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来人的经验写给每一个面临OFFER选择的人

过来人的经验写给每一个面临OFFER选择的人

过来人的经验:写给每一个面临 OFFER 选择的人
没有两个人的想法是相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都会不一样。

十年后我审视这篇文章也许正如同我现在审视十年前的自己一般幼稚。

我不期望大家都认同以下观点,我只希望每一个你看完我的帖子会有所启发。

其实最早这篇文章最初的目的只是想给外地的研究生看的,现在越写越乱已经偏离了我的本意。

一、生活。

1、城市
四年前你选择北邮,所以你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城市,现在的你熟悉这个城市更甚于比你自己的家乡。

你选择北京是因为学院路上的十几所高校,还是眷恋CBD的繁华,或者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在大城市白手起家的传说。

无论如何。

你选择了北京。

问题是任何选择面临一个时机的问题。

任何时候去 google 或者 microsoft 的人都顶着众人羡慕的目光。

但我一点不羡慕他们,我只羡慕 98 年去华为,01年去移动,03年去百度的家伙们。

这是废话,我只想告诉你,同样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去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北京的容量是有限的,但北京的外来人口涌入是有目共睹的。

70后赶上了好时候,80后很艰辛,不知道90后会怎么样。

就像吃煎饼果子,第一个很好吃,第二个勉强撑下去,第三个就有一半卡在嘴里怎么也咽不下去了。

我中学一哥们读的清华,他在公司里是学历最差的,老板出去办事随行的是一个世界银行的顾问的和一个耶鲁大普的博士。

你觉得老板会先提拔谁呢?在二线城市你见过几个清华的硕士?在我们抱怨“被选择”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正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去“被选择”。

2、个人生活
工作后的生活由三部份构成:睡觉、上班、个人生活。

下面是你在北京的个人生活:
<25岁:酒吧夜店的年代。

25~28:数个月看房子,数个月装修房子,数个月至数年时间相亲,数个月两地奔波谈婚论嫁,数月准备婚礼。

28~30:消停了一年。

一年时间照顾怀孕的老婆。

30~33:小孩出生。

进行各种注册、各种检查、每月至少生病去一次医院。

33~35:小孩上幼儿园。

天天接送并开始准备课余学习画画、舞蹈、钢琴、英语等课程。

开始准备买学区房。

35~40: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送上学。

提前一小时下班接放学。

课余补习奥数、英语。

天天回家做饭。

这一过程将持续12年。

40~45:每天关心小孩学习以及在学校有没有被男生骗上床。

经常为了父母生病而两地奔波。

开始准备为父母在北京买房子。

45~50:小孩上大学。

开始为小孩的婚房存首付。

开始经常早起排队报销父母的医药费。

其实我啰里八嗦写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不要以为你 28 岁以后你还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奋斗。

二、心态
1、成功
我曾经以为有自己的大公司就是成功。

就像每个光棍都曾经以为拉个女生满校园遛就是幸福。

不错,你的事业可以得到男人们敬偑,就像你和校花拍拖可以得到全校男生“我要杀死你”的眼神。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追求校花--很明显不可能每个人都追求得到,校花只有一个。

所以我认为追求成功是是追求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幸福。

简单的来说,你的追求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你就只能继续打光棍。

2、围城
围城的意思是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我会告诉你不要来北京,我在重庆移动的同学会告诉你不要回重庆。

我会告诉你不要去外企,我在公路所的同学会告诉你不要去机关。

忙的天天累得发狂,闲的天天心里闲得发慌。

如果你不明白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无论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以后都会后悔的。

三、工作
1、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个好工作。

不同的人的定义不一样。

离家走路5分钟、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