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酒生产工艺论文

葡萄酒生产工艺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干红葡萄酒生产技术及关键点控制,干红葡萄酒的生产关键点主要有:优选原料、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防止金属污染和做好澄清处理,根据质量确定技术方案。

关键词:干红葡萄酒工艺控制前言世界生产葡萄酒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但由于受经济、酒文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葡萄酒工业生产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考验,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进入较为正规生产轨道。

葡萄酒的种类很多,风格各异,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将葡萄酒分为若干类。

我们谈到的干红葡萄酒和干白葡萄酒。

虽然葡萄酒的种类很多,风格,口味各异,但其主要生产工艺和主要成分却大致相同。

葡萄酒的生产酿造,离不开葡萄原料,酿酒设备及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要酿造好的葡萄酒,首先要有好的葡萄原料,葡萄原料奠定了葡萄酒质量的物质基础。

葡萄酒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葡萄原料的质量,因为不同的葡萄品种达到生理成热以后,具有不同的香型,不同的糖酸比。

其次要有符合工艺要求的酿酒设备,第三要有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

原料和设备是硬件,工艺技术是软件。

在硬件规定的前提下,产品质量的差异就只能取决于酿造葡萄酒的工艺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1.葡萄酒的起源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希腊,抑或希腊克里特岛(clete)。

而据现有的葡萄酒档案资料来研究分析,确切的说,应是一万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酿造了葡萄酒,从而随着葡萄酒文化流传到今天。

据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疆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西亚(AalaMinon)和埃及,在到达希腊及其诸海岛之前,先流传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经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北非的利比亚和意大利,从海上到达法国濒临地中海东南的瓦尔省(Var)境内靠海的普罗旺斯地区和西班牙沿海地区;与此同时,通过陆路,由欧洲的多瑙河河谷进入中欧诸国。

1.1 据考古记载在古埃及,特别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陪葬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古希腊,在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墓穴里,发现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纪的浮雕;希腊阿波罗(Apollon)和胜利女神(Vlctolre)共向造物主(God)贡献葡萄的景观;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时期的那黑特(Nakht)古墓中,发掘出一幅壁面(Fresco),上有一站着面略向左侧一方而穿衣白色服装的贵夫人,从起左脚跟起,经头部向左脚跟,用一串葡萄蔓藤叶饰物围着,而在其两侧,左为一狼头人身,而右则为一美丽年轻的侍女,他们各执一圆形酒杯似向女主人头上浇葡萄酒之状。

1.2据史料记载约离现今,耶稣基督生4000年时,由于海陆交通,缩短了时空距离,酒文化通过文人笔下的文章或诗歌流传开来。

此时的埃及,虽然他的农业、手工业和航海已很发达,但其进步的曙光才刚刚露头······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传埃及神话中的地狱神的奥西里斯(Osiris)被公认为葡萄树(Vl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在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娜托利亚(Aratolla)(古称小亚细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已成为部落的群居去。

这是由于当时这些地区,气候温和与土地肥沃,所以远离该地区的原始部落族人,纷纷迁移至此定居。

在绿树成荫的山丘地带种植葡萄树,而在平原地区的广阔田野,从事农业生产。

从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日渐向远方流传。

至于对法国而言,从历史上的长河中,这与邻国的意大利,日后成为世界四大陆上,栽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最发达的国家,并从中得益匪浅。

当然,法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适宜葡萄的生长。

从8月开始的三个月中,从南向北,整个法国处于喜悦的葡萄收获期。

在此期间,法国的葡萄产区,沉湎与品尝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欢乐之中。

据法国两位名画家的作品显示出公园1574年到1665年,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森(Nicolas Poussin)画的一幅画:秋天,一群从巴勒斯坦来的打工者,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为一头大狮子。

此外,法国学者在墓葬中发现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贩正在出售葡萄酒给一位消费者的场景。

综上所述史话,葡萄酒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料,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

至于葡萄酒的起源说,已并不重要,让它留待史学家们继续去挖掘和研讨的学术问题;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饮葡萄酒,尤其是名贵的葡萄酒,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并为人类创造了一份不小的财富。

1 葡萄酒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世界生产葡萄酒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据《史记》中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由此可见葡萄酒历史之悠久。

我国现代葡萄酒业是从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设酒厂拉开帷幕开始的,但由于受经济、酒文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葡萄酒工业生产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考验,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进入较为正规生产轨道。

我国葡萄酒消费由干红葡萄酒的带动掀起了一股热浪,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向全国蔓延。

据对各地大型超市调查数据,2000年国产葡萄酒成为酒类市场的消费热点,销售增幅排第三位,增长153.9%。

未来几年是葡萄酒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中国酒业“十五”规划中,到2005年葡萄酒的产量将达到50万吨。

回顾我国自1980年以来的葡萄酒行业发展史,虽几经波折,均未呈现强势的增长。

对比茶饮料、果汁和啤酒的行业发展,葡萄酒行业的井喷时代即将来临!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外大资本纷纷抢占、垄断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销售模式: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样多层次的销售渠道制约了产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使企业销售投入增加,使代理商利润过低。

这种区域之争、低价之争已成过去,意识之争、管理之争、服务之争、市场份额之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为顺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及营销模式,实行强势联合,形成强大的战略联盟,实现双赢。

