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网膜视神经病

视网膜视神经病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6
临床表现
症状 视力急降,甚至失明。或部分视野缺损。 视力急降,甚至失明。或部分视野缺损。 起病前可有一时性视物模糊、头痛头昏。 起病前可有一时性视物模糊、头痛头昏。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7
临床表现
体征 视盘苍白 动静脉管径变细 网膜灰白混浊 黄斑樱桃红斑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8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并发症:
视神经萎缩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9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视野 视网膜电流图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0
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
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 视网膜动脉极细, 视网膜动脉极细,血柱呈节段状 视网膜后极部广泛性灰白色水肿混浊 黄斑樱桃红点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有助于诊断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4
眼的胚胎发育
胚眼形成时期 视杯逐渐深凹并包围晶状体, 视杯逐渐深凹并包围晶状体,前缘形成 瞳孔。 瞳孔。 早期视杯和视茎的下方为一裂缝, 早期视杯和视茎的下方为一裂缝,称为 胚裂。 胚裂。围绕视杯的原始玻璃体动脉经胚裂 进入视杯内。 进入视杯内。 胚胎第5 胚胎第5周,胚裂开始闭合形成眼球—— 胚裂开始闭合形成眼球—— 胚眼。 胚眼。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5
视网膜组织学结构
由外向内分为10层 由外向内分为 层:
①色素上皮层 ②视细胞层 ③外界膜 ④外颗粒层 ⑤外丛状层
⑥内颗粒层 ⑦内丛状层 ⑧神经节细胞层 ⑨神经纤维层 ⑩内界膜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6
眼底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7
视神经
视神经——节细胞纤维汇集于视乳头, 视神经——节细胞纤维汇集于视乳头,穿过 ——节细胞纤维汇集于视乳头 巩膜筛板,形成视神经— 巩膜筛板,形成视神经—通过视神经孔入颅 中窝至视交叉,长约40mm 中窝至视交叉,长约40mm 眼内段——视盘-筛板,长约1mm 眼内段——视盘-筛板,长约1mm ——视盘 眶内段——位于肌锥内,长约25眶内段——位于肌锥内,长约25-30mm ——位于肌锥内 25 管内段——位于视神经管内,长约6 管内段——位于视神经管内,长约6-10mm ——位于视神经管内 颅内段——视神经管-视交叉,长约10mm 颅内段——视神经管-视交叉,长约10mm ——视神经管
多因素致病
血管壁改变 血液流变学变化 血流动力学改变
发病危险因素: 发病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 动脉硬化 高血压 糖尿病 高眼压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6
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情志内伤,气机逆乱, 情志内伤,气机逆乱,血随气逆 嗜好烟酒,恣食肥甘, 嗜好烟酒,恣食肥甘,痰热上壅 年老阴亏,肝肾不足, 年老阴亏,肝肾不足,肝阳上亢 心脾两虚,无以化气, 心脾两虚,无以化气,血失统摄 气滞血瘀 血溢脉外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定义
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静脉内的急性血流梗阻 临床常见的视网膜出血性疾患之一 老年患者居多, 老年患者居多,男性稍多于女性 属于中医“暴盲” 属于中医“暴盲” 范畴 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 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5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7
临床表现
症状
视力急降,甚至失明。 视力急降,甚至失明。 或有眼前黑影飘动。 或有眼前黑影飘动。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体征
视盘充血水肿, 视盘充血水肿, 静脉高度迂曲怒张, 静脉高度迂曲怒张, 网膜火焰状出血 黄斑囊样水肿 玻璃体积血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38
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41
诊断要点
中医辨病要点: 中医辨病要点:
单眼突发视力障碍, 单眼突发视力障碍,或眼前黑影飘动 总干阻塞: 总干阻塞: 分支阻塞: 分支阻塞:
中医辨证要点: 中医辨证要点:
须辨脏腑虚实, 须辨脏腑虚实,阴阳偏盛 气滞血瘀始终贯穿疾病全过程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42
鉴别诊断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3
治疗
本病症情危急, 本病症情危急,需综合救治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4
辨证论治
(1)气血瘀阻
主证: 主证:眼部检查所见 全身见头晕头痛,胸胁胀痛, 全身见头晕头痛,胸胁胀痛, 舌有瘀点,脉弦或涩。 舌有瘀点,脉弦或涩。 治则:行气活血, 治则:行气活血,通窍明目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方药: 肝郁气滞甚:加青皮、郁金; 肝郁气滞甚:加青皮、郁金; 视网膜水肿:加琥珀、泽兰、益母草; 视网膜水肿:加琥珀、泽兰、益母草;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8
视觉 传导 通路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9
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检查
