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视网膜视神经病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5
视网膜组织学结构
由外向内分为10层:
①色素上皮层 ②视细胞层 ③外界膜 ④外颗粒层 ⑤外丛状层
⑥内颗粒层 ⑦内丛状层 ⑧神经节细胞层 ⑨神经纤维层 ⑩内界膜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6
眼底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7
视神经
视神经——节细胞纤维汇集于视乳头,穿过 巩膜筛板,形成视神经—通过视神经孔入颅 中窝至视交叉,长约40mm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7
辨证论治
(4)气虚血瘀
主证:发病日久 视神经萎缩 气虚证候,舌淡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治则:补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8
其他治疗
静脉点滴:葛根素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 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血栓通胶囊 针灸: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9
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2
概述
属于中医“暴盲”范畴。 病名首载于《证治准绳》,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3
源流
《证治准绳 • 七窍门》:
“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伤瞳神,倏然盲而不见 也。”
“病至有三,曰阳寡,曰阴孤,曰神离,乃否塞关格之病。 病于阳伤者,恣酒嗜辣好燥腻,及久患热病痰火之人,得之 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多色欲悲伤,思竭哭泣太频之故, 患则类中风、中寒之起。 伤于神者,因思虑太过,用心罔 极,忧伤至甚,惊恐无措者得之。”
视泡远端偏下向内凹陷,形成一有双层细胞 壁的杯,称为视杯。视杯外层为视网膜色素 上皮层,内层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与视泡接触的表皮外胚叶增厚,形成晶状体 板,其凹陷形成晶状体泡。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4
眼的胚胎发育
胚眼形成时期 视杯逐渐深凹并包围晶状体,前缘形成 瞳孔。 早期视杯和视茎的下方为一裂缝,称为 胚裂。围绕视杯的原始玻璃体动脉经胚裂 进入视杯内。 胚胎第5周,胚裂开始闭合形成眼球—— 胚眼。
视网膜视神经病
王幼生
教学要求
了解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检查项目。 掌握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的临床表现。 掌握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 熟悉瞳神疾病西医病名与中医病名的对应。 了解中医对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特色。 了解内科疾病相关的视网膜病变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
眼的胚胎发育
原始视泡时期
“急治可复,缓则气定,而无用矣”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4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血栓栓塞
血管痉挛、血管受压、高血压 血管硬化、血栓形成
眼科手术
高眼压 对血管的直接损伤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5
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
暴怒惊恐,气机逆乱,血随气逆 嗜好烟酒,恣食肥甘,痰热上壅 年老阴亏,肝肾不足,肝阳上亢 心气亏虚,血动乏力,血行滞缓
在前脑两侧神经褶处的视沟,发育成单层 神经外胚叶的视窝。随着视窝加深,形成 囊状突起,称视泡。
神经外胚叶 表皮外胚叶
原始视泡内陷时期
视泡向前生长,近脑端较窄形成视茎,即 视神经始基。
以上均在胚胎3周内完成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
眼的胚胎发育
视杯形成时期
胚胎第4周,视泡继续突出膨大,与覆盖其上 的表皮外胚叶逐渐接近。
脉络阻塞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6
临床表现
症状 视力急降,甚至失明。或部分视野缺损。 起病前可有一时性视物模糊、头痛头昏。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7
临床表现
体征 视盘苍白 动静脉管径变细 网膜灰白混浊 黄斑樱桃红斑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8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视神经萎缩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9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视野 视网膜电流图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0
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
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 视网膜动脉极细,血柱呈节段状 视网膜后极部广泛性灰白色水肿混浊 黄斑樱桃红点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有助于诊断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1
诊断要点
中医辨病要点:
发病急,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 视网膜后极部广泛性灰白色水肿混浊 黄斑樱桃红点
中医辨证要点:
自觉症状+眼底检查+脉证 慢性期辅以针灸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2
鉴别诊断
眼动脉阻塞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3
治疗
本病症情危急,需综合救治源自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24
辨证论治
(1)气血瘀阻
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脂 球后注射妥拉苏林或阿托品 吸氧 降眼压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0
临床思路
高度重视,积极处理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1
预后与转归
须及时处理,否则预后较差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2
预防与调护
保持心情愉快 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 饮食宜清淡 一旦发病,及时就诊
视觉电生理检查 眼眶、头颅超声检查、X线照片、CT扫描、MRI 神经科、耳鼻喉科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0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概述
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视网膜缺血性病变 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功能急剧减退
多见于老年人,男女比例约2:1 常单眼发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视网膜睫状动脉阻塞
主证:眼部检查所见 全身见头晕头痛,胸胁胀痛, 舌有瘀点,脉弦或涩。
治则:行气活血,通窍明目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肝郁气滞甚:加青皮、郁金; 视网膜水肿:加琥珀、泽兰、益母草;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5
辨证论治
(2)痰热上壅
主证:眼部检查所见 全身见头眩而重,胸闷烦躁,食少,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涤痰通络,活血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加强活血通络:加地龙、郁金、牛膝; 视网膜水肿渗出:加车前子、泽兰、益母草; 热甚,去人参、大枣,加黄连、黄芩。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6
辨证论治
(3)肝阳上亢
主证:眼部检查所见 全身见头痛眼胀眩晕时作,失眠多梦,急躁易怒, 腰膝酸软,脉弦细或数
治则:滋阴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视网膜水肿:加车前子、泽兰、益母草; 加强通络:加丹参、红花、桃仁、川芎、地龙。
眼内段——视盘-筛板,长约1mm 眶内段——位于肌锥内,长约25-30mm 管内段——位于视神经管内,长约6-10mm 颅内段——视神经管-视交叉,长约10mm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8
视觉 传导 通路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9
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检查
视功能检查 视力、色觉、视野
眼底检查 检眼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光学视网膜断层扫描(O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