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国建筑史 古代部分 第四章 古希腊的建筑
外国建筑史 古代部分 第四章 古希腊的建筑
古希腊
剧场和会堂:
古希腊
帕迦玛的宙斯祭坛
据维特鲁威记载,观众席里每隔一定距离安一个 铜瓮,起共鸣作用,以改善音质。 在麦迦洛波里斯剧场舞台后化装室小屋的后面 ,造了一个大会堂(约公元前370~360年),平面 是矩形的,66mX52m,大约能容纳1万人。座位 沿三面排列,逐排升起。最巧妙的是室内的柱子 都按以讲台为中心的放射线排列,不致遮挡讲台 的视线。
古希腊
第四节
开拓新领域
雅典风塔--------(约公元前48年)
平面
透视
剖面
古希腊
雅典风塔----(约公元前48年)
该风塔是安德罗尼库在雅 典建造的计时的建筑物。它 是一座八角形的大理石建筑 ,高12.8米,直径7.9米,对 应于罗盘上主方位的8个面都 在其雕带部分饰以代表风的 浮雕像。在它下面,面对太 阳的各面是日规的刻度线。 顶部风标做成半人半鱼海神 像,内装一水钟(漏壶),以便 在没有阳光时用以计时。 雅典风塔立面
古希腊
爱奥尼式柱头复原图
科林斯式柱头复原图
古希腊
古希腊
二、风格的成熟
一个成熟的风格要具备三点: 1、独特性 2、一贯性 3、稳定性
第三节
雅典卫城
雅典作为全希腊的盟主,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筑种类有: 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馆、商场、作坊、 船埠、体育场等公共建筑。
古希腊
建设的目的:
第一节 圣地和庙宇的演进
一、圣地建筑群的演进
1、圣地建筑的形成:a、平民取得了胜利----建立了 共和制城。 b、氏族部落被地域部落取代。 c、民间的守护神崇拜代替了祖先崇拜。
古希腊
2、建筑特点:追求同自然环境想协调,它不求平整对称,乐 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构成活泼多变的建筑景色, 而由庙宇统率全局,往往在圣地的道路上,第一眼就能看到 庙宇的最佳角度,并同时呈现它的长度、高度和宽度。
帕台农横剖面图
古希腊
帕提农立面
帕提农剖面
古希腊
古希腊
帕 提 农
古希腊
帕 提 农 神 庙 近 景
古希腊
帕 提 农 神 庙 1
古希腊
雅典帕台农东立面
要使立面看起来觉得平整的话,那么要 像G图的作法。
假如作得真正平整的话,则看来有此现 象。
希腊帕台农神庙之立面视觉修正的情况 。 古希腊
透视矫正法:
古希腊
综述:
帕提农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它的比例匀称,风格 刚劲雄健而全然没有丝毫的重拙之感。它可能存在着一个重复使用的比 数:4:9台基的宽比长,柱子的底径比柱中线距,正面水平檐口的高比 正面的宽,大体都是4:9,从而使它的构图有条不紊。檐部比较薄(高3. 29m,与柱高之比为1:3.17),柱间净空比较宽(正面的2.40m,约1. 26个柱径),柱子比较修长(1:5.48),不象它以前的多立克柱式那么沉重 ,都易于同爱奥尼柱式协调。柱头外廓近于45度斜线,坚挺有力。它的 处理十分精巧细致:为了使建筑物显得更庄重,除了加粗角柱(底径1. 944m),缩小角开间(净空1.78m)外,所有柱子都略向后倾大约7cm,
古希腊
五、伊瑞克提翁
伊瑞克提翁是古典盛期爱奥尼柱式的代表。它东面的柱廊的柱子高 6.583m,底径0.692m,细长比为1:9.5。开间净空2.05个底径。柱头 高度缩小为0.613个底径,涡卷坚实有力。角柱柱头在正面和侧面各有 一对涡卷,转角上的涡卷斜向45度伸出,使正、侧面连续。
古希腊
伊瑞克仙神庙
明暗修正——背景亮的(右)看起 来较小,反之看起来较大(左)故角 柱(背景是亮的)比中间柱为大 .
