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师卷一、走在中秋的月光里钱续坤①流行歌曲总是拥有其温润的土壤,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月亮之上》又让我蓦地感动了。
这感动有如潮水般涌动。
在这中秋的夜晚,歌声吸引着我的耳鼓,也震撼着我的灵魂。
②特别喜欢在月色如银的意境里散步,那种清纯的味道会让我想起浪漫的童年。
从前,中秋的月亮就是这般明亮,我的影子反复被皎洁的月光拉长——缩短——拉长,然后朦朦胧胧地投放在地上,被枝枝蔓蔓切割影射的曲线,竟然有了中国画的韵致,随着步伐的变化波形不停地抖动,或明或暗,或浓或淡;蛙噪和虫鸣又往往不期而至,此起彼伏地扑打着我的耳鼓,把年少时的无限联想和邈远遐思,全部引进玲珑、悦耳的神韵里。
那时候的我,俨然是一名快乐的歌手,肆意地弹奏着自己,而那月光就是一本被打开的乐谱。
③有歌当然还得有舞。
乡村的孩子对舞终究是敬而远之的,我亦毫不例外。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自得其乐,因为月亮之上,住着美丽、端庄的嫦娥,还有那只活泼、可爱的玉兔。
所以每次引吭高歌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叠印出长袖飘飘、舞姿翩翩的神奇景象,觉得才子佳人乃天造地生,见众仙子为珠联璧合,有时甚至会捂着小嘴在那偷偷地乐。
嫦娥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飘然奔月”让人充满好奇,“托身蟾蜍”令人不可思议,“八戒垂涎”使人忍俊不禁。
及至后来我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才觉得嫦娥在月宫的日子并不美满如意,倒是我们无拘无束地撒野嬉戏,要比她幸福、温馨许多,正可谓:“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吴刚伐桂”和“天狗咬月”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以至于我常常充当说书人的角色,在村头的槐树下或者斑驳的老屋里,向小弟弟和小妹妹们有滋有味地说,绘声绘色地讲。
故而童年的月亮之上,萦系着我的遐思,寄托着我的梦想,构建着我的天堂。
④其实月光并不单纯是头顶那皎洁的一轮,她卧在《诗经》里,走在《楚辞》中,奔在唐诗宋词的大道上,给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蕴。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言简意赅,借月光起兴,寄托了浓浓的乡愁;杜牧“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哀婉沉郁,借猿啸抒怀,道出了深深的落寞;杨维桢“深情长是暗相随,月白清风苦相思”,把缠绵不尽的人间亲情,隐喻成皓月当空,莹澈万里;袁枚“明月有情来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又将未婚男女的款曲衷情,化为了蟾光已满,悱恻缠绵……天上的月亮被赋予了这么多的感悟、沉思和诘问,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与此相关的生命意象,让其烛照自身的精神之旅,由她牵引心情的潮汐涨落。
不过月之情愫自古以来都带有悲戚的意味,适合于人们对本体进行思索,对灵魂进行观照,让善良的人守候心灵的田园,让作恶的人渡到超度的彼岸。
⑤因此,生命之月会伴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遥远,生命的那一端,仍然是眼前的这一轮,仍然带着她清冽的光泽,洗濯我们的喜怒哀乐,评判我们的道德准则,量化我们心灵深处对于情感的拥有程度,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积极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⑥中秋的月亮离我很近,伸手可触;中秋的月亮离我很远,牵梦挂怀。
走在月光里,我会把自己永远存放在这样的朗照中,不以心为辎重,不以物为形役;走在月光里,我会像童年那样放声歌唱:“我等待,我想象,我的灵魂早已脱缰,马蹄声起,马蹄声落……1. “其实月亮并不单纯是头顶那皎洁的一轮,她卧在《诗经》里,走在《楚辞》中,奔在唐诗宋词的大道上,给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蕴。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分)答:结构上:过渡(或承上启下)。
(1分)文章由浪漫的童年的月亮过渡到文人墨客笔下的月亮。
这句话作者用“卧”“走”“奔”三个动词把月亮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们在月亮这个意象上寄托了人的精神生活层面的各种情感。
(2分)2.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分)(1)那时候的我,俨然是一名快乐的歌手,肆意地弹奏着自己,而那月光就是一本被打开的乐谱。
答:在童年的月光里,我像个快乐的歌手一样,过着无拘无束、浪漫自由的生活。
这是对童年生活的生动写照。
作者把自己比成“快乐的歌手”,把“月光”比成“乐谱”,形象贴切,意境美妙。
(2分)(2)中秋的月亮离我很近,伸手可触;中秋的月亮离我很远,牵梦挂怀。
答:现实生活中的月亮天天都能看到,所以说“伸手可触”,而浪漫、快乐的童年在现实中渐行渐远,只能“牵梦挂怀”。
一实一虚,表现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
(2分)3.“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月亮之上》又让我感动了”,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会被它“感动”?(3分) 答:清沌的月色让作者想起了浪漫的童年生活;(1分)给予了文人墨客感悟、沉思和诘问,让其烛照精神,观照灵魂;(1分)“生命之月”洗濯喜怒哀乐,评判道德标准,量化情感的拥有程度;让作者产生了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二、秋雨苏连硕秋已至深,我想不会再下雨了。
没想到,晚饭过后,便听到窗外刷刷的雨声。
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片刻便淋湿了。
