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之道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之道


到了39岁,也就是二年之后, 曾国藩正式的做起了吏部侍郎。 到42岁离开北京之间的这三年时 间曾国藩,除了户部他没有兼任 过,吏部、工部、刑部、礼部及 兵部都当过。
肃顺
奕忻
慈西太后
为为
文学
——
效研
李 鸿 章
法 韩 欧 。
究 义 理 ,
坚小
如中
会见
石大洋
,,务
重 如
循 规

山蹈
岳矩
——

人 明洋 ,务 左谋派 宗国 棠忠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 宇”、“事业看精神”、“寿夭看指爪”、“风波看 脚跟”、“若要看条理,尽在语言中”……
四败:
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曾国藩识人之道
曾国藩识人好像有特异功能一样,往往初次见面, 就能够初步判断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清史稿》 中有一段记载:曾国藩为人威严庄重,胡须漂亮, 眼睛呈三角形且带有棱角,每次接待客人的时候, 往往注视很久一言不发,被注视的客人或者毛骨竦 然,更多的人因此对曾国藩肃然起敬,然后曾国藩 开始问话,最后等客人走后,自己记录下来这个人 的优劣,没有一点差错。“尤知人,善任使,所成
厥片歸群 心長諸彥 愈思一煌 下奮治煌 ,,,, 被大何洪 寵受材纖 若以不高 驚隆植下 ,,,,
德为
业仁
文由
章己
兼 备
, 公

一 身
无 愧 焉
务 派
——
郭 嵩 焘
聞公何大 過不功匠 則自不陶
謝賢庸鎔
。,,,
保皇派 “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王闿运
资产阶级维新派
“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口三复也” “能成大事者,必其自胜之力甚强”
——晚年毛泽东
学者
晚清“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第一大将” ——胡适
“做人治学并重” ——钱穆
“戎马仓皇,不废文事” ——钱基博
贬曾言论
“吾祖民贼” —章太炎
“不晓得有本族、异族之分” ——陈天华
“ 抱负与时代错位” ——唐浩明
新儒家的发轫者
——周茂远
曾国藩为人之道
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七年,曾国藩在翰林院工作对自己的人生修 炼十分重视, 归纳起来有五个字。
闻 不
读 半
局外呐喊议论,总
问 ,
耕 ,
是无益,必须躬自
且 将
但 以
入局,挺膺负责,
艰 巨
箕 裘
乃有成事之可冀。








曾国藩一生的事业, 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以立志来奠定人生的大格局。曾国藩为自己的人
生立下了大小两个方向,大的方向就是效仿前贤澄清天下, 就是古代的圣贤为表扬,要为自己澄清天下,使天下得 到澄清,这是大的志向。
第二,不以做官发财。曾国藩说自己这一辈子绝对不以
做官来发财,不要靠朝廷给自己的俸禄成为富翁而传给子 孙,至于说贪污受贿更是可耻的事情。
第三,守住做人的原则 。 第四,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
第五,帮助打仗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
曾国藩识人之道
端莊厚重是貴相, 謙卑含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 心存濟物是富相。
二曰主敬则身强:就是保持一种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对外要有
威仪要端庄,只有这样人的身体才可以强壮,他很反对儿女的精 神不振颓废。
三曰求仁则人悦:这是指爱心。
四曰习劳则神钦:劳动则身轻
曾国藩为人 之道




守 无
孙 有
君子居下,则排
言 责
田 园
一方之难;在上,
, 世
, 家
则息万物之嚣。
事 不
风 半
大抵谓天下事在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帝国夕阳。 两次鸦片战争、辛丑政变、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各地教案。
他五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 人,然后通过三次考试才在28岁那年中进 士点翰林,曾国藩的起步是翰林院的检讨, 官品是从七品(从七品就是我们今天的副 处级, 七品县太爷是处级。从七品,比正 七品矮一个级别。) 他从芝麻绿豆大的小 官起步,只用七年的时间在他37岁时就已 经是从二品的大员了,在湖南有清一代是 空前绝后 。
曾国藩为人 之道
曾国藩到了晚年,知道自己的地位,故而对自己各方面的要 求更加严格,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成为一个后人可以 学习的楷模,同治四年他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了最后的遗嘱。
一曰慎独则心安:就是一个人当独处的时候也不犯任何的过
错,心里是最安宁的,没有任何可以担心的地方,慎独都可以保 持自己的完美,一颗心就会永远在安宁中。
——梁启超
不取虚诞之谋,不用桀鹜之材 ——费行简
资产阶级革命派
“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为职” 论兵“与近世各国兵家所论若合符 节”
——蔡锷
“足为吾人之师资” “拙”与“和”相统一
——蒋介石
无产阶级革命派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治学无方,则百无一成 道与文二者兼具
——青年毛泽东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之道
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1872年) 字 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身地主家庭,六岁 入塾。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 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擢内阁学士, 丁母忧回籍后,办团练,扩编为湘军, 镇压太平军。受封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后积极 倡导洋务。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在 办理天津教案中,因媚外卖国,激起公愤,调任两 江总督,同治十二年(1872)病终南京。
准 要在 则 按没 来 照有 对 圣任 待 人何
的监 标督 准的 ,情 按况 照下 最, 高都
就是诚实、诚恳 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敬畏,不能无法无 天,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
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 的状态。 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 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品辄目 其材,悉当。”由 于曾国藩阅人无数,又注意观察,还经常总结、验 证,因而能够以知人闻名于世。
曾国藩识人之道
• 对“德”的重视
• 历代重才者所希求的最理想的人才,是德才兼备 的。曾国藩也一样,他评价、衡量一个人,首先 是看德,突出德的地位。曾国藩所谓的德,含义 甚广,具体而言,就是政治上忠诚、作风上质朴、 精神上坚韧不拔等。他称具有这些品德的人为 “血性男子”而极为称颂。
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为人之道
曾国藩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 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渡过,曾国藩也 没有忘记 ,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除了以上五个字之外, 他还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