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应用名次解释:1、用户:是产品的使用者,还包括环境的使用者、网页信息的受众等。
2、目标用户:也称为典型用户,是指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中,生产者或设计者预期该产品的使用者。
3、可用性工程: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性产品可用性的新兴学科;4、可用性测试:即通过对设计,包括图纸、产品原型或最终产品的评价,为改进产品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减少设计漏洞,并检验产品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可用性目标和要求。
5、障碍:是指一切由于先天遗传、后天事故、疾病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所造成人的生理或精神方而的能力不足。
6、心理模型:是指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对自己、他人、环境及接触的事物形成的模型。
7、错误:是有意识的行为,是由于人对所从事的任务估计不周或决策不利所造成的出错行为。
8、失误:是使用者的下意识的行为,是无意中出错的行为。
9、人格化设计:设计师赋予设计对象与人或者其他生物类似的特点。
人格化设计来自对自然的模仿,造型设计需要经过精心加工处理,使设计物呈现的人格特点介于似是而非的状态。
10、形色刺激:是指设计中直接利用新奇的形和色彩,以及它们的夸张、对比、变形、超写实的形式来吸引人的注意。
11、情色刺激:即通过设计将产品的特质或性能与性暗示混合在一起,吸引人的注意,并产生愉悦感。
简答:1、简述可用性设计的两个方面。
(P206)答:以目标用户心理研究(用户模型、用户需求、使用流程等)为核心的可用性测试;将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工业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于设计行为中。
2、简述可用性的几种不同角度的定义。
(P208)答:(1)可用性是指人们能多快和多容易完成他们的任务;(2)意味着确定物是否能很好工作;(3)最初源于一种设计哲学,即设计应满足用户需要,并获得更好地用户体验,但也是为了达到可用目标;(4)可用性不是用户界面的一个简单的、一维的特性;(5)可用性是一项可测量的指标,描述了用户能多有效地与一个产品进行互动。
3、简述可用性测试的必要性。
(P215-216)答:首先,设计师和工程师对于产甜的直觉并非总是很正确,他们设计的产甜、符号、操作过程并不总是符合用户的需要,有时甚至存在错误或遗漏;其次,不同群体的用户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其对产甜的可用性的要求各不相同;再次,一般途径获得的用户反馈不够全而,特别是关于某些细节上的问题;最后,工作室中进行产品设计时,对于使用场景的考虑不周到,因而,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
总之,预先进行测试,可有效避免大批量产生可能导致的巨额经济损失,并弥补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4、简述人的尺度以及对设计的影响。
(P236-237)答:人的尺度是指人体各个部分尺寸、比例、活动范围、用力大小等,它是协调人机系统中,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
人体尺度对于设计的影响反映于两个层次上。
第一个层次,设计中常直接应用人体尺度设计物的尺度;第二个层次, 人体尺度不仅是生理度量的概念,也是一个心理上的概念,不同心理感受导致对于尺度需求的不同。
5、简述错误和失误的区别。
(P243)答:错误是有意识的行为,是由于人对所从事的任务估计不周或决策不利所造成的岀错行为。
失误,是使用者的下意识的行为,是无意中出错的行为。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如果用户针对问题建立了合适的目标,在执行中出现了不良行为,就是失误;而错误则是根本没能确定正确的行动目标。
6、如何使设计更灵活?(P247-248)答:(1)尺度上的兼容度,如减少空间的分割或者使空间分割灵活可调;(2)行为流程上的兼容度。
允许用户按照个人习惯、情景需要来安排自己的使用行为;(3)使用方式上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以多种可能的方式使用同一物品;(4)使用环境和使用平台的兼容性。
即这一产品不应是需要过多的配合条件或条件限制才能使用。
7、简述情感设计的两个方面。
(P249-250)答:一个方面设计物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利用设计的形式以及符号语言激发观看者适当的情感;另一方面,设计应在使用的感官、效能和理解三个体验层次上,使处于具体使用情境下的用户产生适当的情绪和情感。
8、如何理解“固有色” ? (P265)答:在人们的印彖中,某些物体的色彩已成为固有概念,这称为这些事物的“固有色”。
固有色,有时能支配人们的购买行为,人们常根据他们对于物品色彩的常识、经验限定色彩的用途。
固有色一方而是一种约束,另一方而,当大胆采用非固有色时,能使产品显得较为突出,格外引人注意。
此外,固有色还是色彩联想产生的基本原因,人们由于物体具有固有色,将它与该物体联系起来,但联想的内容则因人而异。
分析:一、阅读以下文字(P209),并回答:1,这种现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设计重技术创新而忽视人生理、心理特征的倾向,导致多数产品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可用性问题。
2,应当如何避免这种现彖?结合课程知识和自身实际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
答:要注意从单纯的功能创新转向如何让技术更好地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服务。
一般遵循一下三个实施流程,一是需求分析;二是设计/测试/开发;三是安装(使用和反馈)二、阅读以下文字(P223)、(图7.18),并回答:1,这张图上对电话的改进,是谁的作品?答:格雷夫斯2,这种改进的目的是什么?答:防止或减轻由于长期重复压力造成的损伤。
3,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一件你认为应当改进的产品的想法。
答:请大家结合口己的生活中遇到的具体事例回答问题,建议事先将答案记录在这里,免得考试的时候由丁•慌乱,没有思路。
