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探究点二】联系的客观性
1、漫画中的妈妈错在什么地方?
2、阅读教材第55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相关问题
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探究点三】联系的多样性
1、以下观点主要体现了哪种联系?
(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09江苏政治)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8全国Ⅰ卷29)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使用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
(3)要求: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3、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A.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正确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违背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D.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2009年9月,台湾当局制订了新的历史教学大纲。这部教学大纲把台湾说成是一个独立国家,把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也说成是外国人。他表示,我们说的是中国话,用的是中文,习俗也是中国习俗。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抹去。“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抹去”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学法指导】
1、预习案由每位同学在课前自学独立完成;探究案在课堂合作交流进行(小组长及具备能力的同学要先预习);训练案是课后作业,同学们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独立限时完成。
A.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割裂事物固有的联系
C.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联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9.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2)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4、联系的条件性
(1)含义: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2)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和为转移。
◆学始于疑[我的疑问]:(带着问题进课堂)
结合材料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自主反思】(课后学生自主完成)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收获与不足):
备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
【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限时:5分钟)
训练案(限时15分钟,课后独立完成)
(说明:A级为全体学生应掌握的内容,B级为中等层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C级为中上层次生应掌握的内容,D级为优秀层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3)唇亡齿寒()
(4)时势造英雄()
2、阅读教材第56页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相关问题
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展示提升取长补短
(各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上述“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发言者的观点提问、质疑,发言者应回答质疑;确实完成不了的教师协助启发、点拨、回答)(限时:分钟)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学会抓住关键词进而掌握关键句。
3、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标识出来并填写到预习案“我的疑问”处,待课堂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予以解决。
预习案(限时3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
◆教材梳理(通读教材,夯实基础)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08全国Ⅰ卷30)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表现: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6.(09广东政治)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7.一些年轻夫妇认为农历丁亥猪年生下的“金猪”宝宝一定健康富贵。这种想探究案(课堂交流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点评、点拨时记好笔记,完善答案)(限时:分钟)
【探究点一】:联系的普遍性
阅读教材第54页第一个方框中的内容,探究相关问题
1、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2、联系具有普遍性,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