好,好,不密,不疾,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雨落的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
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
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
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般顽皮。
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了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
摸了摸铁丝,不湿,遂将腿抬上去。
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
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
多么绮丽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
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
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
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
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潺潺,涓涓,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是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
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
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热的夏,含情脉脉地迎迓着冷峻的冬。
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会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样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苍天不老。
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平抚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
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还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
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委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地温馨。
眼前的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
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迓着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递承前启后的信息。
1.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
(1分)②文章由叙述描写转入议论,引出秋雨特点及秋雨带给我的感受。
(2分)2.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4分)(1)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
(2分)答:秋雨、冬雨也像春雨、夏雨一样有各自的可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2分)(2)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么?(2分)答:秋雨送走了夏季,迎来了冬季,让一年四季顺利地过渡,因此说它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秋雨神清气定,从容平静,飘飘洒洒,淋漓酣畅,耐心而慷慨,所以说它大度从容。
(2分)三、乡下的秋天汪红琼当太阳在豆荚里结籽的时候,秋光就像叶子一样薄了。
踩着阳光的经脉,一群打枣的小手在空中飞舞。
成熟的枣儿不熟的童心,挺着几竿竹棍,把秋色摇落。
那枣子,胖嘟嘟的,喜气洋洋地滚满一地,那欢声笑语,轻快明亮,像鸟叫一样直啄我心。
我扔下手中的赶鸡篙说,妈,我不给你赶鸡了,我想去玩。
妈说不行,这几天的日头一溜就没得了,谷不晒干怎能卖钱给你买花衣服穿。
我说我管你呢,你把谷晒这里让鸡随便吃得了,反正我今天不帮你赶鸡了。
妈不多和我理论,拿耙子围着禾场把谷划拉一圈后说,给你两角钱买东西吃,你再帮我赶一天鸡,好不?望着她手中的钱,我站在那里磨蹭许久,又默默地接过来。
但心中,恨透了那些鸡们,扬起竹竿就是一阵猛追紧打,直到满天鸡飞叫,落下一地毛才住手。
麻雀已经啾儿啾儿地向禾场洒下了一片激越的叫声。
空气里流淌着秋天咝咝的声音。
我孤单地坐在半块砖头上,看树上的秋虫怎样发出最后的喘息,看远处人们起伏不断的身影。
秋空明净而辽远,我小小的心灵已经衰草离离。
那个肩头飘扬着彩色气球的货郎怎还不来?我捏着两角钱,捏着一把汗,心里咚咚不停地拨着妈教给我的小算盘:五分钱一根的管子糖,两角钱可以买四根,等货郎来了一定要他卖五根,万一他不肯,就不买他的了。
妈每次给我钱的时候,都这样叮嘱我、教导我。
直到如今,每当我去买东西和人家砍不下价来时,总忘不了迸一句“我不买你的了”。
我很小气,像我妈。
奶奶在世的时候,这样说过,为了篱边桔树上那挂满枝头的桔子。
奶奶刚伸手去摘的时候,我喝住了:“不给你吃,你去吃鸡屎。
”秋风顺着篱笆根溜过,把零落的柴屑吹得像小动物一样走动。
妈在屋里一边把反复翻晒过的谷物归仓,一边传出尖叫来唤我:“叫老婆子来背她的口粮!”老婆子就是奶奶,是妈对奶奶的称呼。
妈每年秋天给奶奶口粮时,总要数落,说我和哥哥小的时候,老婆子不肯抱我们,经常睁着一双大眼看我们坐在地上摸鸡屎吃。
老婆子现在老了,动不得了,每年却还要吃她几百斤粮食。
妈对老婆子感到无可奈何,我也跟着不喜欢,虽然我早已忘记了鸡屎的味道。
我去喊奶奶,弓着小脚背,在屋门前凸凹不平的路上,在铺着柴草的禾场上,上下乱蹦,像一只误入歧途的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