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信阳市教育局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评选工作。
以此为引,着重介绍了读书阅读的意义:益智、益德、益人。
并通过引用名人词句,分别论证了读书对人的智力、品德发展乃至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
然后指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对读书阅读的错误认识,目的是引起考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正确认识。
三段材料都引导考生对阅读的价值和书香校园的意义进行思考。
不论是写书信还是演讲稿,命题人都将写作重点放在了对热爱阅读和书香校园建设的认识和思考上。
2.典型任务限制。
材料任务指令限制严格,“读书阅读”“书香校园”是关键词。
考生可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对阅读的认识和
思考,针对材料提供的现实中有的同学不理解阅读,不愿意阅读的现象进行思考、做出正确评价,提出希望和建议,扣住“热爱阅读,从现在做起”的倡议主题;也可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阅读以及书香校园建设的理解认识,表达对不理解阅读,不愿意阅读现象的批评,表达对校长创建书香校园的感谢、感恩、敬佩之情。
脱离了书香校园、读书阅读这个大语境,泛泛而谈读书或者只谈书籍不谈阅读,则属于偏题或者跑题。
3.价值判断限制。
材料第一段在介绍书香校园时,强调了读书的三个重要意义,倡导“热爱读书,从我做起”,而“建设书香校园”的价值观也是积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然后点明现在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错误认识或消极态度,观点是具有批判性的。
考生必须明确价值导向,做出明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写作对象身份限制。
不管是选择写演讲稿还是写书信,考生都必须注意到写作者的身份和读者的身份,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注意人称和语气。
开放性
1.写作任务开放。
考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和知识储备,可以写一篇演讲稿,号召同学们“热爱阅读,从现在做起”;可以写一封书信,表达对所处书香校园的校长的感激之情。
只要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符合写作要求即可。
2.素材选择开放。
可以直接运用材料中提供的素材支撑论点,也可以在材料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联想发挥,不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只要针对第一段中不理解阅读,不愿意阅读的现象展开论述,扣住材料第三段的任务即可。
3.文体开放。
考生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
综合材料来看,演讲稿要求观点明晰,思路清晰,比较适合写议论文。
而书信私密性较强,利于表达情感,写成记叙文或者抒情性的散文更能打动人。
不管选择什么文体,考生都必明确文体特征,切记写成“四不像”。
解题
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联系考生读书阅读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很有教育意义。
试题虽设置了明确的写作任务,但欲完成此任务,又必须根据以下写作指令来进行:情境指令——书香校园下对“读书阅读”的思考;文体指令——演讲稿或者书信;主题指令——热爱阅读,从现在做起,或者感恩校长建设书香校园;对象指令——信阳中学的同学/校长;内容指令——结合材料内容中的现象,深入思考;目的指令——体现你对读书阅读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多角度表达你对书香校园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对校长的感恩与敬佩。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如果缺少思路,就必须回到材料文本,认真反复阅读,方可在材料中寻到思路。
比如,既然读书的意义是“益智、益德、益人”,考生就可以把这三条作为文章的分论点,而刘向、欧阳修、歌德、高尔基这些名人语句则可以作为文章的道理或者事实论据来支撑论点。
此外,材料还列举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学生对读书阅读的错误认识,考生可以合并归纳,作为反面论点进行“驳论”,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
思路就在材料中,考生必须加强材料作文的文本意识。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感恩书香校园,读书修身强国。
2.阅读,益智、益德、益人。
3.书香氤氲古今,阅读受益终身。
4.热爱阅读,从今天开始。
5.热爱阅读,从我做起。
6.书香校园,涵养人生。
7.热爱阅读,继往开来。
……
偏题立意:
1.书籍的重要性。
(断章取义,未能针对核心任务立意)
2.书山有路勤为径。
(题目的任务与勤奋无关)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认识正确,但没有完成任务指令)
4.刷题算不算阅读?(忽略任务,局部立意)
5.书香校园,从我做起。
(脱离任务指令)
……
范文展示
书香氤氲古今,阅读受益终身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氤氲古今,阅读受益终身”。
赫尔博特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十月,学校一如既往地让书香沁满校园,而一些同学却对此不理解,他们认为读书占用了他们大量课外时间;认为考上大学即可,现在读不读书也无所谓;认为除了考试,其他“读书”没有太大用处……正因此,今天我站在这里便是想告诉大家:书香可氤氲古今,阅读能受益终身。
同学们,书香氤氲,让你腹有诗书,气度非凡。
古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认知,而今亦有仿佛从画卷中走出来的娴雅才女武亦姝。
因自幼诵读诗文,她得以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气定神闲,终得冠军。
她波澜不惊,甚至连夺冠都不惊不躁,一如蒙曼教授所言,这是她久经诗书熏陶,骨子里的气质。
与此同时,与她同台的主持人董卿——家喻
户晓的央视一姐,也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她能身体力行地传递读书的美好,她在朗读者里一次次气度非凡的开卷,便将书香中她的知性、温情、博学传递给了观众。
书香的熏陶,会使人的周身散发如何也虚假不来的过人气质。
我们读书,吟诵诗文,也能在文字中涵养气质,提升自我。
同学们,诗书氤氲,令你犹药医患,立勇立学。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
”学业与读书并不矛盾,相反,读书能够益智、益德、益人。
犹如欧阳修所言:“立勇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读书者传道授业,传播思想。
每一次阅读,都是与作者的对话,都是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读书可以锻炼思维,积累涵养,从别人的思想中获得启迪;向无声的老师求学,最终会让我们在自己的学业上获益匪浅。
同学们,书香氤氲,使你年华盛放,实现梦想。
新时代领路人曾说:“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深刻认识自己肩上的使命,把读书爱好浸入灵魂,把读书习惯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新时代青年一定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能为日后工作储备知识,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同学们,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尚有青春,那还等什么,拿起书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热爱阅读,从今天开始。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标题采用对联形式,既契合题意,又兼具文采和韵律,很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开头采用驳论形式引出论点,既能结合材料分析,又有自己的思考。
此外,文章思路清晰,文采斐然,还能结合现实,谈当代青年与读书学习的关系,立意站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