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2.农村题材 A. 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 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B.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短篇小说 :李准《不能走 那条路》 、 秦兆阳《农村散记》 、 康濯《春种 秋收》 ; 长篇 小说: 柳青《创业史》、赵树理 《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C.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李准《李双双小 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 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
三、《创业史》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 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
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 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粱生宝 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坚持走集体致富的 道路。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 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化、 理想化色彩。
二、重点分析作品
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林海雪原》 突破“禁区”的小说:干预生活《组织 部 新来的青年人》、人性人情《红豆》
三、《创业史》分析
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 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青年时代参加 革命活动, 1938 年赴延安,解放后担任 过陕西长安县委副书记。3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953 年,柳青离开北京,举家迁到陕西长安县 皇甫村,安家落户达 14 年之久。在皇甫村的岁 月,柳青创作了《创业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的部分章节。 主要作品: 《创业史》 《种谷 记》《铜墙铁壁》《狠透铁》。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 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

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 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 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 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 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 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十七年的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十七年小说在题材上以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和 农村变革题材为主。 1. 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充满激情的歌颂革命, 缅怀战友。 长篇小说:梁斌《红旗谱》、曲波《林海雪 原》、吴强《红日》、杨沫《青春之歌》、杜鹏 程《保卫延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黎明 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洼地上的 “战役”》、王愿坚《党费》。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B.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 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 丰村《美丽》,陆文夫《小巷深处》。 这些小说写“家务事、儿女情”,写悲欢 离合,借以拨动人们的“情弦”,歌颂高尚的 情操,歌颂新社会;抓住爱情生活所特有的内 容,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大胆探索人物 内心的隐秘;鞭挞自私和丑陋的灵魂,批判旧 世界,发人深思,对 50 代前期颇为流行的概 念化、公式化的作品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此时期也出现工业题材小说。周立波《铁水 奔流》、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 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 的日子里》。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3.突破“禁区”的小说 1956 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艺界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 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 材领域也有所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 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 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
三、《创业史》分析
蛤蟆滩三大能人 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建 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的对 象。 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狡 诈,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专 政的对象。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化, 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三、《创业史》分析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 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思想 保守,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土地, 体现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中国老一代 农民的代表。作家着重从精神上、心理上揭示 他从旧的创业道路向新的创业道路迈进中的复 杂历程,这一历程在他与梁生宝的矛盾过程中 得到了生动的表现。粱三老汉形象表现了“几 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在新的时代如何 得到升华的深刻主题。
三、《创业史》分析
故事梗概:分两部,下部未完成.写两 代农民创业立家的故事。 小说主题:作者通过梁家两代人不同创 业道路及其结局,概况了中国农民的生 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 愿望,指出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 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农民 才能够彻底翻身,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此时期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受到人们的普 遍好评的作品是八个长篇。 “三红一创”:《红旗谱》《红日》 《红 岩》《创业史》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 《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这部小 说自1961年出版以来,印数已超过352万 册。江姐、许云峰等英烈坚贞不屈的事 迹代代流传。 《红日》: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消灭了蒋 介石的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吴强的小 说《红日》写的就是这段“战史”,是 一部纪实与虚构兼备的不可多得的战争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红旗谱》:梁斌以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 年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 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 了中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贫农朱老 忠和他的死对头地主冯老兰令人印象深刻。 《山乡巨变》:周立波描绘了湖南清溪乡 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变,时 代特色鲜明,南国的风情民俗赋予了小说 特殊的韵味。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A.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 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 上的人》。 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 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 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 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针砭 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