视功能检查 视力、色觉、 视力、色觉、视野 眼底检查 检眼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检眼镜、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光学视网膜断层扫描(OCT) 光学视网膜断层扫描(OCT) 视觉电生理检查 眼眶、头颅超声检查、 线照片、CT扫描 扫描、 眼眶、头颅超声检查、X线照片、CT扫描、MRI 神经科、 神经科、耳鼻喉科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脱落的视网膜灰白隆起 视网膜裂孔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9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视野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40
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 西医诊断:
中老年病者常有高血压等病史, 中老年病者常有高血压等病史,单眼突然视力障碍 或眼前黑影飘动 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腊肠状, 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腊肠状,沿视网膜血管浅层 出血 视网膜火焰状、斑点状出血,视网膜水肿、 视网膜火焰状、斑点状出血,视网膜水肿、渗出及 棉絮状白斑 出血量多进入玻璃体, 出血量多进入玻璃体,则无法看清眼底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1
诊断要点
中医辨病要点: 中医辨病要点:
发病急, 发病急,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 视网膜后极部广泛性灰白色水肿混浊 黄斑樱桃红点
中医辨证要点: 中医辨证要点:
自觉症状+眼底检查 脉证 自觉症状 眼底检查+脉证 眼底检查 慢性期辅以针灸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2
鉴别诊断
眼动脉阻塞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43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
主证: 主证:眼部检查所见 全身见眼胀头痛, 全身见眼胀头痛,胸胁胀痛 舌红有瘀斑, 舌红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则:理气解郁,化瘀止血 治则:理气解郁, 方药: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肝郁气滞甚:加青皮、郁金; 肝郁气滞甚:加青皮、郁金; 视网膜水肿:加琥珀、泽兰、益母草; 视网膜水肿:加琥珀、泽兰、益母草; 眼底出血甚:加蒲黄、茜草、 眼底出血甚:加蒲黄、茜草、三七等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
眼的胚胎发育
原始视泡时期 在前脑两侧神经褶处的视沟, 在前脑两侧神经褶处的视沟,发育成单层 神经外胚叶的视窝。随着视窝加深, 神经外胚叶的视窝。随着视窝加深,形成 囊状突起, 视泡。 囊状突起,称视泡。
神经外胚叶 表皮外胚叶
原始视泡内陷时期 视泡向前生长,近脑端较窄形成视茎 视茎, 视泡向前生长,近脑端较窄形成视茎,即 视神经始基。 视神经始基。 以上均在胚胎3 以上均在胚胎3周内完成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4
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血栓栓塞
血管痉挛、血管受压、高血压 血管痉挛、血管受压、 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血栓形成
眼科手术
高眼压 对血管的直接损伤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5
Hale Waihona Puke 病因病机中医病因病机
暴怒惊恐,气机逆乱, 暴怒惊恐,气机逆乱,血随气逆 嗜好烟酒,恣食肥甘, 嗜好烟酒,恣食肥甘,痰热上壅 年老阴亏,肝肾不足, 年老阴亏,肝肾不足,肝阳上亢 心气亏虚,血动乏力, 心气亏虚,血动乏力,血行滞缓 脉络阻塞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
眼的胚胎发育
视杯形成时期 胚胎第4 胚胎第4周,视泡继续突出膨大,与覆盖其上 视泡继续突出膨大, 的表皮外胚叶逐渐接近。 的表皮外胚叶逐渐接近。 视泡远端偏下向内凹陷, 视泡远端偏下向内凹陷,形成一有双层细胞 壁的杯,称为视杯 视杯。 壁的杯,称为视杯。视杯外层为视网膜色素 上皮层,内层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上皮层,内层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 与视泡接触的表皮外胚叶增厚, 与视泡接触的表皮外胚叶增厚,形成晶状体 其凹陷形成晶状体泡 晶状体泡。 板,其凹陷形成晶状体泡。
属于中医“暴盲”范畴。 属于中医“暴盲”范畴。 病名首载于《证治准绳》 病名首载于《证治准绳》,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13
源流
七窍门》 《证治准绳 • 七窍门》:
“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伤瞳神,倏然盲而不见 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伤瞳神, 也。” “病至有三,曰阳寡,曰阴孤,曰神离,乃否塞关格之病。 病至有三,曰阳寡,曰阴孤,曰神离,乃否塞关格之病。 病于阳伤者,恣酒嗜辣好燥腻,及久患热病痰火之人, 病于阳伤者,恣酒嗜辣好燥腻,及久患热病痰火之人,得之 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多色欲悲伤,思竭哭泣太频之故, 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多色欲悲伤,思竭哭泣太频之故, 患则类中风、中寒之起。 伤于神者,因思虑太过, 患则类中风、中寒之起。 伤于神者,因思虑太过,用心罔 忧伤至甚,惊恐无措者得之。 极,忧伤至甚,惊恐无措者得之。” “急治可复,缓则气定,而无用矣” 急治可复,缓则气定,而无用矣”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29
西医治疗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脂 球后注射妥拉苏林或阿托品 吸氧 降眼压
中西医结合眼科-各论
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