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大连市第四十七中学赵毅超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要注重碳单元的系统知识整理归纳,学会梳理和组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强调要重读课本,俯视课本,完整构建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章里,学生认识了几种含碳物质,对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学生都有了比较深刻地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但要想总结得出各物质间的关系,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前发给学生学习预案,使学生在课前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课堂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为了避免课堂上一味的重复基础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这一过程中设置了“你问我答”环节,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本章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围绕该物质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围绕该框架将本章的基本化学方程式书写出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能力提升训练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梳理基本知识,形成科学系统
2.注重提高学生复习质量和解题效益,培养科学探究的规范意识三、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复习归纳问题的方法
2.探究学习的方法与规律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
C H2CO3
CO2
CO CaCO3
附:第六单元复习随堂练习
1.下列用途与碳单质无关的是()
A.冶炼金属B.制火药C.做致冷剂D.吸附色素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使用的仪器有()
A.导管B.集气瓶C.试管D.酒精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CO2都有毒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用CO2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化合物。
把盐酸滴在鸡蛋壳上,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推断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A.Na2CO3B.K2CO3 C.CaCO3D.Ca(OH)2
5、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
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
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B. 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 它是一种单质
6、下列有关CO2的用途,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B. 灭火
C. 制纯碱
D. 制尿素
7、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方法是()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通入澄清石灰
C. 闻气味
D. 点燃
8、选择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金刚石、石墨、活性炭填空。
(1)能用于灭火的是;
(2)能使人中毒的是;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5)能作润滑剂的是;
(6)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释放的是;(7)防毒面具中装入滤毒罐的是。
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案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
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3、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
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差异。
二、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和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溶于水。
降温条件下,会变为体,称作“”。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既燃烧,也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O2与水反应: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CO2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
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更湿的原因:
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3.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附:能力提升练习
1、下列几种情况,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事实是()
A.它们的熔点相同
B.都不溶于水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完全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
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正确的是()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
B. 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 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
3、200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
有关其生产和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塑料
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
D.该塑料的应用可减少臭氧层的破坏
4、下列方法中最适宜供给潜水艇里驾乘人员呼吸的反应是()A.电解水制氧气
B. 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5、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方法是()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通入澄清石灰水
C.闻气味 D. 点燃
6、如果要除去CO2中少量的CO,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把混合气体点燃
B.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 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7、下图是碳和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的实验装置,为了图中
酒精灯要实验时,可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
是:;
(2)停止加热时,小明若先取出导管,此时空气往往进入试管,使()。
若先撤酒精灯则()。
要防止红色物质被氧化,又要防止试管破裂必须对小明的装置进行改进。
你的改进措施是(
)。
(可叙述,可图示)
(3)该反应需几分钟时间。
最能说明这个反应已经完成的实验现象是。
8、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上常会出现一层白膜,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用化学
方程式写出它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将它清洗干净,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固体草酸 (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H2C2O4·↑+CO2↑+3H2O ,某同学设计两种制取并收集CO 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装置较好并评价。
(NaOH 溶液可以除去CO2气体)
NaOH 溶液
水
A 图
B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