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铝元素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答案】C
【解析】
A、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可见是结构中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可见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金刚石硬度很大,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正确。故选C。
8.为了探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完成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反应皆为停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依据实验1和实验2可知:盐酸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快慢
B.依据实验2和实验3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会影响反应的快慢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盐酸浓度越多越好
D.工业上将矿石粉碎后进行冶炼,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D、工业上将矿石粉碎后,能增大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都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C.①④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A.用石墨做电极
B.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用石墨粉做润滑剂
D.用铁做成铁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经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能和碱的中和反应,是由酸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4.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硬
B.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的,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是因为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由碳元素组成,都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C.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是碳的单质,而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受阳光照射或与其它物质接触都不易起变化,适合书写档案.
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称量NaOH
B. CO2性质检验
C. 添加酒精
D. 制取CO2并验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托盘天平使用原则是“左物右码”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添加酒精的注意事项是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遵循“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不正确;
7.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答案】A
【解析】
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燃料,错误;B、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刻画玻璃,正确;D、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正确。故选A。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
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中CO2是氧化物,生成物中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O2,故错误;
D、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D。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45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相同,故不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不正确;
③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所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正比,故不正确;
④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洞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故要做灯火实验,故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支持燃烧,图示操作可以用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故B正确;
C、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正确;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故D正确。故选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氧气,下列说法正的是
A.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21%B.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
C.夏天鱼池里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可开始收集
【答案】C
【解析】A、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正确;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即开始收集会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错误。故选C。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大全)经典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现象
A
氧化物
水、双氧水、碳酸钙
B
可燃气体
氢气、氧气、天然气
C
还原性的物质
焦炭、氢气、一氧化碳
D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氧化物:物质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点睛】
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11.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考点:酸雨的形成,单质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7.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 H2CO2。
【详解】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没有改变,故错误;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