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查哈阳乡中学史雅娟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没有正确思想指导的教育那是失败的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只通过它对广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教育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如何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现在的初中生从一生下来就受到百般的呵护,受挫能力极差,一旦有些失意受挫,便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如何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呢?在讲解“鸟类繁殖”时,我给同学们讲家燕辛辛苦苦建成的巢穴,被一些无情的人们破坏后,它不会放弃,而是从头再来,通过老师的讲述,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面对挫折不能退缩,就像摔了一跤,在人生的旅程中没有平坦大道,只有崎岖而又坎坷的山路,只要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抓住时机,敢于挑战,才能战胜困难走向光明。

2、面对现在的学生集体思想和责任感不浓的现状,在讲课时,我着重讲解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各自的功能虽不相同,但是彼此分工协作,使植物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果一棵植物的根茎叶生长衰弱,它开的花、结的果肯定也不会多。

由此可见,各器官之间不
但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也是相互依存的。

同样一个人也只有依靠集体,才能展现个人的力量。

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增强集体主义意识。

3、现在的初中生,独生子女比较多,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视而不见,缺乏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所以我在讲解“鸟类的繁殖”的内容时,介绍了鸟类为了繁育下一代,进行了占巢、筑巢、产卵、育雏等劳动,甚至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让学生懂得幼螳螂卵的产生要是通过雌螳螂吃掉雄螳螂来孕育的;不但动物如此,植物也存在着同样的自我牺牲。

例如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输送是优先给幼嫩部位的,当营养物质匮乏时,老叶会将自身营养特别是矿物质转移给新生的幼叶,然后自身慢慢枯萎凋谢。

从上述动植物的一些上可以看出,为了下一代生长发育,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付出博大无私的爱。

人类社会更是如此。

这样的生物课堂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启示: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圣洁、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从而更加尊重和孝敬父母。

4、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攀升,已成为社会严峻的事实。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常识的渗透,进而培养了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法律常识的熏陶。

例如在讲“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章时,讲到我国森林草原等植被面临着严峻的破坏和威胁,为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我们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森林和草原实行法制化科学化管理;在讲“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时,依据有关遗传规律,向同学们讲
解《婚姻法》有关条文,从法定结婚年龄的确定到近亲不宜结婚的生物学依据,教育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共同努力;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知识的讲解和渗透,使学生初步形成了法制意识,同时还能自觉遵守法律践行法律,积极参加一些守法护法的活动。

例如:在节假日进行环境保护法律的宣传,在遇到不法现象和行为时坚决抵制,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给小鸟安家喂食。

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5、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一些不良的现象也在学校中表现严重了,这就是浪费现象。

现在的中学生花钱十分阔绰,从不心疼,并且还相互攀比。

例如:吃品牌、穿品牌、用品牌,一旦觉得不如意,不管坏没坏就绝不使用,随意丢弃,损坏财物现象也极其严重。

面对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我想必须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爱惜劳动果实的教育。

在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制造的有机物多,还是在呼吸作用时消耗的有机物多?植物从小长大需要大量有机物的积累?讲解“动物行为”时,要求学生理解松鼠、蚂蚁、蜜蜂等动物为什么冬季要贮藏食物?使学生从中感悟出追求高消费,盲目的进行攀比,浪费父母的金钱等这些都是不健康不科学的人生态度,作为中学生这是极不应该的,我组织他们多参加实践劳动,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细细品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深意,帮助他们改掉铺张浪费的恶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一谈到爱国,同学们都会说那是战争年代的事,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哪里还有抛头颅洒热血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从学生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们没能真正理解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因此我结合生物学知识进行讲解。

如在讲解“植物根系”时,植物的根系深深地眷恋着养育着他的土地,将吸收来的水99%又回报给大自然;又如植物的叶也是如此,“落叶归根”表明植物将残余的生命仍然不忘捐献给滋养它的土地。

植物的这种行为和现象,不正是对滋养它的土地的深情回报吗?使学生从中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正确认识爱国主义,顽强拼搏、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振兴中华而勤奋苦读,这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伴随在知识讲授当中,使德育与学科知识的教学相容和。

这样在教学中便会自然而然地渗透着德育,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应,让学生不感到是在被动的接受思想教育,但无形中却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