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

认识和预防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章第六节的
部分内容。

教材中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病毒防治软件Norton Antivirus 清除病毒的方法。

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级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如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等)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的广泛普及,在学生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网龄,对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 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 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感受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模拟使用瑞星杀毒软件,让学生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并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育成。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五、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试验法六、教学媒体选择
教材、powerpoint课件、flash动画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曾经收到这样类似的信
息:
由于跟这位朋友很熟,因此我就随手点了那个链
接,可我并没有看到什么,紧接着,我的电脑就开始
变得异常缓慢,不断弹出对话框: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电脑怎么了?(学生回
答:电脑中病毒了)
小调查:我们班有多少同学有过电脑中病毒的
经历呢?
提问:电脑中毒后有什么异常的现象呢?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电脑中毒经历。

学生倾听老师
的经历,唤醒
记忆中相似的
情形;
积极思考,回
答问题。

积极举手,参与
调查
创设一个计算
机中毒过程的
情景,激起学
生的共鸣,引
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通过调查使学
生意识到:计
算机感染病毒
的比率很高。

寄生性,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可触发性。

(三)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给个人(文件丢失、系统损坏、甚至是硬件受损……)和社会(假冒银行网站,电子邮件欺诈,网上交易陷阱,官方、企业网站被黑……)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个案分析:
(1)蠕虫计算机病毒事件:
1998年11月2日美国发生了“蠕虫计算机病毒”事件,给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罩上了一层阴影。

“蠕虫”在Internet上大肆传染,使得数千台联网的计算机停止运行,并造成巨额损失(计算机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达9600万美元)。

它的设计者罗伯特-莫里斯也因此被判3年缓刑,罚款1万美元,还被命令进行400小时的新区服务,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因为制造计算机病毒受到法律惩罚的人,从而揭开了世界上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计算机病毒问题的新一页。

观看计算机病
毒大事记,了
解计算机病毒
的危害
数据对比,让
学生对于计算
机病毒的危害
认识更加深
入。

个案分析:
蠕虫、冲击波、
“熊猫烧香”
这几个病毒非
常典型,学生
很多都耳熟能
详,以这几个
计算机病毒事
件为例,学生
一方面对于计
算机病毒的危
害有了强烈认
识,另一方面
也认识到制作
和传播计算机
病毒必将受到
法律的制裁。

(2)冲击波病毒:
2003年夏爆发了冲击波病毒,数十万台计算机
被感染。

该病毒运行时会不停地利用IP扫描技术寻
找网络上系统为Win2K或XP的计算机,找到后就利
用DCOM RPC缓冲区漏洞攻击该系统,一旦攻击成功,
病毒体将会被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中进行感染,使系统
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另外,该
病毒还会对微软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

给全球造成20亿-100亿美元损失。

(3)木马程序
播放视频:警惕“木马”病毒。

“熊猫烧香”病毒
2006年11月,一种病毒在网上迅速传遍。


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数百万电脑用户被卷将进去,
那只憨态可掬、颔首敬香的“熊猫”除而不尽。

反病
毒工程师们将它命名为“尼姆亚”。

它还有一个更通
俗的名字—“熊猫烧香”。

主告李俊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影响了众多计算
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破坏计
观看视频视频中网银被
盗的案例让学
生对于木马有
了更深入的认
识。

算机信息系统罪,应负刑事责任。

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学们如果将来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不要故意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制毒、传毒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

培养学生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我国计算机安全情况(四)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

截至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从2001
年的2650万激增到目前的1.62亿,仅次于美国2.11
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截至2008年2月份,
我国网民数达2.21亿人,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

直至目前为止,每分钟还在增加近百网民。

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在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后,今年又出现较大反弹达到91.47%。

从病毒造成破坏的情况来看,浏览器配置被修
改、数据受损或丢失、系统使用受限、网络无法使用、
密码被盗是病毒的主要破坏方式。

近年来病毒功能越
来越强大,不仅拥有蠕虫病毒传播速度和破坏能力,
观看2007年
中国计算机病
毒疫情调查技
术分析报告了
解宏观信息
读图,了解我
国计算机安全
状况
宏观资料,
触目惊心!
通过数据说明
计算机病毒的
危害情况,让
学生通过他们
的思考,得出
要提高安全防
范意识并采取
一定的安全防
范措施的结论
而且还具有木马的控制计算机和盗窃重要信息的功
能。

自2000年以来,由于病毒制作者本着一切向“钱”
看的原则,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纷纷开始制作各类木
马,一时间网上木马横行,几乎每一款网络游戏、每
一家网上银行都有专门的木马相对应。

木马数量明显
上升。

(五)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毒如此肆略,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教师示范如何安装病毒防治软件。

(以瑞星为例)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机器里头装了杀毒软件就万
事大吉。

其实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一家杀毒软件
生产商敢承诺可以查杀所有病毒,这就意味着即便你
装了杀毒软件,绝非从此就高枕无忧。

教师示范如何升级杀毒软件,如何查杀病毒。

(以
瑞星为例)
总结归纳:
杀毒软件要及时升级,定期杀毒。

课堂练习:学生模拟安装、升级杀毒软件,并查
杀病毒。

提高学生的安
全防范意识。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可能讲得很深,要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就要用形象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来引导他们。

同时,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病毒”这个知识点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到这节课中“课堂延伸的内容”以及“贴近生活的案例”都是本节课的亮点。

学生通过头脑风暴之后深刻地体会到计算机病毒就在我们身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非常地必要,这对于他们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防治方法,有非常好地促进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课堂上只是让学生模拟安装、升级、使用杀毒软件,没能给学生真实的成就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