字体之修正——愈上面字体愈大
古希腊
两平行线中央有 帕台农神庙之柱 子的收分 两平行线中央有两凸曲线, 则中央有较大的感觉。 两凹曲线,则中 央有缩小的感觉
古希腊
柱子收分的方法,ab
与cd为底与顶之直径,由 柱高分成三等分得三条水 平线,由c点作垂线交于 弧线与“3”,a3分成三等 分得1、2、3点,各作垂线 与水平线相交,连接其外 轮廓而得此凸肚状。
古希腊
同时它们又向各个立面的中央微有倾侧,愈靠外的倾侧愈多,角柱向对 角线方向后倾大约10cm。(据推算,所有的柱子的延长线大约在三英里 的上空汇交)柱子有卷杀而不很显著,柱高2/5处,外廓凸出于上下直 径两端所连直线最多,也不过1.7cm左右,柱子因此既有弹性而又硬 朗;整个台基是一个极细微的弧面;额枋和台基上沿都呈中央隆起的曲 线,在短边隆起7cm,在长边llcm。墙垣都有收分,内壁垂直而外壁微 向后倾。这些精致细微的处理使庙宇更加稳定,更加丰满有生气。
公元前6世纪末,庙宇的惯例是圣堂内部设两排柱子,形成 中央空间,设置神像,庙宇宽度逐渐增加,到公元前5世纪,最常 见的围廊式庙宇是6*13柱,圣堂的长宽之比为2:1
古希腊
古希腊
第二节
一、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柱子的演进
用陶瓷来保护木构架,从而将线脚引进了 建筑,同时也将彩绘引进了建筑。 石材先做柱子-----额枋-----石材建筑
(公元前四年公元前四O五年)
古希腊
剖面图
南边女像柱廊立面图
古希腊
平面图 建筑外观
古希腊
女像柱
胜利神庙
古希腊
依 瑞 克 先
古希腊
依 瑞 克 先 神 庙
古希腊
六、伊瑞克提翁和帕提农神庙的关系:
伊瑞克提翁同帕提农在各方面都鲜明地对比着。它用爱奥 尼拄式同帕提农的多立克柱式在风格上对比,它用不对称的、 复合的形体同帕提农的对称的、单纯的长方体对比;它的活泼 轻巧对比着帕提农的凝重端庄;它的装饰虽然繁富,但色彩淡 雅,正好对—比出帕提农的金碧辉煌;它以朝南的白大理石墙 对比帕提农朝北的拄廊。南墙上的石块甚至经过磨光,也许有 意用它反射阳光给帕提农的北廊。 这个对比的处理,不仅避免了重复的体形和样式,使建筑 群丰富生动,而且,体积不大的伊瑞克提翁(圣堂基底11. 63mX23.5m)离高大的帕提农只有40m,如果不采取强烈的对比 ,它就会被压倒,显得象个侏儒。而在对比之下,它却起了十 分重要的活跃的作用。
二两种柱式: 石造的大型庙宇典型形制是围廊式。 到公元前6世纪,有了成套做法,就叫“柱式”。
古希腊
“柱式”是指: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 两种柱式是指爱奥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从事手 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之间的艺术趣味。 多立克柱式:沉重、粗笨,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刚 毅雄伟而爱奥尼柔和端丽。
其 中
雅 典 卫 城 平 面 图
: 12 11 10 . . . 底 雅 波 奥 典 斯 聂 娜 人 苏 普 人 斯 洛 侵 剧 马 前 场 可 的 。 斯 雅 巨 典 型 娜 铜 像 位 置 · 9 . 伊 瑞 克 仙 神 庙 。 8 . 罗 马 神 庙 遗 迹 。 7 . 帕 台 农 神 庙 2 . 山 门 。 1 . 胜 利 神 神 庙 。
二、庙宇形制的演进
一间圣堂,木构架和土坯建筑,为了保护墙面,常沿 边搭一圈棚子遮雨,形成柱廊。
柱廊的作用:它使庙宇四个立面连续统一,符合庙
古希腊
庙宇在建筑群中的位置的要求,它造成了丰富的光影和虚实的变化 ,消除了封闭的墙面的沉闷之感,它使庙宇同自然相互渗透,关系 和谐,它的形象适合于民间自然神的宗教观念,适合圣地上的世俗 的节庆活动。
古希腊
神 殿 各 部 分 名 称
古希腊
爱奥尼柱式 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
以三陇板的宽度为1 ,则陇间板的宽度 为1.5,柱底径为2.5 ,柱高为10柱中线 距为5(角开间为4.5) ,檐部的总高(不计 ( 天沟边缘)为4,台基 面长为61,宽为26 ,等等,都是简单 的倍数。
奥林比亚的宙斯庙
古希腊
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三种形式比较图
第一,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基和檐部,构图独立,然后再谋求二 者的协调统一。这是多层的建筑组合普遍遵守的法则;
第二,圆亭和方基座相切,这是圆形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
第三,下部简洁厚重,越往上越轻快华丽,分划越细。
古希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希腊戏曲艺术中心:雅典狄奥尼索斯剧场
它是最早的希腊剧场,坐落于雅典卫城南侧。所有现存的希腊戏剧均在此首演。
一、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 它的霸主地位。 二、把卫城建成全希腊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 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 三、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设中限定使 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25%。 四、感谢守护神雅典娜
古希腊
一、卫城的布局 卫城位置:卫城在雅典称中央一个不大的孤立的山 冈上,山顶上石灰裸露,大致平坦, 高于平地70--80米,东西长约280米, 南北最宽出约130米。
( )
雅 典 卫 城 鸟 瞰
古希腊
古希腊
三、山门
建于公元前449--421年为爱奥尼柱式, 比较粗(1:7.68) 卡里克特设计
雅典卫城山门平面及剖面
古希腊
四、帕提农神庙
典娜的庙,
帕提农原意为“处女宫”,是守护神雅
卫城的主题建筑物。
帕台农神庙公元前四四七年公元前四年
古希腊
帕台农平面图
帕台农内的雅典娜的巨像
古希腊
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公元前334年)
该亭又称“狄奥根尼斯之灯”,建于雅典,以褒奖 在酒神节上获得胜利的乐队,是现存最早使用科林斯 柱式的例子。下为4米高的方形基座,上为6.5米高的 圆形建筑。檐壁雕刻描写神话中泰仓尼安海海盗被狄 奥尼索斯(酒神)变成海豚的场面。
古希腊
古希腊
它的构图手法是:
4.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后期一公元前1世纪),为古希腊历史后 期,希腊文化远播西亚和北非,与地方风格结合,形成不同的地方特 色。