三、阅读以下文字(P244),并回答:1,这种设计是针对使用中的什么问题?答:差错应对2,如何理解这种设计的理论?答:差错一般无法完全避免,又可能对作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在“可用性”问题上必须考虑应对差错。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差错发生前加以避免,二是及时觉察差错并加以矫正。
3,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一个类似的设计案例。
答:书上的例子为:自动提款机的抽卡提示(强迫性机能);钥匙遗忘提醒(报警性机能)四、阅读以下文字(P287),并回答:1,这种广告的设计岀发点在哪?答:作为实用艺术的设计艺术,以及作为创造日常生活方式的造物行为,设计师仍应足够重视最基本的情感激发层一一感官激发。
2,如何理解这种“刺激” ?答:感官层面的刺激,直接通过反射产生回应。
虽然在这个层面上所激发的情感多属于较为低级的情感,但却是最为直接并且最难以抗拒的。
因此, 注重这个层次上的情感激发的设计往往是一些迷人而单纯的设计。
大多数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层而上的艺术设计的情感激发属于这个层而。
3,这种“刺激”属于情感体验中的哪一层?答:屈于感官层的情感,是人与物交互时本能的、通过感觉体验所激发的情感。
论述:1、简述可用性测试。
(P215-218)答:可用性测试,即通过对设计,包括图纸、产品原型或最终产品的评价,为改进产品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减少设计漏洞,并检验产品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可用性目标和要求。
就可用性测试的必要性而言,首先,设计师和工程师对于产品的直觉并非总是很正确,他们设计的产品、符号、操作过程并不总是符合用户的需要,有时甚至存在错误或遗漏;其次,不同群体的用户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其对产品的可用性的要求各不相同;再次,一般途径获得的用户反馈不够全面,特别是关于某些细节上的问题;最后,工作室中进行产品设计时,对于使用场景的考虑不周到,因而,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
总之,预先进行测试,可有效避免大批量产生可能导致的巨额经济损失,并弥补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可用性测试的最终结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是最客观的,即被试所出的错误有哪些,并发现最核心和最容易发生的错误。
二是用户的正负两方面的口语报告;三是测试前后用户所填写的问卷;四是视频资料。
关于可用性测试的方法。
进行详细的可用性测试的人数为4人时,可达到的利益为测试成本的62倍。
除了在正规实验室中进行可用性测试外,还有多种方式进行,如问卷、访谈、启发式评价等。
2、简述通用型设计的内涵。
(P228)答:首先,通用设计是一种国际性的设计,是指使用上能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的设计。
其目标在于使“设计”对于大多数用户是可用的、适于销售的;其次,通用设计还反映为兼容性设计,即设备或软件具有在超过一个硬件平台或操作系统中使用的能力,兼容性一方而对于那些针对大市场的设备或软件格外重要,另一方而,还是衡量那些非终端产甜的组件可用性的指标;最好,通用设计是一种灵活的设计,它允许用户根据各自需要选择不同的使用方式。
或在使用中,能按照用户条件以及使用目的加以调节。
3、如何理解情感设计?(P249)答:第一,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显著的类似艺术品的屈性一一艺术价值,而这些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为他们能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体验;第二,功能性是设计艺术的本质屈性,设计艺术的情感体验不仅在于其类似艺术作品所激发的情感体验,更在于使用物品的复杂情景下,人与物互动中产生的综合性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情感设计的核心相应也在于两个方面的情感激发:一个方面设计物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利用设计的形式以及符号语言激发观看者适当的情感;另一方面,设计应在使用的感官、效能和理解三个体验层次上,使处于具体使用情境下的用户产生适当的情绪和情感。
3、简述设计情感的三个层次。
(P250-252)答:第一个层次,造型自身的耍素以及这些耍素组合形成的结构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人们相应的情绪;第二个层次,这些造型、型的耍素以及它们的结构使人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联想到具有某种关联的情景或物品,并由于对这些联想事物的态度而产生连带的情感。
第三个层次,形式的象征涵义,观看者通过对形式意义的理解而体验相应的情感, 这是最高层次的情感激发与体验。
综上所述,解读一项设计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体验时,可从这三个层次着手,进行分析和理解。
4、举例说明色彩象征的社会化过程。
(P267-268)答:色彩激发的情感带有显著的社会、阶级、文化的意味。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 人们将色彩作为信仰、崇拜、阶级的符号。
当颜色被赋予了符号的意味,成为人的身份、地位、背景、族类的象征之后,在统治森严的封建社会,就形成了严格的制度,成为自上而下的规则;色彩彖征意味因民族、地域、统治阶级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
从其自身屈性来看,红黄蓝是所有颜色的基础,也是每一种色彩文化语言的基础, 不带一丝含糊,因此常作为某些主题、思想、民族、精神的象征。
5、为什么说“好用的产品更迷人” ?有哪些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P282-283) 答:因为,可用性设计与情感设计是用户心理研究运用于艺术设计中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是用户心理的理性需求与感性需求的具体体现,两者虽然重要但似乎也相互独立,但事实上,可用性与情感体验木身是二位一体的,既相互关联,也互为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