及时推出了新的营销模式:城市直销网合作加盟——直通快车。

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同殖民者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一样久远,葡萄酒作为殖民主义的一部分进入澳大利亚是在1778年。

澳大利至今没有土生的葡萄品种来酿制葡萄酒。

在过去的三十年内,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发展惊人,并取得了葡萄酒质量的国际认证。

著名的英国葡萄酒专家汉格·约翰逊(Hugh Johnson)认为澳大利亚红葡萄酒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红葡萄酒之一,澳大利亚葡萄酒海外贸易权威和高标准,在国际组织上已被证明。

统计表明,1986-1987年,澳洲葡萄酒产量在世界上约排第十六位,产量为367百万升,同时期全世界葡萄酒总产量为32510百万升。

上最先进的葡萄酒技术国家之一。

如:白葡萄酒发酵前葡萄汁的前处理,部分或完全加强葡萄酒。

使用低温和惰性气体,从温度和氧化上控制葡萄酒的质量,二氧化硫的使用更加合理化。

葡萄酒酿造稳定、成熟、装瓶上技术更成熟。

许多葡萄酒厂在选择乳酸菌接种到干红葡萄酒,触发并监测苹果酸—乳酸发酸上取得成功,淘汰以往依赖苹果酸—乳酸发酸的自然触发。

在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发展史上,许多葡萄酒企业被兼并、收购或联合。

这些变化的结果是澳大利亚约80%的葡萄酒被12个葡萄企业生产。

在澳大利亚约有550家葡萄酒厂,但大约75%的葡萄酒企业每年处理200或不足200吨葡萄,仅占总葡萄处理量的3%。

虽然如此,他们对于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业却是重要的,它们中有的生产出相当著名的葡萄酒,保证了葡萄酒的多样性,满足了消费者对葡萄酒风格和个性的不同要求。

纵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发展的历史,再来看目前中国葡萄酒的市场状况。

中国今日的葡萄酒销量、习惯及市场状况与澳大利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相似,葡萄酒业发展迅速,但葡萄酒消费市场没有真正运动,葡萄酒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未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中国葡萄酒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应做如下努力:(1)一葡萄酒标准,使它与国际接轨,尽快制定有关葡萄及葡萄酒的法律。

(2)正确引导消费者,普及葡萄酒方面的知识。

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认识的加深,必然经历一个白葡萄酒比例迅速上升,并占据很大比例的这么一个阶段。

(3)针对于中国人的习惯及特点,葡萄酒企业应从葡萄酒口感、包装、价格上着眼,开发出适合国人要求的葡萄酒,使葡萄酒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4)学习国外先进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在葡萄酒质量上还应多下功夫。

(5)应尽快进行中国葡萄酒的气候区划。

(6)加紧对葡萄酒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2 干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2.1 工艺流程进料→分选→破碎→去梗→调整成分→主发酵→分离→后发酵→换桶→新干红葡萄酒→陈酿→下胶→过滤→成品→灌装→贴标→装箱2.2 工艺要点2.2.1 葡萄原料选择葡萄原料可溶性固形物达到22%时采收,成熟度好无腐烂及污染,好果率占95%,并且是色泽良好的酿酒葡萄。

2.2.2 主发酵经破碎后的葡萄浆,经调糖、调酸后用泵及时送到发酵池内,但切不可装满以防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把果汁溢出,应留出20%的空间。

注意进行打耙,用木耙把浮起的皮渣压入汁液中,打耙工序可使皮上的色素以及香物质溶于汁液中,使上、下液温均衡;使附着在果皮上的好气性杂菌浸入汁中,从而抑制了杂菌的危害;可放出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氧气进入汁中。

如有压帘则可减少打耙工序只要进行两次捣池就可以了。

主发酵最好控制在20-30℃之间,以25℃为适温,总计需要5~7天。

如果此时温度过高,则易败坏。

必要时采用冷却器冷却以求安全。

2.2.3分离主发酵结束后,就快些把酒汁分离出来,否则酒会有苦味和涩味。

把自流汁、压榨汁以及二次压榨汁分别贮存。

以自流汁为制造干红葡萄酒的原酒。

压榨酒含单宁多、色泽深、涩味大、酒质差且混浊,只适于蒸白兰地用。

2.2.4 后发酵利用发酵汁中的残糖和分离时带进的氧气恢复酵母的活力。

后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由于糖少且些时的温度已下降,发酵也就缓慢下来了,故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以含残糖0.2%为标准。

2.2.5 陈酿对新的干红葡萄酒进行酒度测定和调整后,加50-100mg/L的二氧化硫二15~10℃条件下贮藏一年左右时间。

在陈酿期间,果酒内进行酯化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从而达到澄清目的。

酒逐渐成熟。

2.2.6 下胶澄清在葡萄酒内添加一些蛋白类物质,促使其产生沉淀。

使酒中的悬浮物及果肉渣等一块沉淀下来,使酒质得以改善。

在100L酒中放二个蛋清或15~20g明胶,事前必须先在汁中添加3~5g单宁。

2.2.7 精滤将混浊的葡萄酒,经过机械滤过后变成澄清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