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单元测试题及解析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单元测试题及解析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单元测试题及解析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化学上常对物质进行分类和研究,以下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HNO3B.MgO C.O2D.NaCl2.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是()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B.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3.某不纯的锌块6.5 克,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0.18 克,则锌块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A.镁B.铜C.铝D.铁4.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A.硫酸B.硝酸C.pH为5的溶液D.烧碱溶液5.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6.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类D.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B.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C.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D.浓硫酸有挥发性,在试剂瓶口有白雾现象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研磨闻气味B.蒸发食盐水C .稀释浓硫酸D .测溶液的pH9.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铝粉燃烧:22Al+O AlO 点燃 化合反应B .电解熔融MgCl 2:22MgCl Mg+Cl 通电 分解反应C .CO 还原氧化铁:2323CO+Fe O 2Fe+3CO 高温置换反应 D .制备Ba (OH )2:2NaOH+BaCl 2=Ba (OH )2+2NaCl 复分解反应10.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 .CO 2B .SO 2C .NH 3D .NO 211.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C .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D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2.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

则反应两种溶液质量关系是( )A .相等B .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C .铝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D .无法比较13.在Cu(NO 3)2和AgN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中一定含有( )A .CuB .AgC .Cu 、AgD .Zn 、Ag1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C +O 2CO 2B .2H 2O 2H2↑+O 2↑C .3CO +Fe 2O 32Fe +3CO 2D .HCl +AgNO 3=AgCl↓+HNO 315.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 2SO 4和CuSO 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 .右端上翘B .左端上翘C .保持平衡D .无法判断 16.在Ca (OH )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 没有改变的是( )A .CO 2B .CaOC .Cu (NO 3)2D .HCl1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读出液体体积B .稀释浓硫酸C .点燃酒精灯D .检查装置气密性18.为比较X 、Y 、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金属X 产生氢气 金属Y 无明显变化 金属Y 表面析出银 金属Z 无明显变化 A .X Y Z >>B .Z Y X >>C .Y X >、Y Z >D .X Y >、Z Y > 19.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A .烧碱B .浓硫酸C .浓盐酸D .双氧水 20.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

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含有汞外,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

下列有关该汞合金补牙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汞合金的熔点比汞低B .食用酸性较强的食物对该材料有腐蚀性C .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D .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21.向a g K 2CO 3溶液中滴入b g 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表示K+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小于(a+b)gC.将Ba(OH)2换成BaCl2也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D.恰好完全反应时,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2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23.在实验室中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方法:①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②分别滴加酚酞溶液③闻气味④品尝⑤分别加入一小段镁带⑥分别加入大理石。

其中可行的是:A.都可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24.下列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C.读液体体积D.液体的取用25.下列关于常见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A.浓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B.浓盐酸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质量减小C.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其与氧气反应D.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26.常温下既能与CO2反应,又能与CaO反应的是()A.盐酸B.水C.NaCl D.NaOH27.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2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少量氯化钠固体,固体不溶解29.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氨水B.汽水C.冰水D.糖水30.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

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 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A.偏向左边B.仍然平衡C.偏向右边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1.A【解析】试题分析:A.HNO3因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B.MgO 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为金属氧化物; C.O2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NaCl是由金属阳离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A.HNO3因为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B.MgO 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为金属氧化物; C.O2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NaCl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故答案选择A考点:物质的分类2.D【解析】【详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能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选项正确;B、食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正确;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醋酸反应解析:D【解析】【详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能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选项正确;B、食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正确;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能达到除锈的目的,选项正确;D、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醋酸反应,使用食醋不能达到目的,选项错误,故选D。

3.B【解析】【详解】如果是纯净的锌块6.5 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0.2 克,但现在因为混有杂质只产生0.18 克,可以知道混有的杂质应该是相同质量产生氢气比锌要少;根据计算,可以知解析:B【解析】【详解】如果是纯净的锌块6.5 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0.2 克,但现在因为混有杂质只产生0.18 克,可以知道混有的杂质应该是相同质量产生氢气比锌要少;根据计算,可以知道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与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其中镁-224,铝-327,铁-256,都比锌-265要大,即相同质量的镁、铝、铁比相同质量的锌产生的氢气要多,所以如果锌中混有这三种金属中的一种,产生的氢气都要比0.2 克多,故A、C、D三项都错;铜与稀盐酸不反应,即不产生氢气,所以如果是锌中混有铜,则产生的氢气会少于0.2 克。

故选B。

4.D【解析】【分析】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解析:D【解析】【分析】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一定升高。

【详解】A、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硫酸时,由于硫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A不正确;B、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硝酸时,由于硝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B不正确;C、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pH=5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不变,故C不正确;D、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时,由于烧碱溶液pH大于7,则混合液的pH一定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D【解析】【分析】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析:D【解析】【分析】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不正确;B、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C不正确;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金属腐蚀属于化学变化,一定有能量变化,故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